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攀登者官宣胡歌咖位引争议(胡歌的励志故事《攀登者》胡歌原型:70岁的夏伯渝,用一生诠释迎难而上克服困难)

什么是迎难而上?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的人被我们敬仰,能够传递和感染身边的人,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对生活更加的热爱,拥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我们身边不缺乏这样正能量的人,他指引着我们,影响着我们不断地向美好生活奋斗。

前几天上映的《攀登者》中,胡歌饰演的“杨光”在1975年登山时失去双腿,而他的原型就是充满了正能量的70岁老人夏伯渝: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这位老人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不屈不挠,什么叫为梦想而努力,什么叫努力,什么叫迎难而上,克服困难,什么叫“攀登者”。

来介绍一下经历:一九七五年劳动节,26岁的夏伯渝首次尝试登顶珠峰,在补给几乎耗尽的情况下只能被迫下撤。途中队友的睡袋丢失了,就把自己的睡袋让出来。结果造成了双脚冻伤坏死,必须截肢。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噩耗就是父亲去世。

在这样的双重的打击之下,一个人的意志很容易被摧残。一个鲜活的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有着对登顶珠峰火一般的向往。失去了双腿,基本也就失去了希望。如果能做到乐观接受就已经是很难得的了。天无绝人之路,一位来中国授课的外国专家为夏伯渝推荐了假肢,说戴上它不仅可以正常生活,甚至还能继续登山。继续登山就是那颗埋藏在心里火种,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也开始了一系列磨练人类意志的体能训练。

在这期间,早期的假肢比较简单经常在高强度的训练下让双腿血肉模糊,在一九九三年更是又经历了一次截肢之苦,三年之后腿部磨损难以愈合,他罹患淋巴癌;二零一六年,他被诊断有腿部血栓。一切都那么不顺利,一切都是那么艰难。

身体带来的痛是最直观的。记得之前考高中要进行体育测试,有立定跳远这一项,为了尽快提升成绩,老师督促我们练习蛙跳,经常上楼梯的时候都是扶着上去的,上厕所就更不要说了,基本就站不起来。认为那个叫痛,确实也是真的痛。不敢想象如果自己面对了夏伯渝老人所经历的能不能坚持下去。

这个坚强的老人甚至没有选择打麻药,害怕影响自己的训练。为了实现心中那个理想,把这份坚持演化到了拿生命做代价的地步。四十三年,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越挫越勇。二零一三年因摔伤错过攀登季节,一四年遭遇雪崩攀登活动取消。一五年遇到到尼泊尔8.1级地震,死里逃生;一六年在距离登顶仅有九十四米的时候碰上了强烈的暴风雪,如果按照他的想法一定会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冲一冲,但看到随行的几名仅有二十多岁的年轻队员,狠心决定下撤。

这是一个艰难地决定,放弃一步之遥的成功,需要有多大的胸襟和勇气。二零一八年,六十九岁的老人再次登山,他成功站上了珠穆朗玛峰顶,成为中国年龄最大、也是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一览众山小,云朵就在脚下,一座座山尖从云朵中冒出来,太阳露出金色的光芒。”他回忆说,登上峰顶的一瞬间,自己的心情反而比较平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宠辱不惊,心平气和才是真正的气吞山河!心胸开阔,宽容大度才具备海纳百川的能力!在这里形容他也最是贴切。认知上的高度让老人超越了珠峰的高度。

一个人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珠峰的梦想实现了,但夏伯渝并没有停下脚步。他说,自己还有一个“7+2”的计划:攀登七大洲的最高峰、徒步探险南北极。向更高的目标出发。“迎难而上,克服困难,这就是攀登精神”这是他给我们的解释。

更高的人生高度,一定充满了艰难险阻。我们每一个不都是一个个攀登者吗?你为什么会努力,一定有一个想登顶的“山峰”。生活中登山是一件很累,很辛苦的活动,那你为什么还有饱满的热情来行动呢?因为你知道山顶的风景和那种登顶的感受是在山脚和山腰所感受不到的。是付出后成功的成就感,是对自己的认可,激励。是成就感吗,是,也不全是,更多的是一种征服,一种超越,一种不能磨灭的向上的力量。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因拥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不因屡遇挫折而止步不前。仔细算起来大概一个人在世界上也只有30000多天,除去吃饭睡觉就没有多少天了。这是我们生命的长度,基本没有人能够改变,宽度就是每个人绽放的光彩,在这有限的30000多天去尽力的折腾,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的增加生命的宽度。

山高人为峰,做生活的强者,迎难而上,克服困难,不断攀登人生的阶梯,活出自己的宽度!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故事欢迎评论区分享。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