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英雄人物故事作文600字(励志人物故事人物故事)

晋洪江

打一场翻身“硬仗”

“诺玛飞鸡”“飞”进北京、上海大市场;“手拉手云视课堂远程教学”让学生远隔天涯也能咫尺聆听名师讲课;边疆群众即时享受上海著名医院专家号;贫困家庭子女成为春秋航空乘务员,圆了“飞天梦想”……这一切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实现,离不开晋洪江。

2018年10月,晋洪江被选派到集边疆、山区、多民族、贫困等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金平县任县委书记。面对9个贫困乡镇、9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8222户124225人的重担重责和仅剩1年的脱贫时限,他迅速理清思路,“向作风要战力、向行动要战果、向落实要战绩”,以一切力量聚焦脱贫攻坚,扭转被动局面。

晋洪江以打攻坚战不打疲劳战、打精准战不打糊涂战、打高效战不打盲目战的思路,推动“三个落实”“三个精准”成为衡量标尺、自觉行动,同时,他秉持“标准即阵地”的理念,带领扶贫干部咬定目标、埋头苦干。面对脱贫收官与防疫阻击两战叠加,晋洪江把“到村到户到人”与“不漏一户一人”紧密结合,两场战役一起打,双向发力,拓展脱贫战果。

经过努力,金平县先后接受贫困县脱贫退出第三方专项评估、国家抽查、脱贫攻坚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均为零漏评、零错退,脱贫成果经受住“最严格的考核评估”。金平县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拉祜族、布朗族两个“直过民族”一步跨千年实现整族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村容村貌彻底改观、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充分显现。

本报记者 王丹

李涛

看拉祜寨焕新颜

第一次踏足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村委会拉祜寨的人看来,这里的村民用勤劳与淳朴守候着世代生存的家乡,与散落在云南大地上的许多村寨并无太大区别。

然而,在李涛眼里,这份情景得来不易。

2017年5月,李涛被抽到工作组进驻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改变拉祜群众落后的生活方式,是李涛与工作队的第一个任务。从刷牙洗脸开始,李涛为村民示范,一点一滴纠正村民的生活习惯。村民们喜欢住在山上,不愿进村居住,李涛与工作队员买了鸡蛋、肉、菜拿上山,花了整整10天时间,与他们沟通交流,耐心劝说他们回村居住;村民们不愿意睡床,要睡在地上,李涛与工作队员便为他们买床置被,教他们铺床叠被;村民们衣衫褴褛,不会穿衣打扮,李涛与工作队员便给他们添置衣物,教会他们穿衣搭配。在李涛与工作队员的帮助下,拉祜寨这个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小部落”终于走上了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正轨。

为帮助拉祜群众恢复生产、发展生产,李涛和工作组帮助村民收回300余亩土地,解决农田水利设施和耕地灌溉问题,引导恢复草果种植300余亩,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方式,探索发展黑木耳示范种植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100元。协调引进“雪芽100号”生态有机茶品种茶叶,完成定植茶叶165亩,引导群众因地制宜种植板蓝根等中草药和水果,为拉祜寨村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提供产业支撑。

“我用了3年的时间,做着同一件事,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觉得值了。”李涛说。 本报记者 王丹

王然玄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小王哥哥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元阳县新街镇爱春村阿者科的小朋友眼里的好朋友,就是爱春村原党总支书记、阿者科原村民小组长王然玄。

“既然我来到这里,就一定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王然玄靠着这样的决心,带领阿者科这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一步一个脚印落实《阿者科计划》,走出一条“百姓富”与“生态美”相结合的减贫新路子,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为保证《阿者科计划》的落实,他逐户为村民宣传并解答村民的疑问;积极协调相关单位部门为村民进行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关培训;指导村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自购设备为阿者科村拍摄了第一部宣传片;复建了一系列传统生产工具与设施;主动邀请知名旅行社到本村考察,并与7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

在王然玄的带领下,阿者科村乡村旅游于2019年2月3日正式开始运营,仅一年的时间村集体收入便达72万元。在合理的分红制度下,哈尼梯田的保护和发展得到共生,越来越多的年轻村民回流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王然玄非常关心农村孩子教育,他积极向上级反映,同时与社会爱心组织联系,在阿者科村内建设了新型农村书屋并投入使用;通过网络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开展学前教育。

如今,哈尼梯田里依然能看见王然玄忙碌的身影。“阿者科是一个起点,我希望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中,能够运用到阿者科的发展思路来为更多的地方解决发展的问题。” 2021年初,王然玄到元阳县攀枝花乡任乡长,开启新的乡村振兴征程。本报记者 王丹

许海清

为乡亲多办实事

春暖花开之际,走进石屏县异龙镇阿希者村,满山桃花灼灼,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异龙镇最年轻的村党总支书记许海清站在花丛里开心地笑着:“能多为家乡做点实事,多为乡亲办点好事,再苦再累也值得。”

任阿希者村党总支书记10年以来,许海清始终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及党总支书记职责,上为政府分忧,下为乡亲解愁,大胆抓队伍、强党建,调结构、兴产业,抓项目、谋发展,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

2007年,在外闯出一条致富路的许海清毅然回到家乡开始第二次创业。他深入分析阿希者村贫困的原因,经多方考察、学习,引进优良红桃品种并动员乡亲们一起发展桃树种植。

种红桃的头3年只有投资没有收入,村民们因此不敢贸然行动。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许海清承包了200亩荒山,开始试种红桃。3年后,他种下的200亩红桃实现了年收入20多万元,村民们受到激励,开始跟着许海清种植红桃。2010年,就在许海清的水果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他又做出了一项出人意料的决定,回阿希者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他成功争取到原县林业局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为种植红桃的农户提供每亩1500元补助,政策一经宣传,群众种植积极性高涨。

10年来,许海清带领全村共发展红桃种植6000余亩,实现年产值1200余万元,他们还利用成片桃花林延长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在蜜蜂洞村组织村民办起了农家乐。

现在的阿希者村,水蜜桃已形成了一个带领当地村民致富的甜蜜循环产业链,带领村民走向小康生活。本报记者 王丹

李兴也

脚下有泥心中有爱

“湾塘乡的变化今非昔比,越来越漂亮,在这里生活越来越有幸福感。”来自群众的赞扬,成为屏边县湾塘乡党委书记李兴也的工作的动力,让他在扶贫的道路上坚守初心、奋楫向前,团结带领全乡干部以绣花功夫推进苗岭山乡脱贫奔小康。

对自己严、对干部严、对工作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李兴也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明确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履行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工作职责,压实责任,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

“要做好上下同心的定盘星,带头当好脱贫攻坚的‘领头雁’。”李兴也主动作为,带领工作组逐村摸清底子,逐户了解情况,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和脱贫面临的困难,多次组织召开班子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对全乡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系统精准制定脱贫计划、方案。

李兴也立足乡情,创新思维,积极探索破解贫困的路径,突出抓好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基础改善、文明创建等工作。近年来,湾塘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富民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成为屏边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样板乡”。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李兴也始终以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为己任,经常进村入户与村干部、群众交心谈心,遍访了家家户户;尽心尽力为大家办好每件事,确保扶贫政策精准落地。

用恒心坚守初心,用行动担当使命,用付出赢得认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乡镇干部,必须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把群众放在心上,做他们的贴心人。”李兴也说。本报记者 王丹

陈红武

心系农民倾力帮扶

曾经的泸西县向阳乡歹鲁村委会,举目皆山、遍地是石,如今石头缝里培植了一株株翠绿的春桃;永宁乡阿朝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发展雪莲果种植2万余亩,群众创收6000余万元……近年来,泸西县大力发展“烟、果、菜、花、畜、药”六大特色产业和雪莲果、生姜等山区特色小产业,实现了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

农业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离不开泸西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红武。

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陈红武凭借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和多年在农业战线上积累的经验,不断践行宗旨、务实为民,切实为全县脱贫攻坚事业履职尽责,带领农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持续推动泸西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区域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有力推动了泸西县脱贫摘帽进程,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针对长期以来村集体穷、组织方式散、农民增收难等问题,陈红武结合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创新实践了“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让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和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面对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短板,陈红武多次主动找各个金融机构沟通洽谈,寻求合作。最终县农科局与县农业银行达成了合作协议,于2018年8月8日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权+风险补偿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振兴贷”试点工作,构建起一个覆盖广、成本低、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县域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王丹

黄振

书写别样扶贫篇章

红河州的脱贫攻坚战场上,有一名平凡而特别的工作者,他用文字书写不一样的扶贫篇章,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是红河州扶贫办政策法规科科长黄振。

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黄振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多次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工作调研和问题调度,督促指导基层一线务实推进工作。自2017年以来,每年经他处理的各种公文达千余份,文字材料近百万余字。他积极做好政策起草工作,牵头或参与起草了《红河州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红河州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为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积极贡献智慧。在信息宣传工作上,黄振草拟了《红河州扶贫系统信息工作管理和考核办法》等,更加注重撰写和报送高质量的扶贫信息,引导提升全州扶贫信息工作整体水平,2017年至2020年,红河州扶贫信息工作成绩稳居全省扶贫系统前三名。

“扶贫工作者要下沉基层一线,脚下的泥有多少,对基层的情况就了解多少。”黄振给自己提出了要求。在攻坚实践中,他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问诊,用好“笔头”这个有力的武器,记录一线工作,思考一线工作,指导一线工作。

为确保基层一线的工作落实落地,黄振还参与起草了村级基础工作“28条”,用于指导基层一线抓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作为红河州抓末端落实的一条经验典型。

本报记者 王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