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民拿出红军欠条还了多少(懂得感恩的励志小故事湖北老农曾借给红军400大洋,孙子带欠条讨要,如今结果如何?)
2015年的某一天,湖北的一个老农找到当地政府,拿着一张斑驳发黄的旧纸条,要求归还红军当年欠下的400块大洋。
那么,这张纸条上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为何它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能够帮助这位农民度过生活的难关呢?
在湖北孝感的一个小村庄中,一个叫杨明荣的老人以务农为生,生活贫困。他的住房仍是上世纪的土砖房,未能得到修缮。
与此同时,村子里的其他村民都已脱贫致富,这种差距让杨明荣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更让他难过的是,他无法为儿子提供足够的财力,帮助他娶妻生子,这让他感到十分内疚。
然而,杨明荣家族并非一直贫穷。追溯到三代前,他们还是当地的乡绅富豪。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如战乱和饥荒,到了杨明荣这一代,家境已经大不如前。
一天晚上,杨明荣在为儿子的婚事发愁时,想起了爷爷经常给他讲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1927年,当时中国红军处境艰难。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不得不开始两万里的长征。
1929年,红一军南下突破敌人包围后,来到湖北孝感的一个小乡村进行休整。村民们一开始害怕军队会抢劫他们的粮食和家畜,但红一军的表现改变了他们的看法。红军没有抢占村民的财产,只是向他们讨水喝。
村民们逐渐发现红军是温和无害的,并且了解到红军是为了中国的未来而战。因此,他们开始信任红军,并为红军提供帮助。
杨明荣的爷爷杨山银是当地的地主,但他与其他地主不同,更像是一个乡绅。他从不压迫老百姓,反而经常帮助他们。
当他看到红军的困境时,决定帮助他们。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300大洋,并向亲戚借了100大洋,总共400大洋送给红一军作为路费。
此外,他还筹集了十几匹骏马和几百斤粮食送给红军。当时任红一军孝感特务营第一分队的队长屠行接待了杨山银。虽然屠行感激不已,但他坚决不收这笔钱,表明红军不会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然而,在杨山银的坚持下,屠行最终收下了400大洋,但坚持要给杨山银打借条,并保证等抗战胜利后一定会归还这笔钱。
虽然杨山银收下了借条,但他从未想过让红军归还欠款。他只是把借条收藏起来作为军民一心的纪念,并把这段经历传给了后代。
听完爷爷的故事后,杨明荣决定找出那张借条。他从床底下拿出一个铁盒子,里面放着一些旧物什和那张借条。
借条上写着:“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经济困难,杨长银先生借大洋四百元。”杨明荣感叹不已,他想起了爷爷从小就对他灌输的爱国思想。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是不会动这张借条的。
在找到那张珍贵的借条后,杨明荣迫不及待地在第二天带着它找到了当地的相关部门,希望他们能够帮助他兑现那个久违的承诺。
在听完杨明荣讲述的他爷爷与红一军之间的感人故事后,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向他保证:只要情况属实,他们一定会将当年的欠款归还给他。
为了确保借条的真实性,有关专家对其进行了仔细鉴定,并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最终确认,红一军确实曾在湖北孝感驻扎,而这张借条也是真实可信的。
有了这些证据,当地部门决定为杨明荣兑现那个跨越了八十六年的承诺。
根据当时的物价估算,一块大洋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0块钱。因此,400大洋就是4万块钱。在确定了这一数额后,当地部门毫不犹豫地将这4万块钱交给了杨明荣。
虽然这笔钱对于现在的生活来说并不算太多,但它足以解决杨明荣家目前的困境。
这段跨越了八十六年的军民情谊,如今终于得以延续。这不仅是对杨明荣家族的肯定,更是对红军精神的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诚信和感恩的价值观永远不会过时。
通过杨明荣老人的故事,我们了解到一段跨越八十六年的军民情谊。在找到当年的借条后,杨明荣向当地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希望兑现当年的承诺。
经过鉴定和查证,当地部门确认了借条的真实性,并为杨明荣兑现了4万块钱的承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和感恩的价值观永远不会过时,而这种精神的传承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