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会细思极恐的故事(童话励志故事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似乎是西方的说法,对于中国古代的孩子来说,所谓的童话,就是小时候常听的那些神话故事。
而这些神话故事里,有不少所蕴含的观念,真的是封建毒害从孩子做起。
1.《埋儿奉母》
汉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出自《二十四孝》里的一篇。很通俗易懂,就是家贫无食,打算埋了小孩,省一份粮食给母亲。
大饥荒的时候,易子而食,烹人煮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人一旦饿急了,跟野兽原也没什么区别。我们后人也没什么资格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指责什么。
但是这个故事的内容有两个地方很恐怖。
一是郭巨说“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因此要埋子养母。
二是埋到一半,上天降下金子,奖励他的孝心。
2.牛郎织女系列
之所以说是系列,因为古代这种男尊女卑,视女子如玩物的故事数不胜数。
而在这些故事里,往往所谓的贫穷男子干完耍流氓的事情之后,女子还会爱上他。
没办法,毕竟是广大贫苦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
反正如果谁敢趁我妹妹洗澡时候偷她衣服,我也要nen死他。
仔细想想,突然开始理解玉帝的心情了…………
3.周处除三害。
小时候读,觉得这是一个励志故事。
长大之后偶然重看一遍,才突然发现不对了。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村人让他去对付老虎蛟龙,其实根本就是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好全部死了干净。
果然,村人后来以为周处也死了的时候,“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丝毫没有顾念周处去除害的恩德,反而庆贺他也死了。
这就是我们淳朴善良的老百姓啊。
关于周处的问题,评论里不少质疑的,我们来看原文:
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
他的描述是“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其实就是个愣头青,哪一条都没到要死的地步。
何况后来他还自知了为人所恶,打算悔改,才主动询问想去除恶。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父老居然毫不犹豫地希望他去送死,而且在以为他除害牺牲了的情况下欢庆。
难道这不是传统所谓“单纯善良”的老百姓一贯的作风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