小马扎图片(500字励志小故事西电开展“小马扎”上的流动党课 成功“圈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3-11-03 07:2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3-11-03 07:27)
“我手中的这支铅笔在大家看来可能是最为普通的学习用具,但是在当时通校学员眼中,它可是一件‘奢侈品’。那时候没有纸,学员们就把土地抹平在上面写字,把牛皮用火烤硬了在上面画图。白天行军,晚上就在树林火堆边围着学习电工知识,欧姆定律、串联并联……”10月31日下午,“长征路上办学”雕塑前摆放着一排排小马扎,同学们整齐、安静地坐在这里认真聆听党课,还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同学驻足听讲。党史校史宣讲团的郝芮眷正在讲述着当年通校学员如何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边打边学、边走边学,最终正式成为通信兵的励志故事。
第78期大学生高级党校开展的“小马扎”流动课堂,通过挖掘校园雕塑蕴含的红色文化,重点突出“红色西电”和“学在西电”两大元素,由大学生党史校史宣讲团、大学生话剧团以讲述、朗诵、演绎等形式,再现校园雕塑背后的生动感人故事,引导西电学子重温先辈在革命年代艰苦卓绝的求学经历,从中汲取新时代奋进力量。活动由党史校史宣讲团成员、竹园书院社区辅导员李恩慧主持。
“从敌人严密封锁的根据地到长征途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当时无线电训练班的革命前辈们在爬雪山、过草地中坚持一边行军,一边学习报务知识。”海棠书院社区辅导员汪楚钧以“长征路上的通信战士”为题,以秦华礼、胡正先两位主人公为代表,讲述了他们如何加入红军,参与到第四期无线电培训班,跟随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最后战功赫赫,成为监听敌人实时动向的“听风者”的故事。讲述中他还分享了长征路上“看后背,识汉字”等许多生动细节,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园中,坐落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许多精致而又庄重的雕塑,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它们是一种精神的凝聚,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用雕塑故事上党课,让党课融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让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进一步学习领悟党史校史。
在“毕德显”铜像前,党史校史宣讲团的孔庆钰以“不变的忠诚”为主题讲述了毕德显先生三次申请入党、二十余年执着向党组织靠拢的感人故事。“1977年6月28日这一天是毕德显入党的日子,这一年他69岁,而这距离毕德显第一次提出入党申请已经整整过去24年。在他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中,即使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不幸接踵而至,也从未退缩与放弃,只为了坚持一个信仰,那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同学们听得热泪盈眶。
党史校史宣讲团的刘艺林带领大家回顾了毕德显先生衣不求华、言不过实,对事业有抱负、对学业有卓见、对朋友有信义、对国家忠贞不渝的一生。来自大学生话剧团的杨明宇、杨皓博、袁涵和秦子珺等同学为大家再现了《毕德显》话剧中的高光片段,让同学们感悟了西电老一辈“科学巨匠”矢志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通过本次党课我了解到了毕德显先生的入党故事,以及他作为我国近现代杰出的科学家,在通信、雷达领域进行的开创性的探索。作为发展对象,我们即将成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像毕德显先生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磨砺意志品质,具备不畏困难的拼搏精神、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第78期大学生高级党校学员、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的贾植涵谈道。
“这党课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最打动我的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工农红军每天靠在战友背上写字,认够400个字后去学习通信知识,更要攻克英文难关。在长征路上,勤学赶路,现学现用,难度可见一斑,这些故事让我感到很震撼。”第78期大学生高级党校学员、光电工程学院周倩倩表示,今后会倍加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努力奋进、矢志拼搏,用实际行动传承西电精神。
“小马扎”流动党课改变了固定课堂和一人讲大家听的传统授课形式,有效缓解了同学们学习教育集中难、学习方式单一等问题,让党课更加有活力、受欢迎、起作用。下一步,大学生高级党校将会把“小马扎”流动党课学习形式持续下去,深入挖掘校园文化育人功能,通过讲述校史“人、事、物、魂”中蕴含的拼搏励志故事,不断激发学生感悟“红色西电”文化底蕴,传承“学在西电”优良传统。
据悉,本学期大学生高级党校共有550名学员,重点突出“红色西电”“学在西电”主题,以“专家报告会+实践活动+学风专项行动+班级研讨”相结合方式开展。目前,已组织多场专家报告会,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会,开展“书生琅琅迎晨曦”每日晨读活动,并正以班级、小组为单位持续开展“学在西电、笃行有我”的研讨活动。
(来源:西电新闻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