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刘明的诗歌有哪些(沈从文的励志故事追寻文学梦,重走名人路——读刘明的散文集《追寻沈从文的足迹》一书有感)
情人节,刘明问我要地址,说要送本书给我。听后,很是欣喜,仿佛这不是书,是玫瑰。
十年前,在新华网上认识刘明,加了QQ与微信。当时,刘明说有空一起吃个饭。我担心地位与经济的不对等,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一直未敢晤见。岁月如梭,刘明也是,经常在路上,一下湘西老家,一下双峰娄底,上午还在长沙,下午就到了北京。每到一处,就得喝酒逮肉,写文章。经常是喝对酒,做对文,酒一口干,文章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几万字,没写完,就有人急着要。在报上开专栏,稿费上千;政府一肯定,奖金吓人。如鱼得水,把人羡熬。
刘明的文章越写越老道,像个散文大家,写的文章可以出好几本书了。
刘明是个有情怀的人,是我朋友圈里的牛人。憨厚朴实,睿智善良。记者出身,文章相当严谨,字斟句酌不留纰漏。尽管我也惜字如金,与其相比,相差甚远,倍感汗颜。
他的文章我大都看了,有时留言评论,给予鼓励。他每条评论都回,回完总会来一句,帮我转发啊。看到这话,我就乐,就帮他转发。觉得他像我家可爱的小兄弟。过完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写的是春节拜年小事。让刘明看到了,说写得好。我也学他来一句,能否帮忙转发?
想想不妥,赶忙删了。可这话还是让刘明看到了,他立马加评语转发,几小时内阅读点击达五千多。
当时刘明在北京出差,他写道:“山高得看不到顶,水清得像丝绸,河床倒像一道勒进深处的伤痕,遍地都是哗啦啦的疼。”湖南作家刘小文的文字,总让人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他在北京的大街上读着读着,脑海里尽是乡愁。有人向我道喜,说刘明很少群发他人文章,对我是个例外。我说,咱俩姓刘,是家人。此话传到刘明耳里,刘明问我要手机号码。我把号码给他,电话就打过来了。刘明告诉我,他三个微信都转发了。我说人气很旺,几小时内就飙升到了五千多。刘明讲我文章写得好,为刘家感到骄傲。我也为刘明感到自豪。刘明问我在哪上班,我告诉他在国储电脑城打工。他说,下次过来看看。十余年,说见未见,心总相连。有些人天天见,情同陌路,有些人,从未谋面,胜似兄弟。
应黄兴镇忆乡村草莓园李顺先生之邀,大家一起去黄兴镇摘了一回草莓,那草莓很好,尝了一口,齿舌余香,有点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味道。草莓酒也很好,是酒中的佳品,在别处是没得的。几个人围桌而饮,谈笑风生。
刘明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社交上,要用来做有意义的事,见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把我看得如此之重,令人刮目。
刘明公众号第一篇文章是2013年12月2日推出的,咱俩认识的时间还要早几年,当时没有微信,也无微信公众号。刘明着手写沈从文是从2017年12月去北京寻访沈从文旧址酉西会馆开始的,正好与刘明帮我转发公众号文章,阴差阳错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不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某种缘份?
刘明的书是用快递寄过来的,这种方式很好,简单直接,热情大方。与时俱进,无缝衔接,没有扭扭捏捏,直奔主题,令人感到明快而舒适。
过去,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现在,人人很忙,一生难读一本书。
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有人说,文人相轻,咱俩如此相重,莫非不是文人?
翻开书,就与政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党组书记、主席李平先生撞了个满怀。他先声夺人,在《别样的怀念》中写道,沈从文先生实现人生逆袭的励志故事,深刻影响着刘明,他不但如饥似渴地啃读《边城》《从文自传》《湘行散记》,从中汲取成长的营养。还不断追寻他的足迹,行走 了28 个城市、地区,写了二十多万字。毕业那年,还怀着沈从文走出湘西的勇气,选择去了长沙,靠写作改变命运,用理想照亮现实。
欲言又止,不便多言。多言便是班门弄斧,画蛇添足,只能徒增笑耳,贻笑大方。
刘明兄也承认,改变他人生的是沈先生的作品。应邀去学校交流,都用沈先生的文字贯穿全场。很多时候只讲一个字:路。从《边城》那条官路开讲,结合自己的经历,讲山路水路、考学之路、工作之路、追梦之路……
刘明嘱我为此写篇文章。我说好,我之所以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他。像对待亲兄弟,回答干脆而利索。因为我知其难,懂其意,且晓得一些鲜为人知的事。
书稿内容,之前我是认真读过的,他写一篇,我读一篇。每篇都是三五千字,分成一小节一小节的。里面全是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读一段歇一下,感觉很轻松,能一字不漏地读完。
通过刘明的文字了解沈从文,读了《湘行简记》后,才知道翠翠是渡船老倌的女儿。这简记是从垃圾堆里翻出来的,书面整洁而干净,应该是纨绔子弟丢的,里面没有翻动的痕迹,看上去是新的。
刘明的文章我经常转发朋友圈,引起了文友的异议与嫉妒。说我只转发刘明的文章,不转发他们的文章,是瞧不起他们。文人相轻,总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别人。
散文河里没规矩。如果都按规矩写,思维被捆绑,行文不流畅,字里行间也会失去散文的韵味。
刘明是当代的徐霞客,用新闻的格式,游记的口吻,散文的笔调,独成一体,看起来有点异类,但也让人没法摹仿。文如其人,几千字一气呵成。读起来轻轻松松,写出来极不容易,没有数十年的阅读积累与写作磨砺是不行的。
刘明称,湘西的山,是静止的书,能读出持之以恒,能读出湘西的魂,能读出流动的情。
我想,刘明的书也是山,能读出什么,想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
上次同学聚会,马老师说我出不了名,因为我没钱,也没权,如果我是省长,我的作品就可卖个天价。会有人抢着收藏。叫我坚持写下去,不谋生,只养性。也劝我别出书,出了没用,卖不了钱,送给人家擦屁股都不要。他身边有好几个文人,出了好多书,送了几本给他,他都一页也没翻,丢在一角成垃圾。
我笑而不语,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手上也有很多藏书,有名人的,达官贵人,同学的,同事的,网友的。这些书只有少数几本看了,余下的连翻都没翻,就这么搁着,一搁就是几十年。书非借不能读也。回家时想看看,可一回家,才发现所有时间都被琐事给占了。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