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莫奈作画(莫奈的励志故事从画漫画成长为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成长之路值得讲给孩子听)

提起苹果,也许大多数人会想到砸在牛顿头上的引力之果,也许会有人想到乔布斯那被咬了一口的手机苹果。但你知道吗?有着《日出·印象》《睡莲》等名作的莫奈,他的绘画之路可能也是从画苹果起步的。

2019年,莫奈的作品《干草堆》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1.107亿美元,合人民币7.6亿元。这个价格成为莫奈作品的最高纪录,更加凸显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当我们看到苹果挂在树上,从青色变成红色,从青涩变得甜脆,最终变成日常中的一份果盘,谁认真地观察过它?小时候的莫奈想要画一幅成熟的苹果风景画,一天画果、两天上色、三天画树,四天……再去的时候,熟透了的苹果已经被全部摘走,莫奈失去了他的“模特”。

也许有人说,苹果熟了还不都是一样,红色的、圆圆的,挂在树枝上。但真的一样吗?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又怎会有一样的苹果?

对于自然的细节捕捉,是莫奈走上绘画道路的开端。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对生活天然的好奇心,我们只会在劳碌的奔波后,飞快地返回自己温暖的“巢穴”,任凭树叶变黄飘落,任凭大风凛冽裹挟着六瓣霜花。

但并不是所有的开始,都意味着完美的结局,也不是所有的观察,都能成就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拥有绘画梦想的莫奈,也不是一开始就立志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并先见性地开创新的流派。他从画漫画起步,笔记本上画满了他所能观察到的美好——鲜花、蝴蝶、海边的轮船,哪怕被老师批评“不务正业”,莫奈的漫画也没有停止。

后来,学校的同学、老师都成为莫奈笔下的漫画人物,他准确的把握住人物的特点,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让大家认出这是谁。

绘画路上遇到了风景画家欧仁·布丹,在老师的引导下,莫奈迈出了成为风景画家的第一步,并且习得了观察、速写、上色的技巧和方法。这时候的他,从兴趣到职业,似乎还差了一步。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艺术这种看不见的缥缈。莫奈长大后,爸爸说可以接管家里的店铺了,莫奈拒绝了成为“店二代”的富足生活,只身一人坐上了开往巴黎的火车,寻找他的梦想。

他参观沙龙展,像极了刚进城的孩子,两眼放光看着一幅幅壮丽画作,驻足其前,久久不曾离去。

他去到画家查尔斯·格莱尔的画室,继续学习绘画。在老师的指导、同学的陪伴下,他临摹过卢浮宫美术馆的名画,去过森林里写生,技巧和观察体验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当《绿衣女子》选入沙龙展,并大获好评,莫奈的绘画之路似乎见到了曙光。然而他认真布置了巨大画布,花费大量心血创作《花园里的女人们》,却备受冷落,甚至被批“画中的女人像洋娃娃一样僵硬”、“人和花园的背景格格不入”。

成名之后的讥讽声音,对人的考验极大,倘若没有足够的定力,从云端跌落可能就会碎落成泥。莫奈有着对绘画的执着,外界的声音对他来说是评价,却不是决定因素。

在塞纳河畔生活的莫奈,细心地观察着水面与光影,他的《日出·印象》完成了,然而还是没有人能欣赏这模糊的、瞬间的涂染,没有分明的色彩、清晰的形态,谁会为此驻足呢?

后来莫奈观察出同一剁草堆在清晨时、下午时、傍晚后,晴天、阴天和大雾弥漫的天气中都不一样,如此他画了一幅又一幅,换了一个场景又一个场景,他有了自己的风格——“和光线赛跑的画家”。

即使在画作不畅销,莫奈陷入经济困境中,他也没有放弃表现光影效果的个人绘画风格,这是他作品的特点,也是他对艺术的表达,更是他抓到的艺术突破口。

薄薄的绘本,挑着大事件讲述了莫奈的故事,也有客观、理性的介绍着绘画的起步、分类和成长路径,可读性非常高。

当我们日益忙碌在生活的困顿里,希望每一位小朋友、每一位大朋友都能从《我的梦想有力量》绘本系列中的莫奈身上,学到观察的意义、梦想的力量、创造的魅力

图片来自拍摄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