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腾讯产培生 工资有多少(笨鸟先飞的励志故事腾讯产培上岸记 | 从笔试到双选,笨鸟先飞的故事)

写在前面

终于在即将入职之际补上这篇迟到的面经。本文会谈一谈我的腾讯产培面试经历+我对产品秋招的思考。

对我来说,腾讯产培招聘之旅是一场准备充分的战役。从2年前最初接触产品岗时就了解到了这个项目。面试期间积极从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充分准备每个环节的面试。最终如愿收获offer,可以说是一个笨鸟先飞的励志故事。

腾讯产培生招聘解析

腾讯产培的面试可以说是我经历过的最磨人的面试了。历时约1个月,包含笔试-群面-初试-复试-双选(终面)五个环节。接下来从以上5个招聘环节,谈谈我的经验与感悟。

01

笔试

今年产培的笔试题与往年类似,选择题(行测题)+简答题,主要的分值在于选择题。身边不少优秀的朋友非常可惜地挂在了笔试环节。

个人经验,笔试重要的是时间把控。大致做完选择题+有逻辑的回答简答题,大概率是能过的。而良好的时间把控源于熟能生巧,特别是选择题(行测题),通过其他厂的笔试练习,以及在一些公务员考试网站刷题都会很有帮助。

02

群面

笔试后一个周开始群面 。不同于常见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今年的产培群面形式是单人给方案的形式,省略了小组讨论、协作的环节。群面6人一组,面试官给出题目,思考15min后,按面试官给定的顺序每人用3min去阐述自己的方案。最后,每人cue一位同场面试者提问。

在这样的面试形式下,群面考察的是短时间出方案的能力。一个好的方案,我认为有两个维度:

1.框架的逻辑完善:譬如谈到产品设计问题,需要从产品定位、目标用户的需求场景、功能点、运营推广、商业模式等方面考虑;

2.内容新颖:有创新点、亮点。

对于1,通过练习即可达成,譬如在面试前收集常见的面试题、梳理对于不同题型的思路框架;对于2,需要日积月累,也需要灵感与运气。

我的群面题目是“腾讯新闻疫情后的流失用户召回”。我首先对方案背景进行研究,对目标用户划分,之后选取粉丝群体的用户作为切入点,在短时间内填充完整了方案。在pre的过程中,通过共享屏幕、用脑图展示了我的方案。

03

初试

产培的初试围绕群面方案进行,俗称PPT battle,初面历时约1小时。

我是下午场的面试,当天晚八点收到群面通过的短信后,第二天下午即需要产出ppt并进行pre。相同题目的两位同学会被安排在同一场,分别pre之后,两位同学需要互相提问,面试官也会提问。

初试的重点,我认为仍然是在方案本身。对于自己的方案想得透彻,才能机智地应对对手抛来的问题。而一个优秀的方案,仍然需要满足逻辑完善+有创新点/亮点两个标准。

我的群面&初试题目是“腾讯新闻疫情后的流失用户召回”。这很容易让人向增长黑客/用户增长领域联想。

于是我的整体思路有3个part:

1. 分析问题:

从数据出发挖掘新/老用户流失的原因,对症下药。

2.建立通用的用户召回模型:

这里借鉴到了“中台”的思想,将整个用户召回链路中需要涉及到的数据层/应用层等基础能力进行抽象。我在网上找了不少文章后照葫芦画瓢搞了一个中台大图。

3.将通用模型应用到垂直领域:

延续群面的思路,基于数据分析及推理选取热衷八卦的饭圈/粉丝用户作为切入点,对该类用户进行更细的分层,并参考竞品,设计了针对用户心智打造、回访、促活三大目标的产品形态。

为了避免方案“大而空”,我选了粉丝社区这个垂直领域去应用part2建立的中台模型。同样的,选择一个垂直领域落地,也有利于方案看起来更加有创新/亮点。在part3中,我将抽象的方案落地到具体的功能点/用户使用流程上,具像化整个方案。这样,由part2建立通用的/完善的逻辑框架,由part3体现方案的亮点/创新。让整个方案既逻辑完善又不失亮点。

整个初面的过程都比较顺利,印象中对手/面试官提出了几个有趣的问题,供大家思考:

1.选择一个新的垂直领域重新落地我的方案

2.如果给你无限的资源,你认为做哪些事情可以让腾讯新闻app在2年内赶超今日头条app

04

复试

初试当天晚上即收到了复试的通知。产培的复试回归了常规产品面试形式,由gm级别的面试官单面。与这样级别的大佬交流,真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不同gm的面试风格有很大不同,面试前需要做最全面的准备。对于产品岗面试,常见的问题有简历问+业务发散问+个人问几个方面。面试前将每种类型的问题&对应的回答梳理可以让自己不那么慌张。

对于简历,我整理了一个简历面必问的问题模板,公众号回复【简历复盘模板】即可领取

对于发散问,同样需要提前做好不同类型题目的答题框架,从而有逻辑地作答。

此外,复试之前我分别与两位朋友进行了模拟面试,真心有很大的帮助。此处给两位姐妹比心心❤️

复试的过程也蛮顺利,我的面试官全程围绕简历进行深挖,幸好我对自己的简历吃的比较透。面试官最后还给了我很多建议:譬如建议cs背景的我做B端产品的工作(欢迎来腾讯云),不要浪费专业背景。

05

终面(双选)

产培的双选环节持续了4天:

Day1 线下公司参观&线上笔试测评

Day2 线下“钻木取火”拉练环节

Day3 线上or线下双选面试

Day4 线上or线下双选面试补录

我只参与了Day1笔试测评+Day3的双选面试。有点遗憾,错过了大名鼎鼎的钻木取火拉练。

双选面试是面试者&面试官的双向匹配。每个面试者可以选择3个意向岗位,每个面试官也可以选择3个意向的候选人。选的岗位&被选的岗位都需要参与面试。所以每位面试者至少会有3次双选面试。

我当天参与了7个岗位的双选面试:微信支付、腾讯广告、腾讯视频会员、腾讯医疗*2、云数据库、微视。

双选会终面同样是由gm级别的老板进行的,每场面试半个小时。与复试的区别在于,终面更注重“匹配度”,面试官会跟你谈很多与业务相关的事情,向你解释他的业务、看看你对他的业务有什么样的想法、是否感兴趣。

每位面试官风格迥异。印象中,微信支付的面试官引导我思考了半个小时微信支付会员卡的相关业务,云数据库的面试官花了一半的面试时间向我解释云数据库产品经理的工作是什么,而微视的面试官用了约20分钟让我解一个费米问题、并不断质疑、挑战我的方案。

分享几个印象深刻的面试题供大家思考:

列举你适合做产品经理的能力,并一一举例证明自己有这种能力

怎样应对实际工作内容与个人预期的落差,对于“面试造火箭,上班拧螺丝”怎么看

费米问题:估算深圳南山区180cm以下男性数量

说一个近期在看的综艺,该综艺可以为视频会员业务新增哪些付费点

如果腾讯视频请明星代言,可以挖掘哪些新的付费点

列举不同类型会员卡的商业模式

列举你了解的线下医疗服务的痛点

腾讯医疗该怎样盈利

还记得那个等待结果的焦虑的晚上。听闻身边的同学们陆陆续续加到了面试官微信/收到了面试官的口头承诺,而卑微的我啥也没,锅里的椰子鸡都不香了。好在最终还是收到了橄榄枝。走到双选的同学都很优秀,而最终能否选到心仪的部门上岸的确是需要一点运气加持。

写在最后

距离产培面试结束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互联网的秋招季也接近尾声。

经历秋招季的锤炼,我会发现面试与实际工作的确存在不少差异。面试是一场对复盘与展示,你需要更多地去问自己“为什么”,去站的更高、看得更远,并将这些自己的思考有逻辑有层次地展示给面试官。而产品实习生的日常工作,常常是执行层面的事情。

如果只是满足于做好实习中手头的事情——譬如按照mentor的要求去写文档、催进度,而不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自己的业务——譬如深入地了解用户、竞品、行业,用成熟的框架去分析自己的业务;思考就很容易只停留于表面。或许你在实习中是一个踏实的打工人,但面试的场景下这样是不够的。

“自己”这个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你要撞上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秋招即是一场自我检验的过程。每一次面试,通过与面试官的交流碰撞,你会看到不同领域的产品经理是做什么,感受不同公司的风格。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你会更明白自己的优劣势,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offer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找到热爱的领域,把工作做的漂亮。

祝愿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