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二任丈夫(离婚女人励志故事张幼仪:离婚后逆袭成励志女强人,却在战争期间发国难财)
提到张幼仪,我们熟悉的是她的自强不息。在被迫成为中国第一例离婚案的女主角后,她可以说是浴火凤凰,活出了自我和精彩。
从一个逆来顺受的旧时女子,变成一个叱咤上海滩的女强人,这剧本打开方式的确很燃。
更别说,还有陆小曼这个奇葩后任作为绝佳的参照物,习惯了踩一捧一的吃瓜群众,自然更倾向于去同情张幼仪。
诚然,作为一个女子,她做出了良好的表率:自强不息、不卑不亢。
但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要从大局入手的话,张幼仪的形象绝非高洁伟岸。
仅凭一件事,她便难以洗白。以管窥豹,也能明白,即使没有林徽因和陆小曼,她和徐志摩的婚姻,也难以存续。
请听我慢慢道来。
1915年,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向徐家提亲。
当时徐家是江南有名的富商,有钱。而张家的儿子个个出色,政治经济地位不菲,有势。这桩婚事,对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来说,是天赐良缘。
于是,徐申如很爽快的,以父母之命同意了这门婚事。
但是,徐志摩自诩进步青年,对包办婚姻深恶痛绝,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照片时,嘴角一撇,说了一句话:“乡下土包子!”
傲慢与偏见,让悲剧的婚姻已经暗藏祸根。
徐志摩反对在父母那里宣布无效后,便写了几封信给张幼仪,希望她能出面退婚。但是张幼仪还是执意要嫁过来。
先婚后爱的剧本也没有发生在这一对新人身上。
对于张幼仪,徐志摩一直爱不起来。但为了满足父母抱孙子的愿望,他履行了最基本的婚姻义务。张幼仪承诺,生下孩子后就放他走。
1918年,张幼仪生下了长子徐积锴,得知是儿子,徐志摩欣喜若狂,他终于完成使命,可以去追寻自己的理想了。很快,他便抛下母子俩,自己留洋去了。
张幼仪这边还是尽心尽力地侍奉公婆、抚养孩子,打理家事。但是哥哥张君劢看不下去了。也许都是男人,明白夫妻久居异地必会出事的道理吧。他写了很多封信,敦促徐志摩把张幼仪接过去。
1920年,同年冬天,她终于和丈夫团聚。1921年,徐志摩认识了才女林徽因,很明显,林徽因才满足徐志摩对妻子的所有想象,他展开了炙热的追求。
此时的徐志摩,如同心蒙了猪油一般,不顾妻子已经怀孕两个月,坚持要离婚。甚至把身无分文的张幼仪,丢在了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
作为一个现代人,都不敢想象张幼仪当初的处境有多绝望。一个弱女子,举目无亲,又在语言不通的异国,无情的丈夫要离婚还玩失踪,自己怀着孩子还身无分文,往前一步,都是恶浪滔滔。
也是这件事,张幼仪的主见和胆识初见端倪。绝望往后,她也打定了主意,把孩子生下来。
当然,也是她傲人的兄长,给了她勇气。
直到预产期临近,张幼仪向二哥张君劢写信求助,在他的帮助下去柏林生下次子彼得。
而在德国这3年的期间,张幼仪也没闲着,育儿的同时,也没落下学业,不仅苦学德语,还修了幼儿教育。
果然也只有自己的本事不会辜负自己。在幼子彼得早早夭折之后,张幼仪决定回国。
一回国,便在家人的帮助下,谋了个好差事:在东吴大学教德语。
说到张幼仪的家人,特别是兄长,那是个个出类拔萃。
大哥张嘉保,是上海棉花油厂的老板;
二哥张君劢,留学日本和德国主修法律,主持起草了《中华民国宪法》,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宪法之父”;
四哥张嘉璈在东京庆应大学攻读经济学,1928年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在上海滩金融界呼风唤雨;
八弟张禹九,是30年代新月派诗人,还是著名的新月书店的老板,在海派文坛上挺有名气;
小妹妹张嘉蕊是服装设计师,时尚人士,知名的社会活动家。
这一家子,居然有一半成了上海滩乃至现代中国的知名人士。
张幼仪二哥张君劢
更难得的是,因为离婚案,张幼仪虽然让父母脸上无光,但也没有丝毫怠慢,很积极地为她的前途谋划。
张幼仪回国后,先是在东吴大学教书,这份工作非常体面,她也非常珍惜,格外认真,
但这份工作仅仅做了两年,随后张幼仪开始进军上海滩商业圈。她生命中的高光时刻即将带来。
起初,张幼仪在四哥张嘉珺的帮助和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经理一职,后来又升任为副总裁和银行董事。
在德国呆了几年,她算是把德国人自律严谨的优点学透了。每天早上九点准时上班,日日如此。上班第一天后,她就将自己的办公桌摆放在银行最后一排,整个办公区域一览无遗。
认真的女人,运气果然不会太差,在这样的苦心经营下,上海女子商业银行不仅起死回生,业绩还蒸蒸日上。
进入银行这一年,八弟张九禹和徐志摩等四人在上海创办了一家名为“云裳社”的时装公司,并聘任张幼仪为总经理。
做女人的生意,果然还是要女人出马才行。没有起色的服装公司在张幼仪规划下,竟也开始风生水起。
这一切,连昔日看不起她的徐志摩,也赞叹不已。的确是扬眉吐气。
那时候,张幼仪每天的行程是这样的:九点上班,五点下班,期间还要补习一小时国文,下午六点再到云裳公司打理事务。
真正的分秒必争。她也成了上海商场的红人,谁提了不竖大拇指夸声好。
张幼仪的商业传奇还不止于此,1934年,她又被二哥张君劢聘任为财务总管,帮忙打理巨额党务费用。
一时之间,张幼仪名震上海滩,在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至今日,很多女人都喜欢以张幼仪的逆袭来勉励自己。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张幼仪的每一次腾飞,背后都有张氏家族的助力。别小看这样的助力,很多人,就算一身本事,却一辈子还徘徊在门道之外。
而张幼仪背靠强大的娘家,其资源和眼界,是弯道超车,令人望尘莫及。
但有这样的经营能力,并取得傲人的成绩,并不代表有一腔爱国之心。
张幼仪最被诟病的,就是发国难财。
1937年,抗战爆发。作为一个商人,张幼仪依靠敏锐的触觉,做出了准确的商业投资。
她拿出了全部的资金,依靠家族背景,购买了一大批的军服染料囤积起来。
果不其然,战争一开始,战备用品价格迅速涨价,等涨到满意价格后,张幼仪果断出手,一来一回就赚到了几十倍差价。之后,她又瞄准了棉花和黄金,用同样的方式,轻而易举得赚得盆满钵满。
这件事她纪录在由她侄孙女张邦梅所著的《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一书之中,颇为得意。
我买了两箩染军服需要用的染料,等到价钱涨到一百倍,而且再也没法从德国进货的时候才卖掉。有了这笔资金,我又开始投资棉花和黄金。服装行所有的人当中,只有我赚了钱,别人都没赚到。
有一年,有个人称宋太太的女士对我做的每笔生意如法炮制。她每天早上都来我家,我打电话给我的买卖中间人,她也跟着打电话给她的买卖中间人。她现在住在香港,总是来信告诉我,她最高兴的日子,就是和我在一起的那一年。
她是爽了,大把大把的钱进入了自己的口袋。而造成的后果,确实让数以万计的民众和军人来承受。
囤积军服染料,赚的是抗日军费。棉花短缺,受冻甚至冻死的,是军人和老百姓。而囤黄金,加剧了通货膨胀,当时的老百姓的日子本来就苦,这下手里的纸币犹如废纸,日子水深火热了。
而这时候,林徽因和陆小曼在做什么呢?
抗战期间,林徽因和梁思成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选择呆在贫穷的李庄,没有电,没有自来水,陪伴着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这时候,林徽因已经是日日咳血。心系这对夫妇的美国人费正清,邀请他们去美国治病并定居的时候,林徽因却说:“我要和自己的祖国一起受苦。”
抗战后期,林徽因的病已经很重了,儿子梁从诫问她:“如果日本人真的打来了,你怎么办呢?”
林徽因很从容,“中国的读书人还是有一条老路的。咱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她早已想好了如何体面地和祖国同存亡。这样的宁死不屈和爱国情怀,可是说是林家的言传身教,整整伴随了林徽因一生。
林家是满门忠烈。而张家本就是盐商世家,逐利是写在了她的DNA里。
而这时候,长期被贬低的陆小曼在做什么呢?
日本人占领上海后,为了维护他们所谓的大东亚繁荣,而陆小曼这位昔日的名媛盛名在外,便有人邀请她参与庆祝“大东亚团结”之类的游园会。
出场会是1000块。陆小曼断然拒绝。
这不是陆小曼第一次拒绝送到眼前的“巨款”。在跟王庚离婚后不久,好莱坞的导演就向她发出了邀请,希望她去美国拍电影,还给她汇了5000美元左右的巨款。
可是陆小曼拒绝了,原因是担心国家形象被抹黑。
而抗战时期,徐志摩已经去世,陆小曼的衣食住行全靠情人翁瑞午,生活很是拮据。1000块是个不小的数字。她仍旧不为所动。
不仅如此,陆小曼还自毁容颜。因为鸦片,她牙齿掉了,也不补,任由它破破烂烂。也不梳洗,任由蓬头垢面,这哪里还有昔日的风采。因为邀请的人也觉得不妥,悻悻离去。
在整个日伪活动期间,陆小曼没有参加过一次公开活动。更拒绝和汉奸交朋友。
解放战争后,林徽因的再次拒绝费正清的赴美邀请,选择留在中国,因为“祖国需要我”。之后拖着病体投入到致力于古建筑保护事业。此后,林徽因完成新中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规划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尽其一生为中国建筑的研究、保护、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陆小曼也在新中国成立后,引来了命运的转折。不仅主动戒毒,还参加了工作——上海文史馆馆员,政治思想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入了农工民主党,1959年,她还当上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当年更是有幸被全国美术协会评为三八红旗手。
而张幼仪呢,早已携带巨额家产,远走香港,还遇到了她生命第二个男人。
1953年与苏纪之在日本东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靠着从前积攒的钱财,此后一生衣食无忧。
第二任丈夫去世后,她又追随家人,移民美国,成了华人,日子依然过得潇洒自在,往来无白丁,社交圈非富即贵。张家的大宅位于纽约中央公园西道,是全世界房价最贵的地方。
1988年,张幼仪病逝于纽约,享年88岁。
许多人在谈张林时,谈陆小曼时,时常因为徐志摩要抛弃张幼仪心仪林徽因,而贬低林徽因,又因为陆小曼骄纵奢华,公婆不喜,而拿来跟张幼仪做比较。
的确,作为一名商人,张幼仪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现实重利的张幼仪,精明到发国难财的价值观,实在让人诟病。而徐志摩和陆小曼,虽然婚后因为钱的事,搞得鸡飞狗跳,但在家国情怀上和民族大义上,两个人又何尝不是心灵相通。
徐志摩是去得早,不然从他的交友圈,甚至心仪对象,林徽因、凌淑华、陆小曼…也不难揣测到他的最终选择。
三观不合,两个人离婚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当然,徐志摩很渣很渣很渣,这点没得洗白。
我们常说,评论一个历史人物,要从大入手。从发国难财这个角度看,张幼仪多少显得大节有亏。
但是,张幼仪身上有着很多美好的品质,孝敬父母,贤良淑德,果然能干,自强不息,生命复杂的经历,让她有着传奇的一面。
我们可以学习这些美好的品质,毕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多少风流人士已经销声匿迹,而一个女子能闯出一条路,极为少见。
时至今日,还有多少人婚姻中痛苦自缚,能跟她一样,敢于破茧,还能幻化成蝶的,也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