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自己励志的小故事(伪励志故事励志故事是否让你自暴自弃?)

讲两个朋友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 · 好运的慈善

前阵子,我想寄点东西给朋友好运,联系她问地址,随意聊了几句,却发现原来她生分居了,她带着孩子去了A城市工作和生活,周末她先生会把孩子接回B城市。

我想她一定经历了很难熬的一段时间。

但她回复我:“都过去了,现在复活了!还是那个乐观向上开朗热爱生活的我!”

好运是我们朋友的朋友的妹妹,隔着几层关系,我和她只见过一面,她也是三十出头了,但我印象中总觉得她是个活泼俏皮少女:短发、爱笑,伶牙利嘴

她是家里最宠爱的小妹,从小聪明、机灵、有主见,却“聪明反被聪明误”,初中读完去打工,这是她很后悔的事,因为学历这个门槛就把她卡在很多工作门外。

那么小的女孩就离开家庭的庇护去闯社会,这些年经历过多少艰辛,我想象不到。

去年,有位做公益的朋友请我转发一个信息,内容是某收留孤儿的慈善学校需要物资。后来刷朋友圈,看到好运联系了学校,寄了孩子们最需要的御寒日用品。我很感动,她赚钱不轻松,生活也不是很宽裕。

今年,就在不久之前,我从朋友圈看到,好运又联系了那所学校询问孩子们需要什么东西。所以得知她婚姻不顺的时候,我很震撼:她自己那么不容易,心里却还记着那些处境不如她的孩子。

我猜想,早早出来谋生的女孩,经历过的冷眼和恶意不会少, 为什么她没有变得冰冷麻木,还能保有一颗温暖柔软的心?

我不知道这算是感慨还是疑惑,但很巧,几天后我就看到一句文字,也许是一个答案:

自己被雨淋过,总想着为别人撑伞。

好运还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

早些年,我很爱看《感动中国》,每次都是直击灵魂,泪流满面,后来不看了,原因是什么,我似乎有意回避思考。

好运的事让我突然明白了:是因为我不自觉拿自己和那些伟大高尚的人物对比,与他们的差距之遥让我自惭形秽,心生无力感,徒然感动一场,这让我更加自卑和愧疚,所以干脆就不看了。

好运和我一样,不是白莲花,也不是阳光小姐,更不是圣母,我们只是在生活中踉踉跄跄的普通人。我们仰慕伟大高尚的灵魂,然而经常被自己的自私、冷酷、刻薄、嫉妒、暴躁所困扰。也正因我们如此相近,所以她的行为鼓舞了我,让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稍微多一点。

普通人通常耻于谈道德追求,或许其实正是因为我们给自己选择了过高的参照范本。

而且因为难以达成,还可能导致我们自暴自弃,所以,其实,选择一个差距不太远的榜样,才更可能给我们动力。

就像好运这样,她的善行不足以构成事迹,不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不影响生活质量,也可能只是偶尔的心血来潮,但是,对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反而有榜样力量。

因为她做得到的,我也可以,她愿意付出的,我也愿意。

BTW,好运不是她真名,是我对她的祝福。

第二个故事 · 夏颖的奋斗

我去年认识了明心,一见如故,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年纪相仿,三观相近,两家孩子差不多大,当了好些年的全职妈妈。

明心本专业是理工科,但她不感兴趣,所以正在考虑,要考教育学的研究生,或者找工作。她本硕读的都是985学校,但对于再次考研(211学校)这件事,却迷之不自信。

她担心自己年龄太大了会被嫌弃,也顾虑自己没有足够时间复习,而且学习这回事已经是久远之前的事,英语政治都生疏得很,要回到学生的状态可不容易。

我想很多人可能都看过《5个孩子的日本妈妈,每天上班8小时,半年考上哈佛博士》的故事,但我没跟她聊这个,我和她讲了夏颖的故事。

我和先生有一个家庭教育交流群,一开始进来的都是我们的朋友,后来朋友拉朋友,群渐渐壮大了。有些我们本来不认识,但是交流得多的群友,也变成了朋友。夏颖和我就是这样认识的。

夏颖是深圳的幼儿园老师,她先生diss她收入低,她有些无可奈何,她是专科学历,在教育体系内发展会受限,但她又很喜欢孩子,所以不愿意放弃幼师工作。

她自己有两个孩子,由于跟先生婆婆在教养理念上差距很大,虽然工作已经很累,但她下班之后、周末都尽量自己照顾孩子。

在这样的处境之下,她报了专升本,她说很多同学只是想要一个学历,所以逃课的人很多,不过她很少缺课,即使对她来说,抽出时间去上课很不容易。

熬到了写论文的时候,她很紧张,说论文答辩的通过率很低,请我给她一些“指导”。本人也不是学霸,但她信任我,我就爽快答应了,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提了一些意见,给了她几个答辩模板。

答辩之后,她兴奋地来谢谢我,说老师表扬她的论文是最专业,最有条理的,夸她PPT做得很漂亮,把她的论文当成了范例。最后,她被评为全院唯一的优秀毕业生,还得到了3000元奖金。

我听了也好激动,我说:谢谢你信任我,而且,你的经历很鼓舞我!

真不是客套,我对她充满欣赏和敬佩。

然后我说:我觉得你可以走得更远,你真的可以考虑继续读研究生。

她说:我有考虑,书已经买了~

我问明心:这个故事是不是很励志?

显然,夏颖的故事比日本妈妈的故事要低配得多,为什么我不跟明心聊日本妈妈?

因为当年我读了日本妈妈的故事之后,感想是:我这样的基因为什么没有被自然淘汰?

我六年时间没工作,就养了两个平平无奇的熊孩子,勉勉强强读完了两个普通学校的研究生,还“积劳成疾”搞出一身毛病。

人家气定神闲地功成名就,我吭哧吭哧地啥事也没弄好。

不努力一把,真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但既然自然不淘汰我,我也不能淘汰自己吧?求生欲驱使我必须质疑这个励志故事的合理性。

我觉得,仅仅用超人的意志力和时间管理之类的概念,来解释日本妈妈的成功,太简化了事情。

她是否天赋异禀或者有特别的成长经历?且先不说智商,就说她的超人意志力,谁不想有成大事的意志呢,可这意志力总不是凭空想有就有的,对吧?

她有什么特殊家庭背景或社会支持吗?有时,为了彰显成功者的光环,叙事者会刻意弱化资源和机遇的作用,不排除这个可能吧?

在事业追求、身体健康、教养质量、家庭关系之间,她做了什么取舍,付出了什么代价呢?时间管理固然重要,但效率也有限度,而且很多事情不能简单地以当前效率来衡量,对吧?

我既没有过人的天分和特别的成长经历来造就超人的意志力和智商,也没有特殊的资源和机遇,而且我不愿意牺牲某些我认为比学业/事业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注定了我不可能达到日本妈妈那样的高度,那么我参照她有什么意义呢?

我不是想消解成功,或否定立大志,或扬言舒舒服服躺平才是我等众生明智的选择。

我想要的是,整合理想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建立一种基于现实的乐观态度。

当人们看到他人了不起的事迹时,如果把它作为参照物,那么可能会否定自己过往的努力,甚至否定整体的自己,也可能在羞耻和激情交织推动之下,冲动仓促地决定复制效仿,最后却更加绝望地印证自己做不到

而当我们把伟大的励志故事看作一个奇迹,就如我们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般,那么我们会赞叹随喜,或许也能从中汲取一点力量,但回到自己身上,依然能清醒地评估自己的能力、现状和各种内在需求,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努力。

就像夏颖这样,她的起点不高,她的进取、坚毅、努力并没有让她的人生突然飞跃,而是一边操持着平凡琐碎的生活,一边以寸进的方式慢慢靠近自己的理想,将量变积累成质变,这才是绝大部分普通人奋斗的轨迹。

推荐阅读

《拖延症患者如何(假装)活得体面优雅?》

《“闭嘴吧你,我做得很好”丨致努力病患者》

《少女、艺术家和屠夫——完整的爱情》

《选错人了,一辈子就只能这样了吗?》

《白头偕老的诅咒》

《亲密关系中的伪爱情》

《有多孤寂、有多欢喜、有多痛苦

写在写之前,关于我们和这个公众号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