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式太极有名人物(谢坤山的励志故事我遇到的学洪式太极拳的几个励志人物的故事)
人物一:住每天十元的宾馆的人
这几年,我遇上好多找各种借口说学拳难的人。我发现越往后,人越吃不了苦,越要等条件成熟了再做某件事情。
一九九五年,我到济南学拳的时候,遇上三个非常励志的拳友。比比这些人,他们就知道不是学拳难,而是自己没有决心,或者是兴趣不够,或者是没有无远大的志向。
相比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些从全国各地到济南学拳的前辈,我们现在的条件其实好多了,是天壤之别,再抱怨没有条件学拳,那真是应该羞愧得无地自容才是。因此,富和尚买船都去不了南海,而贫和尚反而凭一瓶一钵去而复返。这正是应了彭端淑的那句话:“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当年我还年轻,老师给拍的)
第一位是我老早就在网上认识的网友。他是肥城人,当老师,跟我一样,趁假期来济南学拳。他跟我年龄相仿,但已经有白发了,可见生活不易。
我去的时候,他已经早到了,可能一放假就来了。住每天十元的宾馆。没有空调。
南方有武汉,北方有济南,夏天那是真热。我们这里傍晚就凉了,济南晚上整宿都还是热的。没有空调,风扇吹出的风都是热的。室内没有洗浴设施,也没有卫生间。在济南这样的都市,到底什么样的房间这么便宜,我真的无法想象。就是这样的条件,他已经住在那里好多天了。
我定的是八十元/天的单间,有空调,室内有卫生间。老板给我一张大床的房间,我不要,要两张床的。他本来答应来住了,后来在他的师兄弟那里住下了。终于结束了住每天十元的房间的生活。
这一位拳友我对他不是很熟,他是老师,即使是工资低的地区,也比没有收入的人强。总之就是带薪休假,这么节俭不知道算不算励志。能在异地坚持数十天,这需要怎样的毅力?有多高的学习兴趣?
有的人说路远,有的人说得工作,有的人说得养家,有的人说有孩子要照顾,有的人说没有钱。下面这位可能让所有说这些话,找这些借口的人愧赧。
(里面有那位拳友)
人物二:撇家舍业在济南学拳半年的人
平度老楚是李储功老师的学生。
(老楚临行前见母亲,母亲支持他到外地求学,这是位开通的老人)
他以前当厨师。同行有跟李恩久老师的再传弟子学拳的,他也跟着去学,开始是抱着健身的目的。对别人去外地学拳不以为然。后来逐渐学进去了,打算也学得更好一点。
先在网上交流,看视频,剧涛师兄推荐他跟李储功老师学习,我老师也推荐他跟李老师学,于是决定拜李老师为师。
他先辞去了厨师工作,因为这工作缠人,限制他出去学拳。夏天到批发市场批发知了龟零售,然后又卖了一阵儿大泽山葡萄。准备中秋过后就去济南学拳。
中秋节第二天,他回老家见老母亲,告诉母亲要去济南学拳。母亲问要学多长时间,说半年。母亲说只要儿媳没意见,她不干涉。老楚问母亲想不想他,母亲说只有半年时间,想了就打电话。
老楚卖葡萄时认识一个济南的客户,他用大车来平度拉葡萄,事先问过了,可以捎他去济南。就这样连车票也省了,撇下老婆孩子、老母亲只身到济南学拳。孩子当时正上高中。
他既没有钱,又有老母亲需要照顾,有孩子上高中,老婆在家既种地,又得照顾老母亲。平度到济南也近三百公里吧?大家平时的所有借口他都有。
他有个亲戚的亲戚在济南开饭店,联系之后,正好缺厨师,他就在那里边打工、边学拳,吃住工资都解决了。
老楚在济南从中秋一直学到快过年了才回家,李储功师伯把他的一路二路都正了一遍。
真想做某件事,必须有这样的决心才行。他学得如何暂且不说,人家克服所有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去学拳。既不嫌远,也不嫌有家累,更是撇家舍业,老母亲需要照顾,孩子正上高中需要照顾。这些理由完全能让绝大多数人不能离家远行求学。
有人说老楚有手艺,能在外地谋生,学了拳还赚了钱。那么第三位就能堵住他的嘴。这位什么都不会,当保安学拳。
(李储功师伯原籍我们高密前铺人)
人物三:每月一千五百元工资,交三百元学费学拳的老保安
这一位既是励志人物,又是无法言说的人物,我对他的感情很复杂,有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感觉。这样说有点不厚道,但我实在无法用更恰当的语言表达。我与他交往的前几天一直同情他,最后一天我实在无法再同情他,但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并不影响他的励志故事。
我去济南的第一天遇上的就是第一位朋友。老师领我去见王本阳,在那里也遇上了他。
次日,老师领我去她的拳场,那是大明湖东门,实际上门朝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大明湖东门。可能明湖太大了吧?
那里早已经有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农模样的人等着了,他还带着他的一个师兄弟介绍给老师认识。
这个师兄弟讲了他的困惑:他的桩功很好,能站一个多小时,可是人家一推就站不住。刻苦练习八年了,感觉没有长进。
(能站一个半小时,浑身力气很大,但站不住)
老师让他跟我试试,他的手一碰我,我感觉他的劲很整。我当时不愿意跟人交手,一是不会运用太极拳的东西,二是容易用旁门左道,用慢了不出效果,用快了不能收发由心会伤到人。心里也恐怕老师埋怨,所以一接手,我感觉挺好就立刻收回来了,没有顶他。
老师又让他练了练拳,他练拳时毛病就显现出来了,左转右转的时候腿不是一顺一逆,而是双顺,也不摆扣。
因为是别人的徒弟,老师若讲多了是很忌讳的事。这位师兄客气地鞠了躬,道了谢就离开了。
济宁的老汉没走,老师就在教我的同时也教他一些。
第三天早晨,我到拳场的时候,济宁的老汉已经在等了。他现在已经不再在原来的场子练拳了,手里攥一个布包,还穿着昨天的裆很短的厚裤子,老师昨天说过他的裤子蹚步不行,可能他只有这么一条能穿出门的干净裤子吧。
他问我怎么趟步,我自己也不太清楚,就教他比较简单的,就像拦擦衣和单鞭那样的。他原来的老师教他练拳时脚不摆不扣,进步很别扭,而且他的裆塌不下去,只能用脚往外够。他又划圈给我看,肘夹在肋里摇。我说你不要为了不出肘就不敢伸手,要把手划出去,开始松不开,起肘也不要紧。要一直练到不起肘能出去手。
这时有个高个子年轻人带着很多行李,领着一个小男孩儿在看,我以为是游客,也没放在心上。他一直看,也不与我们搭腔。直到老师来了才知道他竟然就是老师最早的徒弟崔师兄,在省发改委工作,这是周末要带孩子回老家看望父母,趁火车未来,与我们见见面。
那位济宁的老拳友已经练了两年,还是像我一样,生瓜蛋子一个。崔师兄给济宁的老拳友讲拳,主要讲蹚步,讲的是金刚捣碓的步。他儿子因为是男孩儿,一点也不消停。九点多,他就向我们告辞坐车去了。第四天,我早早起来,绕着大明湖转,希望能遇上练洪式拳的人。结果一个都没找到。
回来的时候,我又遇上了济宁那位老拳友。他还是拎个布包站在那里等老师。昨天崔师兄教了他一些,他下决心要跟崔师兄学。他再次问我蹚步,我教他简单一点的,并教他划圈儿。我虽然划得不好,可比较起他来,还算好一点吧。
谈起明湖练拳的,他很熟,知道很多场子,并且认识那些老师。离老师来的时间还早,他要领我去挨个看看,我们就往南走。
走到他原来练拳的场地,这里四面被竹子环绕,其实就在路边不远,却没找到,因为当时还没有人来,所以不知道这就是个拳场。
我拍了几张照片,领他练拳的江苏人和他媳妇也来了——一个一直笑却不说话的白白胖胖的女人。江苏人就是昨天去请教我老师的那位师兄,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因为头发花白,但看脸上没有多大年纪,他媳妇也就四十左右岁。他问我刘老师能不能发人,我说老师轻轻一动,别人就站不住,能不能把人用大力发出去不知道,她也反对那样发学生。她一直强调老师同样要尊重学生,不能在教拳时动学生的脸,不能打学生,骂学生,因为洪老在世时教拳就这样。
我听这个人说话其实不懂太极拳,就不大想跟他说话了。济宁拳友就领着我到处转转。
每个拳场他都熟悉,确实有很多。有几个不是来早了就是来晚了,反正没有人。
在路上我们交谈起来,他说自己若不是想学拳早就回老家了。年龄大了,什么都干不了,当保安每个月工资一千五百元,每年学费就要交三千六百元,而老师一个月只来两次。他说这位老师功夫很好,可以把学生发出去很远。
我开导他,老师发学生很简单,一是他练的时间比较长,二是学生功夫不行,胯开不了,两个人身体靠得近,站着都别扭,稍一背势就摔得很厉害。我心想若我发那些生手也很简单,摔他们也很容易。可他们不懂。
他说这群人都是有钱人,那个江苏人已经在这里学拳八年了,是二师兄。原来的大师兄现在不常来了,他就成了大师兄,平时就由他领着练拳。前几年他媳妇也交费。这几年学滑了,老师来她就不来,老师不来,老公领着练拳她就来,省了学费。也就是说光这位已经交学费三万多了。
我说他们是有钱人,不差钱,也不差时间。他们有钱也不会帮你,你结交这帮有钱人也没有用。交钱学拳的与我们这些不交钱学拳的师兄弟间的感情不同。再说,你与他们不同,时间耽误不起。他说也想好了,要找崔师兄学,因为他感觉他有功夫,而那个江苏人下那么多功夫,手上一点东西都没有。
江苏老板与崔师兄同样是练了八年,相差不啻天上地下,可见老师也比较重要。当然,如何选择老师也说明练拳者是否聪明,不聪明的人练不好也不怪老师。这些人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位一月来两次,每年收三千六百元学费的老师,就是看他能把徒弟打倒,而且打得很远。这样的选择标准,本来就很愚蠢。
走到荷塘那里,我给他拍了一张相片,留作纪念。(向师兄求证,这几年再没见他,可能回老家了。一位可敬自尊又自卑的保安)
走到另一个拳场,不知道是老师还是师兄,正在教一个新手划圈儿,对着树比划,既不收回来,也不划出去,像在案板上揉面,我当时感觉奇怪,现在知道可能是在专门练正圈的大头儿。
往西的广场上有很多练杨式拳的。他们的西侧还有几个练洪式的。保安说这里面的老师叫了他好几次,要免费教他,甚至跟他说只要来学,管他喝酒。估计这位老师也是像我一样见不得穷苦人,同情他。
我怪他有这么好的老师不学,还得去交那么多钱学。人家天天来,手把手教,那位一个月才来两次。他哼哼哈哈不置可否,说那个收费的老师功夫好。
我心里非常感慨。他这是宁肯花钱也要找“好”老师啊。
他不好意思见老师傅,我们只好绕开。
走到司家码头,里面有一个院子,有几个练拳的,看了看却是杨式。大石头上刻着“洪传陈式太极辅导站”,用红漆涂着,非常醒目。可是鹊巢鸠占,很可能老师已经放弃了这个教学点,或者我们来晚了,人家练拳已经结束了。
往回走时,我叫他练了练拳,他练得倒很慢,但每做一个动作头总是要先抻一抻。做六封四闭时,手不动,腿做完了再做手上的动作。我教他练拳要手脚一起动,他唯唯诺诺。
走到南门,我问他吃饭了没有,他一下子警惕起来了,非常坚决地要独自回去。我知道这冒犯了他的自尊,只好打消了请他吃饭的念头,与他一起往回走。有的人越是生活在底层,越是小心翼翼保护自己的尊严,这是可贵的,但也有点可笑。如果遇上嗟来之食是可以保持尊严的,但遇上真正的同情应该欣然接受才行,这也是一种礼貌。拒绝别人的帮助是令人尊敬的,但盲目拒绝却是愚蠢的。
又走到那位免费教拳的老师那里,他躲在一边,怕被老师傅看见。
我过去看了看。老师年龄很大了,身体却很健壮,马步站得非常漂亮,四平八稳,双手在拧一根黑油油的短棍。我当时不知这是太极棒。从保安的言谈中,我了解了他的一些事情,心里敬重他,却没有跟他说话,离开后感觉很后悔。
我劝保安,若崔师兄没时间教他,一定要回来跟这位老先生学。他说不好意思见人家,叫了他多次没有去。这种腼腆这是穷人所独有的。一方面说明他善良,另一方面说明他自卑。我们走到湖边,遇上了孟老爷子的弟子,姓赵,可能认识何老师。保安人太老实,大咧咧叫他打遍拳给我看看,我马上赔礼,说他不会说话,应是我打遍拳请赵老师指教。
我打了金刚捣碓,看他漫不经心,一直在拔地上的草就停下了。他说:“你继续打啊,看我都帮你把场地的草拔掉了,你还不好好打?”我心里有点被怠慢的感觉,只好又糊弄着打完。
他的眼很尖,说的话与刘老师几乎一样,我的那些毛病他都看出来了。甚至说的更直接,他说我练拳糊弄,我明白他的意思就是像写字潦草那样。动作的到位不到位与这种潦草不同。这多少要怪何老师了,他的层次可能更高,怕我练硬了,总是叫我划拉,不准找动作。
(可能就是这位赵师兄)
我问他怎么改,是不是要从头学,他断然说:“不好改”。
我突然就明白什么是“拳品即人品”了。确实不好改!俗话说“山难改性难移。”脾气改不了,拳怎么改?这几年过于浮躁,愤世疾俗,玩世不恭,单位工作糊弄,家里的事感觉烦,动不动跟老婆发脾气。陈鑫先生说练拳的心法首要是敬,这几年对自己的生命不重视,所以什么事情都不敬了。这样的脾气就练出这样的拳。
但我心里又不服,还有改不了的毛病?我以前多好!毛病不是才添的?老师叫我慢练是为了让我改掉浮躁,赵老师说我糊弄,也是嫌我浮躁。这趟济南之行太有价值,太有意义了。我这个病人来找大夫号脉,他们都很高明。赵老师教我每个动作都要走出腰裆膝,这也算是处方吧。他和老师高度契合的说法让我非常佩服,心里很兴奋。
他说自己五十多了,看上去年龄也就我这个样子。我恭恭敬敬道谢后告退。济宁也看出他功夫好,说像头大牛在地上转。
(孟师伯是洪公门下教徒最多的,他一直代师传艺,很多二代出自他手下)
我们回到他学拳的地方,人已经来齐了,十个人排成整齐的两队,江苏人居中领着练。练洪拳的这样练的几乎没有,因为练不齐。他媳妇怯生生的笑,在后面也不大练,就像因为没有交钱有点心虚的样子,或者见了生人腼腆的样子。我打了招呼就离开了。
这位济宁的保安朋友,六十岁了,还学拳,每月一千五百元,拿出三百元学费。有几个人舍得拿出五分之一工资学拳的?我们的军费才是GDP的百分之二。因此,年龄大也不是借口,有没有手艺,收入多少都不是借口。
只是这位保安朋友过度的自尊,胡乱打算,有免费的好老师不学,别人真诚的帮助不接受,这一切都是穷人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令人在尊敬的同时又感觉别扭。
以上几位,是我们同时代的人学拳的故事。我们前辈,坐着绿铁皮慢车,拿着攒下的粮票,从全国各地到济南找师爷学拳,这才是真正的爱好。我们与他们相比,有何理由说难?
(初到济南学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