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扛不住了!沙特未来五年房地产增速料接近8% 有望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21省市密集发布储能政策,储能市场打响节点性“价格战”一路狂飙,瑞幸还剩多少好日子?央行、外汇局:推动金融稳定立法 加快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建设A股午评: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传媒、游戏股集体大涨贵州茅台、赛力斯、江淮汽车融资资金买入排名前三,贵州茅台获融资买入超21亿元港股医疗保健板块早盘一度拉升,微创医疗涨超4%,港股通医药ETF(159776)最新份额再创上市以来新高酒相关ETF领涨,机构预计茅台涨价有望提振板块,建议布局高端白酒今日南
最近,回了趟老家,感想颇多。
今天这篇文章,不讲楼市大道理,想和大家分享下最近我的一些思考,希望能与君互勉。
每次回老家,谈资无非就是那些:
工作怎么样?
结婚没,生几胎?
以及——买房了吗?买哪里。
我这次听到了一个让我感触很深的故事——
这次是回我老公老家,说的也是他家亲戚的故事。
表弟今年在广州买了一套房,我问了下地段还不错,荔湾区花地湾的新房,首付 135w 左右。
我说,这小伙子可以啊,才刚出来毕业几年,就拿得出手 100 多万了,这时候,我妈告诉了我真相——
那是你姑妈拿出了 100 万。
好吧,果然段子源于生活,刚毕业的小伙努力工作 5 年,最终凭借着自己积蓄的 5w 和父母给的 100 多万买了套房子,真励志。
本来这 100 多万,姑姑姑丈是打算用来家里宅基地重新起一栋房子用来出租的,但这一次却选择给儿子在广州先安家。
其中的缘由,我没有深究。
但至少,有一些趋势是可以拿出来和大家共勉的了:
1、大部分人的认知,已经在提升。
2、几乎大部分中国人,依然摆脱不了对好房子的追求。
你给生活在农村的人谈人口趋势、谈人口聚集的好处、谈优质资产抵御风险的能力,基本是不讲人话,他们也听不懂。
但你接地气说地问:
你看看平日里身边是老人多还是年轻人多?
你看看农村里多少小学已经不再招生?
你再看看那些在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多少愿意再回来?
他们就都懂了。
实际上这几年普通老百姓的认知都已经在提升,但他们的提升可能不是通过学习专业的课程,而是身边具体事情的感知。
但往往这种感知,却是最真实的。
他们中有些是靠着自己的感受,有些则是孩子通过认知提升的反馈。
不再起多一栋自建房,除了是孩子安居的需求,背后不乏老人认知的崛起。
这样的结果背后,势必导致一个结果——
三四线,或者一大批农村的房子,会逐渐衰败,变得不值钱。
为什么我之前反复说的一个道理:
抓紧卖掉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房子,赶紧置换。
因为这是一场认知的赛跑,谁能跑得快,谁还能抓住最后一次逃命的机会。
有些人说卖不掉,那就割肉卖,割肉也卖不掉,那就学会一些行家的方法,比如中介联盟、摆台等等技巧。
这些刚好在我 3 天的闭门直播课程中都有提及,真苦于房子不知道怎么卖的,可以来听一下我的闭门直播,3 天课程是免费送给大家学习的。
还有第二个故事,实际上和第一个很像。
还有一个表弟,高中毕业就呆在老家,跟着亲戚去打工。
去年结婚了,他没有选择按照大多数人的做法,把农村的自建房翻新一下做婚房。
而是要求父母把翻新的钱给他做首付在县级市买一套商品房。
这个故事同样有 2 个趋势:
1、年轻人只要结婚,绕不开婚房。
2、就算不能一步到位去大城市,年轻人都想往城市里跑。
我们中国大部分人其实早年都生活在三四线城市,随着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部分城市崛起,诞生了巨大的工作机会后,才逐渐去到大城市工作和生活。
而如今这个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我这个表弟虽然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也无心参与一线城市的内卷,但走到结婚这一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丈母娘要求,年轻人结婚都需要一套婚房。
很多人说未来年轻人不结婚了,所以不需要婚房。
我不敢说所有人,但至少身边的大多数人,实际上并不是绝对的不婚主义。
他们不是不想结婚,只是要么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婚人选,要么是认为房价高,结婚成本高。
这些都与不想结婚的主观意愿不大,多数人是需要情感提供生活乐趣和情绪价值的。
按照 20-35 岁人口约有 3 亿人来测算,有一半人想结婚,那至少就是 1.5 亿的人依然有婚房的需求。
所以不要用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就捆绑住你现在的选择。
另外,我上面说了,现在多数人的认知提升了,把农村宅基地翻新作为婚房的方式,越来越不被年轻人认可。
多数年轻人一定更愿意选择进城里买一套商品房。
当然,如果是去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工作地买房自然是上上选。
安居乐业,有房子才算安定,真的依然是大多人中国人最朴素的想法。
今天我不想说逻辑道理,每个人都有亲戚朋友吧,每年节假日都难免遇到吃喜酒的时候吧。
你不妨多了解他们真实的置业打算和安排。
你会发现好像时代在进步,但有些底层的需求,是没有改变的。
我想,那大概对美好生活的持续向往吧。
为什么我始终看多大城市的好资产?
这次假期感触最深。
我这次是回我老公的老家,他们家在县级市的一个村子里,到县级市的市区都需要 1 小时的车程。
可想而知,村子里的各种资源是很匮乏的,甚至大型的市场要到 15 公里开外的镇上小超市去买。
更别谈什么医疗资源了,村子里只有卫生诊所,日常头疼感冒还能看看。
这次家里老人右眼看不见了,拖了半年时间,没办法只能到市里看看,开车 1 小时才到县级市的一个三家医院。
眼睛的疾病算不上突发疾病,但我在想如果是像脑梗心梗这样的疾病呢。
1 小时才有机会到县级市的医院,如果要转到市中心的医院呢,又要 1 个小时?
那就是 2 个小时的路程,急病真的等得起吗?
所以为什么人总喜欢往大城市跑,大城市的房价又为什么那么贵?
实际上房子真的不值钱,大家都是用水泥钢筋堆起来的房子而已,但土地所在的地方真的很值钱。
我们从来买的不是房子,而是资源。
买广州,难道不是为了买广州的医疗?
买北京上海,难道不是为了买顶级的教育和医疗?
买深圳,何尝不是买一次高薪的机会和未来?
实际上没有人会认为买房子就只是房子而已,这已经是一场城市资源占领的竞赛。
好资源一定是贵的。
这点大家生活是有明显感触的。
看医生,名医和特需的挂号费是最贵的。
读书,名校学区房也一定是最贵的,而且越是大城市越贵,哪怕小城市,学区房一样有溢价。
你哪怕就是给孩子报补习班,不同的教师和机构,费用都是不一样的。
只要越来越多人想要享受和拥有这些顶级资源,捆绑着这些资源的土地和上面的房子就一定贵。
这就是物以稀为贵的根本道理。
当然,我再重申一遍,是好城市的资产。
背后有认知的差异,不同人对好城市的价值定义是不同的,中国近 300 个城市,却只有 10% 的城市有足够优质的资源,才能算得上好城市。
究竟是哪 30 个城市,而这些城市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如果你所在城市刚好在这 30 个城市以外,你要不要抛掉?
关于大家想知道的城市价值,和城市选筹的方法,我在我的 3 天闭门直播课程中会专门讲到,未来中国有价值的城市不到 30 个,真的要提前做好优化了。
想听这个课程的,别忘了扫码加我微信,这次课程是免费给大家学习提升认知的。
最后,其实我还想说说当前。
当前,多数普通中产及家庭都非常焦虑。
穷人是不焦虑的,因为他们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高阶的富人也实现财富自由了,他们也用不着焦虑。
真正焦虑的,实际上是一大批中产。
他们卡在中间,想向上再走一步,很难,但稍不注意,可能直接会往下走。
你会发现很多中产,他们可能是个才华横溢的教授、德高望重的医生、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又或者是小小创业成功的个体户。
但他们现在所拥有的头衔和学历能继承给孩子吗?
基因、疾病能通过母婴传播,但学历和头衔不会。
他们的孩子一样要通过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才能获得知识,收获学历和头衔。
你努力了大半辈子混到的教授、医生等头衔,都无法直接传承给你的孩子。
所以很多中产发现,你真正能留给孩子的,无非就是优质资产。
至少他能给孩子提供好的居住环境和圈层,甚至在孩子长大后独立生活时,也不需要为了一套房子而折腰,在孩子创业需要资金时,优质资产能变现提供金钱帮助。
所以能给大家的建议就是:
不要对房子赚不赚钱都无所谓,因为你的房子不挣钱,等于财富直接被掠夺。
很简单的道理,在中国大家都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你想买一辆宝马、一个 GUCCI 包、买一张去国外旅游的机票,并不会因为你所在城市能级低,费用就可以低一点的。
除了基础生活用品外,大家所面对的物价水平几乎是一致的。
而你买的房子不挣钱,别人买的却能每年涨 10%-20% 的时候,就是你财富被掠夺的时候了。
所以啊朋友们,真的要对房子长点心。
先把自己的认知提升清楚了,不要再犯错误了,向下兼容很容易,再往上走可就难了。
还是那句话,买房前先学习,包括政策热点、市场局势、还有大家关心的如何卖房优化,如何进行城市选筹等等。
我在我3 天的闭门直播课程中都说清楚了,有需求的扫码加我微信来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