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接班人(宫崎骏的励志故事宫崎骏,后继无人)
-咖爷有话说-
77岁的宫崎骏,仍在细细打磨他的新作《你想活出什么样的人生》。看似越发靠近年轻人一代追捧的治愈味道,但这并非推翻过去,并入流行。宫崎骏的选择更深刻。这个用半生岁月将自己打磨成“暴君”的艺术家,同时也在告诉别人,他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1
多维视角下的宫崎骏
2013年,动画电影《起风了》上映,带着鲜明的宫崎骏的印记。
主角原型是二战中零式战机的研发者堀越二郎,但在宫崎骏笔下,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处理起内心挣扎时却采取了某种类似自我催眠的态度。
似乎他创造的飞机是艺术品,用于战争是因为意外和不得已。
不可避免的,这部作品也被很多人打上“美化战争”的标签。
这是一部值得研究的电影。可是,2013年,全民讨论的风气还没形成,之后宫崎骏宣布退休,又让《起风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晋级成了“最后的经典”殿堂中的一员,带着一层厚厚的滤镜。
熟悉他的粉丝知道,这不过是他无数次“跳票”中的一次。意料之中,他复出了。
宫崎骏的新作已经在三年前悄悄提档,名为《你想活出什么样的人生》。这部作品改编自儿童文学家吉野源三郎1937年连载的同名小说,主线是一个孩子经历了思想的历练,最终确认了人之为人的价值。
据宫崎骏老搭档、吉卜力工作室制片人铃木敏夫透露:“从现在开始顺利推进的话,还要3年吧,大概一共会用6年的时间。”
《你想活出什么样的人生》看似新潮,但在思想上与《起风了》一脉相承。探索,探索,再探索,扎根于熟悉的领域,面朝整个世界。
那么,它来自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日本,一个小清新风格大行其道的国家。放眼望去,没有什么地方比吉卜力工作室更小清新的地方了。
室外,白色的墙面上缀满了爬山虎,猫慵懒地躺在木桌上,左右翻着它的身体,心情好了,便四处晃悠,款步于工作室内。
早上十点,吉卜力的员工都来了,宫崎骏也到了。大家各就各位,同时奋笔疾书。过了一会儿,广播体操的声音响起,几十号人同时起立,开始抬手运动。
纪录片《梦与狂想的王国》给予观众某种特定的视角,在吉卜力这个地方,人们的工作是最有趣的,工作的环境是最童话的。
带头大哥宫崎骏,总是温和多过严厉,最喜欢的就是缩在自己熟悉的角落,企图从乏味的现实中抽离出来,进入动画的神域。
无论是纪录片的导演,还是电视采访的导演,似乎总是努力营造这样一种气氛:为动画事业奋斗的人们是最幸运的。
然而,世界有昼夜之别,艺术也有其黑暗的另一面。
日剧《胜者即是正义》第二季第七集就还原了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剧中,象征着宫崎骏的创作者,成了别人精神崩溃的暴君。
他挥舞着压力的皮鞭,嘴里说着诸如“在我看来,你们统统没有才能,一个个都是笨蛋”之类的话,甚至,在被下属以精神虐待告上法庭之后,变本加厉。
日剧《胜者即是正义》
面对如此强悍的对手,最后下属不得不被说服,涕泪横流地现场提笔开画以证明自己真的有用。这是电视剧里的暴君,现实中呢?
现实更加残酷。
压力让人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也给予了他们离去的决心——
1984年《风之谷》上映,画出最具灵性的巨神兵的庵野秀明离开了。
2002年《猫的报恩》之后,森田宏幸导演立刻倒戈押井守。
2003年《幽灵公主》与《千与千寻》的作画总监安藤雅司转头今敏麾下。今敏去世后,他更是一去不返,与新海诚合作,以《你的名字》重振江湖。
2014年,新人导演米林宏昌凭借《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刚刚举起吉卜力新一代动画大师的大旗,再次选择离去。
中坚力量,一点点抽空了吉卜力。
你可能会说,有人走,也有人留呀。这里正好有个最典型也最极端的例子:近藤喜文。
新人,工作狂,理想主义者,更是1995年《侧耳倾听》的导演。他为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作品,常常伏案到深夜。身体发出警告,医生严厉制止,也没能阻止他非凡的努力。结果,过劳而死。
对宫崎骏来说,这个世界被分割成了三个部分:吉卜力自身,其他艺术创作疆域以及残酷的现实。
就是因为三者的同时存在,他才有机会站在了命运的风暴中,任由其塑造自己的心智,告诉自己该成为怎样的人,并用半生岁月将自己打磨成他人的暴君。同时也告诉别人,他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2
狂风暴雨的童年
“要是早生一会儿的话,我大概会成为一个军国少年。”
1998年7月,宫崎骏在吉卜力发行的免费杂志《热风》上写道。这一期杂志很特别,它包含了“修改宪法”特辑。吉卜力的顶级中流砥柱们,都在上头发表了散文。目的只有一个:反战。
当然,如此坚定的反战立场,并非说明宫崎骏见识过战争的残酷。二战结束的那年,他大概四五岁,能闻见战争的气息,靠着蓬勃的想象力去构建身临其境的体验,但他无法真正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那么,反战的意义在哪里?
反抗过去的自己。反抗那个,在某种程度上,算是战争受益者的自己。
宫崎骏出生于1941年,比起大多数流离失所的“萤火虫之墓”式的少年,他是幸运的。有个疼爱他的妈妈,有个能赚钱养活全家的爸爸。
▲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带有强烈的反战情结
人不可能永远无知,尤其是宫崎骏。他太敏感了,太聪明了,很早就知道家里因何故优于他人,也因此更早地陷入无法避免的痛苦与矛盾里。
6岁时,母亲病倒了,长期卧床,从一个活泼好动的人变成了连翻身都要别人帮扶的躯体,美好的话语再也无法从她嘴里脱口而出,取而代之的是那句吓人的“人类无可救药了”。
父亲屡次公开声称他讨厌战争,一刻都不想出现在战场上,却屡次拜倒在发战争横财的诱惑上,并且成功地赚得盆满钵满。
这些,还不算什么。
让宫崎骏身心俱疲的,是战后家里人谈论战争的态度。这让他对战争的想象更私人化了。
战争不仅让人间变成炼狱,还让有灵魂的人成为行尸走肉。尤其是父亲,被自己不知廉耻的商业头脑搞得神魂颠倒,自信心爆棚,没事就挤在女人堆里逍遥。
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战争也应当受到批判。真实体验的缺失,使宫崎骏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
怀疑慢慢积累,直到有一天,他崩溃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冲突不可调和,让他觉得他是错误的人与事共同扭曲的产物。
“我那廉价的民族主义终于被低劣的自卑感所取代,我变成了一个厌恶日本人的日本人。对中国、朝鲜及东南亚各国的罪恶感不时在我心中交战,甚至严重到让我否定自己的存在。”
痛苦,挣扎,自卑感深深扎进了宫崎骏的心里。
3
“救命稻草”动画世界
1958年,宫崎骏遇见改变一生的彩色动画《白蛇传》。
或许是战争本身,或许是家人对待战争的极端态度,宫崎骏对改编自中国古代传奇的《白蛇传》一见倾心。仿佛那是天堂的光,纯净,简单。
▲1958年,“日本第一部长篇彩色动画”《白蛇传》上映
18岁以前,宫崎骏常躲在房间里咿呀乱叫,以此来发泄痛苦。看完《白蛇传》的那一夜,他瞬间恢复了理智。他发觉自己失魂落魄地回到家,异常清醒地倒在了桌炉边,充满感激地哭了一整晚。
没等过夜,他就确定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他想要做动画,他希望动画的存在意义更为明确。
不为别的,就是做它该做的,完成它的使命:把所有在现实中感到的痛苦留在荧幕前,给人们一个缓冲的机会,重新肯定自己,重新确定面对现实的力量。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1979年,宫崎骏首次执导的动画长片《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主角鲁邦三世,江洋大盗,十分风流,能同时搞掂两个女朋友。
《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
宫崎骏是深沉的,严肃的,甚至可以说是虔诚的。迪士尼的动画于他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亵渎了观众,鲁邦三世更是道德认同的下限了。
于是,拗不过自身童趣内心的宫崎骏,最后做出了一部夹杂着吉卜力风格的童话式的成人电影。
技术上的标准都达到了,只是鲁邦三世不像鲁邦三世了,更像解甲归田的好莱坞杀手:爱过许多女人,最终选择了最单纯的那一个孤独终老。
《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
艺术成就倒是有了,只是结果悲惨了点,票房暴跌,名誉受损,五年内无人再伸橄榄枝。大家都说,“有股子烂泥巴味儿”。
好在,动画世界的五年不算太长,对于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这条路,更算不得什么。
1984年,宫崎骏延续了“烂泥巴味儿”的风格,推出了《风之谷》。
这部电影是在吉卜力成立之后拍摄的,所以,宫崎骏可以抛开几乎所有商业的考量,摒弃所有与内心相冲突的大众流行,任凭想象力自由驰骋,直到安静与平和地降落在内心深处。
《风之谷》
宫崎骏不是神,意虽如此,可当我们长大后,再去观看《风之谷》时,动画里一般意义上的儿童娱乐退却了,取而代之的是隐隐作痛的愤怒。
在娜乌西卡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宫崎骏的独立、自由和怀疑精神。同时,我们也看到独裁者的暗流涌动。
这一点上,漫画里更为明显。一方面,宫崎骏觉得自己能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另一方面力不能及时,毁灭又成最好的选择。
早期的电影皆如此,不同立场,不断变幻,不知道宫崎骏站在哪边。
《天空之城》里,男主与反派对找寻家园一样充满激情,一个为了理想,一个为了拯救。
《天空之城》
《幽灵公主》里,矛盾分立成两派。一边是“充满泥巴味儿”的中古乡村,一边是与之独立的现代化的炼铁村落。
正反派激烈冲突。可是,正派靠着古朴让人类世界更美好;反派建工厂,让女人们有了工作,每天开开心心地上班,也是朝着美好的目标前进。
《幽灵公主》
矛盾的结合,说不清道不明的哲学气质,本该让宫崎骏充满吸引力,成为同时具有艺术天才与哲学家气质的人。
就像拥有众多女友的毕加索。但他没有。
4
为什么不是“毕加索”
毕加索有句名言,我想做个画家,没想到成了毕加索。这句话用在宫崎骏身上也完全适合。
我们可以说,宫崎骏本来只想娱乐他人,却因拗不过早已定型的自我,意外拔高了动画的高度。
他是幸运的,非但没有让“泥巴味儿”焉声息鼓,还让它成为一种专属“吉卜力”的美学风格,关键是,观众还特愿意买单。
《风之谷》在1984年就取得了近六亿日元的好成绩;
《魔女宅急便》与《红猪》体量相当,都在20亿以内;
立场复杂到令人惊异的《幽灵公主》以超凡脱俗的193亿(13亿人民币)收官;
《千与千寻》更是艺术与商业上的双料冠军,票房上横扫308亿日元,奥斯卡刚刚设立长篇动画奖,就被毫不犹豫地收入囊中。
这么看来,宫崎骏的人生是个充满陈词滥调的鸡汤励志故事了?
若真的如此,去年重映的《龙猫》就不会有人问津,今年6月重映的《千与千寻》就不会有任何票房。
相信许多人,都知道宫崎骏与大儿子不合。儿子拼命想要证明自己,事实却推翻了他的理想。
而宫崎骏这个老子动不动就放狠话打击,搞得儿子现在只能在认命与不认命之间像幽灵一样裹足不前。
必须这么残酷吗?
很多评论都喜欢将之吹捧为“暴君风格”、“艺术家必要的偏执”,仿佛唯有如此,才能与押井守、庵野秀明、高畑勋等高阶对手一起手牵手肩并肩成为神。
77岁的宫崎骏,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越发靠近年轻人一代追捧的治愈味道,却恰好能说明他能成为“暴君”的最大原因。
如果你足够理解宫崎骏就会发现,靠近并非推翻过去,并入流行。宫崎骏的选择更深刻。
他曾评价原著带来的启发:“无论处在多么艰难的时代或残酷的时代,都要活得像个人。”
他创作的动力,正是来自这一生在奋斗中不断精进手艺并幸运地获得诸多成就的自信。这种自信,反过来激励着他:去吧,去完成不可能任务。别人需要自然的氧气,而你可以制造氧气。
于是,职人、暴君、天才或者任何一种标签来于宫崎骏来说,都成了贬低。
他为动画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拔高动画的地位或捞更多的票房,而是为了让动画成为他自己,打上那个叫做“宫崎骏”的人的烙印,让本已享誉全球的日本动画快马加鞭跟上自己的脚步。
你最喜欢宫崎骏的哪一部作品?
—FIN—
转 载 须 知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
本文作者 | 木森田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转载请回复后台“转载”查看
投稿或合作事宜
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推 荐 阅 读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美文)
文化咖——一个城市的文化注脚,大咖云集的人文社群。华云文化集团文化品牌,汇集高质量社群和文化活动,依托新媒体平台,聚大咖声量,传递向上、合作、共享、人文的核心价值。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