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混血少女谷爱凌为北京冬奥加油(谷爱凌的励志故事“我想嫁外国人,生混血宝宝”,谷爱凌的成功,鼓励了很多人)
大牛忙情感辨析系列
关键词:婚姻、人生、梦想
文章长度:4200字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近几天我被刷屏了,一打开视频,刷来刷去全是谷爱凌。非常励志,非常有趣,也非常令人感慨。
这个19岁的小姑娘凭借自己的天资与努力,在赛场上一飞冲天。顷刻间,谷爱凌的名字响彻五湖四海,名扬海内外,站在了神话的巅峰。
混血美女、励志少女、高智商、高情商、高颜值、奋进的学霸、热爱祖国等等卓越的标签加于一身,对于一个才19岁的姑娘而言,这是何等荣耀?
谷爱凌顿时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学习、奋斗的好榜样。
她的妈妈也不遑多让,成为了众人心中“优秀家长”的典范。正是谷妈妈多年的努力付出,才成就了如此出色的女儿,堪比英雄母亲。
人们津津乐道,抒发着满心的喜悦与羡慕之情,歌颂着她的丰功伟绩。
当然了,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在喜悦的背后,也有少数人表达出了复杂的心情。有人说是出于嫉妒,有人说是酸葡萄心理。
最复杂的心情来自于所谓的“婚姻成功论”,本文借着天才少女的话题,稍微讲一讲这个逻辑的不明智的地方。
一、婚姻成功论并非想当然
关于婚姻,不能讲太高端的观点,就说大众的看法。
我在某短视频下面看到了这样几条诙谐的评论,稍微整理一下其逻辑:
女一:谷爱凌的妈妈好伟大啊,她的人生规划很成功,女人们都该好好学习她。我好想咬咬牙生几个混血宝宝,让血统更优秀、更纯正。可是老公不同意,一个都不让生,还说要打我。
男一:那得人家看上你才行,你家买镜子了没?没有我送你一块吧,好好照一照自己,没有那个命,别做那个梦!
男二:哥们,你根本就叫不醒她,心比天高的人,叫醒了就尴尬了。
女一:你们酸什么酸,找个地方抽抽去吧,承认别人优秀有这么难吗?回家问问你们老婆,难道她不想生个混血孩子?
女二:他们要是有老婆还会乱咬人?他们都是酸葡萄,如果谷爱凌的爸爸是国人,谷爱凌还有这么优秀吗?这是血统的优秀,懂吗?
女三:就是,做人不能这么酸,不然只会玩泥巴,一边玩去吧。
女四:谷爱凌的励志事迹告诉我们一个真相,她有一个好妈妈,她懂得嫁给更优秀的男人。她的选择是对的,最主要的是孩子的遗传好,体魄好,智力高。
女五:对啊,混血宝宝天生就优秀。幸好我还没嫁人,还有大把机会,嘻嘻嘻。
女六:我才29岁啊,天杀的后悔嫁人嫁早了,上大学时不懂事,现在和老公过着没劲,看来我该选择出路了,好想离婚去拼一拼,可又没有勇气,谁来鼓励我一下吧……
这是我看到的几条有清晰观点的评论,关于“嫁给谁好”这类问题,几乎都是女人在说,这也合情合理,毕竟嫁人的是女人。男人即便有观点,其声音也很快会被淹没。
二、成功的背后,有你忽略的逻辑
有些话诙谐幽默,却明确指出了一个现实问题。这个现实就是婚恋观念的冲突,带着讽刺的韵味。
到底是谁讽刺谁,反正都觉得被讽刺的是对方。不仅十分扎眼,还特别扎心。
就比如,很多女人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她们很少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成功是否能简单复制,是否真有固定的轨迹与模式?是否完全取决于血统?
应该这样讲,天才的背后确实是需要付出汗水的。汗水不仅是勤奋与努力的缩影,更包含着父辈们十数年如一日的海量资源的投入!
记住这个词,海量!
当今这个时代,普通人所谓的“资源”就是财力与人脉。
那些想生混血宝宝的姑娘们不妨想一想,你有那么强大的资源支撑吗?真有人家那种背景,就不会在网上吵架了。
谷爱凌出生于学霸家族,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北大、斯坦福名校高材生。父亲是美国人,哈佛大学高材生,巨型企业高管,奶奶更厉害。
仅仅这一个条件,能排除多少做梦的人?九成九的人直接就被无情的现实排除掉了。
方才我与朋友聊天,聊到了天才背后的汗水,这个话题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小姑娘走到这一步挺不容易,确实很励志。但是在励志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教练不便宜,按小时算的,设备不便宜,场地也不便宜。全身高科技,一根杆、一件衣服就好几万,连饮食都是定量的,一天称一次体重。
一位朋友说:培养一个谷爱凌,一年一百万打不住,在她取得成绩之前,其母亲要一直投入下去,连续十余年不间断。这还只是打基础,母亲要保护她不受太重的伤,还要她本人确实具备这方面的天赋……
若没有天赋,投入再多资源也无法登峰造极。天赋、财力、勤奋、努力,缺一不可。
光有运动成绩也不行呀,还要兼顾着学习。
据说,她的妈妈每年都带着她两地穿梭,在北京上着最好的辅导,回去和那些没上过培训的人比考试成绩,一出手就是降维打击。
单说考试的本事,咱们的学生可以藐视环宇,早已形成了独特的考试技能体系。提高成绩有很多方法论,在考试能力上,咱们的学生不输任何人。
辅导是可以提高成绩的,填鸭式教育也可以形成不对称优势,但一样需要钱!
三、无论想嫁谁,别忘了自身条件
说到底,这位小天才登临神话,除了自身的天赋特别出众,特别努力之外,她还具备了别人在梦里都不具备的家庭实力。
这就告诉很多人,梦想可以有,但梦想必须要接地气。未出嫁的姑娘们要懂得顺势而为,这比空幻想“嫁给白人”更接地气。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傻,也都明白想法不等于实践。关于生个混血宝宝这样的话题,很多人只不过是说说而已。
但是这种“说说”容易带来不好的示范效应,为年轻人立下一个“空想主义”的伊甸园模板。
有位朋友说:一场关于“要不要优先嫁给欧美人”的话题争论正在拉锯,这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确实耐人寻味,甚至到了讽刺的地步,这类讽刺在此值得一说。
前些日子,有位模特好像火了。
这位模特属于人们常说的“不婚族”,她不想结婚,不婚的她却生了3个孩子。宁愿当混血孩子的单亲妈妈,也不想嫁给身边同肤色的人。
对于很多小孩子们来说,这位模特的事迹传达出了一个“个性”鲜明的观点:我是不婚族,不结婚也能生出3个混血宝宝,照样当妈妈,照样过得比别人幸福,照样羡慕死你们……
有很多年轻人羡慕她,佩服她,把她当榜样,说她很励志。
从她个人的奋斗轨迹来说,她确实也挺励志。但是不是所有的女人都适合把这种“励志”当作人生的标杆。
这就摆出了一个很残酷的婚恋现实问题:很多年轻人容易受舆论影响,尤其是小孩子们,当他们的心里树立起“不婚主义”、“白强于黄”这种观念的时候,以后再想改变他们固定的思维模式将会很难,甚至是不可能。
所以,这位模特的“励志事迹”绝不能太火,这是不被允许的,不然会影响很多年轻人的正常婚恋观念。
本来想结婚的,看到她的事迹后就不想结了。越来越多的人幻想着和她一样“高端”,却忽略了自身的条件。
四、只要擦亮眼,找到好男人不难
在网络上,有很多女人把“嫁给白人,生个混血宝宝”当成了人生目标。就好像若不这样做,就显得自己的梦想不够高端。
从她们的个人角度讲,有些想法可以理解,但其中有一些思想误区必须说出来。
如今,同文化、同肤色的夫妻离婚率都这么高了,假如夫妻说着两种语言,又能有多少共同的婚姻价值观?
难道,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吗?
从逻辑上讲,混血孩子不见得就有多大的优势。这就和水稻的杂交一样,这是一门技术活、耐力活,首先要种子好、地好,其次还要有耐心。更重要的是,在具备天赋的前提下,还要有财力的支撑。
没有那个技术和耐心是不行的,盐碱地出不了好苗子。梦想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这一步下去不一定是励志。
而很多人,恰恰在“第一步”的起点上就走错了。
其实,女人只要擦亮眼睛,嫁个好男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至少比嫁到异国他乡容易得多。
怕就怕,很多人在思想上有误区,过度追求所谓的“婚姻成功论”、“嫁人成功论”、“混血优秀论”的论调。
五、一个足以引起深思的段子
今晚我与老公还有几位朋友们聊天,有位朋友讲了一个诙谐幽默的段子:
如果古时候存在美丽的邦国,作为“亚圣”的孟子,也许一出生就是一个混血大帅哥。
他的名字叫大卫·孟轲,也可能叫史密斯·孟轲、乔治·孟轲,还可能叫三达不溜·孟轲……
以孟子母亲的能力、眼界与手腕,为了让后代优秀,她也想嫁出去,生个混血儿。
于是,孟母嫁到了异国他乡。孟子一出生就是混血孩子,再也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孟子。
或许他会在另一个文化中成就圣人辉煌,但与我们的儒家文化再无关系。
他不回来还好,他若回来,原来的父老乡亲们的等级就低了。大家踊跃学习他,被他“教化”,一批一批“嫁出去”,不知不觉间,全村都的口音就变了,不会说汉语了。
不出300年,村里的父老乡亲们也都成了金发碧眼的帅哥美女。
孔先生地下有知,气得捶胸顿足,纵使盖板砰砰响,也无可奈何……
该段子毫无逻辑,却又细思极恐,那就不深思了。该段子堪称灰色幽默的典范,耐人寻味。
孟母三迁的故事,如今连幼儿园的小孩子们都知道。皮毛易懂,内涵才是精髓,其中的内涵可供深思。
相传,战国年间有位伟大的母亲,她是孟轲的亲妈妈。丈夫老孟去世后,为了教育年幼且顽劣的儿子,这位母亲可谓操碎了心。
她带着儿子“三次”搬家,远离“恶邻居”,愿与“好邻居”为伴,这番话不言自明。
这位母亲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断机杼,终于把儿子培养成了儒道亚圣,继承与发扬了我们的灿烂文化,绵延至今2000年。
六、婚恋观念需要接地气
孟母的故事广为流传,启发了很多后来人,堪称文化之母。
《三字经》有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左传》有文: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本文不往大了说,只往小了说。现在的学区房逻辑就是这个样子,多少人举全家之力,在好学校附近买房?有能力的,都出了国了。
究竟为了什么呢?都是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人间最质朴的梦想。
人生的梦想在于奋斗,离不开汗水的支持。怀揣梦想的成功都是励志的故事,但是当这个“梦想”大过天边、失去了地气,那就动摇了梦想的根基。
这场梦早晚得醒,到时候是哭着醒。
我们不能过度神话“汗水”的功劳,也不能过度神话某个人,更不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失去本该有的地气与底气。
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孟子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帅哥,说着一口流利的我们听不懂的方言。2千年后的今天,这位“大卫·孟轲”还是我们的孟子吗?
如果是这样,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否还是励志的故事?是否还是那个为了教育后代而不顾一切的“模范母亲”的样板?
最后总结:有梦想没错,但是要接地气。
网络的力量真的会不知不觉影响小孩子们的判断力,从而树立起不该有的价值观念。
榜样可以学习,但应该分清条理去学习。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婚姻与人生,都不要太“成功论”。在人生大道上,“榜样”不是唯一的选择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