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希特勒的奋斗历史(希特勒励志故事推荐好书:希特勒《我的奋斗》)

  真田昭幸朋友,这本书就是阿道夫·希特勒所写的《我的奋斗》。此书问世于1925年。该书日后成了第三帝国的蓝图。有人称《我的奋斗》是“当代蛊惑人心之杰作”,“20世纪灭绝人性的罪行录”,这是十分确切的。

  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巴伐利亚边境的小镇勃劳,父亲是奥地利海关的一名小职员。希特勒6岁时进了家乡林嗣附近的公立学校,成绩良好。他11岁上中学,一心想当艺术家、画家,而他父亲却要他做个公务员。这使他学习不安心,成绩每况愈下,读了两年,没等毕业就中途辍学了。

  希特勒的一位中学老师这样描绘他:“希特勒肯定是有天资的,虽然只是在某些学科方面。但是他缺乏自制力。说得客气点,他好强辩,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脾气暴躁,不遵守学校纪律。他不用功。否则有这样的天赋,他一定会有好得多的成绩。”

  希特勒13岁时,父亲病逝,母亲迁居至林嗣郊外乌尔法尔的一所简陋的公寓,靠微薄的积蓄和养老金抚养两个遗孤。到16岁时,希特勒虽然还没有抛弃当艺术家的梦想,但那时他已十分热衷于政治了。17岁时,希特勒带了母亲和亲友给的一些钱,只身来到维也纳,流落街头1年后报考美术学院,由于成绩不良,未被录取。以后试考建筑学院,也告失败。从1906年到1911年,希特勒在维也纳的生活非常潦倒,尝尽人间之辛酸。他在《我的奋斗》中称这5年生活为“一生最悲哀的时期”,他写道:

  “对我来说,这个逍遥自在的城市的名字所代表的就是5年艰苦贫困的生活。在这5年中我被迫求职糊口,开始当小工,后来卖画,收入之微薄,不足以填饱我每日辘辘的饥肠。”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承认,他当时有着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入骨的恐惧;但另一方面又深怕落入无产者的队伍中去——后来他就利用这种恐惧心理在地位低下、缺乏领导的白领阶层的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社会党。正如他自己说的:

  “我了解这个运动所造成的可怕的精神恐怖,从思想上和心理上来说,资产阶段都不是这种进攻的对手:信号一发,只要看来是最危险的敌人,它就对之发动谎言和诽谤的真正的总攻击,一直到被攻击者的精神不能支持时为止……这种策略所根据的是对一切人性弱点的精神估计,其结果必然导致胜利。”

  “我同样也了解肉体恐怖对个人和群众的重要性……因为被击败的对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对继续抵抗不抱任何胜利的希望。”

  这两段话日后发展成了希特勒纳粹主义的策略基础。

  1912年,希特勒移居德国慕尼黑。在那里,他开始仍是囊空如洗,举目无亲。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见求生机会来了,上书国王路德维希三世,申请志愿参加巴伐利亚步兵团,结果获准,他的生活出现新的转折。在《我的奋斗》里,希特勒毫不掩饰地说:“我衷心感谢上天赐给我这个能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幸福机会……对我来说,对所有德国人来说都是一样,现在我的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时期开始了。”

  在战争中,希特勒曾两次负伤。一次是1916年在松姆战役脚部受伤,另一次是1918年中了毒气。因为作战勇敢他先后两次受奖:一枚二级铁十字奖章,一枚一级铁十字奖章。1918年11月底,希特勒回到慕尼黑,不久便与德国工人党有了接触,并参加该组织,成了德国工人党委员会的第七名委员。他自己回忆道:“经过两天伤尽脑筋的思考以后,我终于决定我必须采取这一步骤。这是我一生中最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决定。跨出了这一步以后,就再也没有退路,也不可能有退路了。”

  1920年夏天,德国工人党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希特勒还提出,纳粹党必须有一面能打动群众的显眼的旗帜。最后他设计了红地白圆心,中间嵌个黑?字。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对自己这一独创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征!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字象征争取亚利安人胜利的斗争的使命。”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