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全观后感600字(励志故事长篇《中国诗词大会》亚军获得者朱彦军的励志故事)
一样的烟火,不一样的朱彦军
——《中国诗词大会》亚军获得者朱彦军的励志故事
记者 李娟淑
农民工朱彦军在一夜之间火了!成了所有静宁人的骄傲!
新年伊始,随着中央电视台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季第五、九、十场的陆续播出,静宁籍农民工朱彦军一路通关斩将,凭借出色的表现一举夺得了全国亚军的好成绩。
1月29日,当坐在电视机前的静宁人,突然发现有个老乡居然登上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时,瞬间沸腾了!随着微信朋友圈的迅速扩散,朱彦军一夜之间火了,成了静宁名人!“真的为静宁人长脸了!”大家纷纷议论说。
而此后,向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静宁县,提前安排教育系统组织全县学生于2月2-3日准点收看《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季第九、十场播出情况,为朱彦军打CALL,同时希望能激励全县学子形成浓厚的国学和诗词学习氛围。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第十场终局排行榜的尘埃落定,其电话早已成了热线,亲友们陆续打来电话恭喜,不断有陌生人发送请求想要添加朱彦军的微信,甚至半夜三更也有抢新闻的敬业媒体来电,连日来静宁人的微信朋友圈被“朱彦军”持续霸屏……
爱读诗的朱彦军,在50岁时书写了一个农民工蓄积半生的冲顶之志
一个农民工居然敢上央视,很多人在为朱彦军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为小小的静宁县冒出了一个这么胆大攒劲的农民工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了解朱彦军的人在震惊之余却并不觉得意外。
因为,家里除了不识字的母亲和妻子外,朱彦军的老父亲及一双儿女都喜欢读诗词。多年来全家人的共同爱好,就是全员收看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
妻子陈玉玉说,在她眼里,丈夫是个非常单纯的人,只要一看书就啥都忘了!这辈子就一个爱好——“读诗”。
女儿朱灵说,爸爸一身正能量,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担当的人!
儿子朱保行说,老爸虽然很另类,但却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
村干部王满喜说,朱彦军有精神追求,特立独行,根本不像个农民!
因为从20岁开始就常年在外打工,所以朱彦军每年年底回老家后,乡亲们觉得他一张口,说话的那个腔调早已没了纯正的静宁乡音。但是,站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不标准的普通话让现场每个人感受到一口浓浓的方言乡音。他脱口而出的每一句诗,因为发音不标准,导致诗词识别器经常鸣叫,急得导演多次“哀告”:朱老师,您咬字能不能稍微标准一下呢!?
也许,“农民工”三个字注定了像候鸟一样迁徙的朱彦军他们这个群体,给人的印象既不可能像真正的农民那样,也不可能完全蜕变成真正的城市人。从“农民”的角度来说,因在外打工多年,他们在讲话和生活习惯上,早已褪去了家乡人那种地道的土味,打上了外面世界的印记。但从“打工人”的角度来说,几十年在外流转,那些城市人永远觉得他们来自农村。但生于1973年的他,历经30年城市农村的“两栖”生活后,能在50 岁时登上央视,站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任谁来看,他的人生都是非常励志的。
当78岁的老父亲突然听说儿子去北京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了,心想,简直不得了,这是背着鸡蛋到北京碰石头去了!但儿子50岁了还能有这个勇气和志气,父亲坚决支持,竖起大拇指为儿子叫好:“的确好的很!”后来他交代儿媳妇,让通话时转达儿子:输赢没关系,只要能见识一下人家央视大舞台也是好的,去把天安门看一下,这趟也就值了!
当20岁的儿子朱保行看到爸爸出现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时,忍不住惊呼:我的个天哪!没想到老爸不但海选晋级,还成了第五场的MVP!还能杀入决赛夺个亚军回来!
在外地的侄儿朱永发微信向小叔叔道贺:“小爸,你太厉害了!你是我的偶像!崇拜崇拜!”
曾经的工地老板袁根义发信息说:“朱彦军,能上央视诗词大会,你是所有静宁人的骄傲!”
在外工作的静宁籍老乡李全定说,攒劲,建议邀请到各个学校做演讲,希望能影响更多的学生成长为终生学习的人!
伴随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朱彦军在诗词大会上的惊鸿一现和励志故事让静宁人度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县委书记何鹏峰说,这座诗意流淌的小城,收获了开年最美的礼物。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在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也会发出光,在静宁这块热土上,不光有苹果、有烧鸡,还有诗,有远方……
北京之行,能与志同道合的人互相交流学习是人生一大幸事
2月1日早晨,记者在红寺镇魏沟村万沟社朱彦军的老家见到了他们一家人。当时朱彦军两口子正在大门前面的空地上锯树枝,看到记者来访,他不好意思地刨掉落在头发上的枯叶。简单寒暄后,记者随即被让进里屋。
说话间,朱彦军说起年前12月10日离家赴京的事。那天他按照央视要求准备停当行李后,就告别了妻子陈玉玉,踏上去北京的征战之路。50岁的他还是第一次去首都。因那会北京疫情正严重,为免高龄父母担忧挂念,并未告知家中二老。
因为儿子儿媳在县城打工,平常并未和老人住在一处。当78岁住在红寺老家的老父亲后来得知儿子不在县上,背着自己和老伴儿偷偷去了北京时,他在电话里对儿媳说:“好的很,我坚决支持!疫情这么严重,你让他注意安全就行!”
丈夫临走前,陈玉玉虽然帮他买了两身新衣服,但一想到北京疫情那么严重,她心里直打鼓。电话里听见公公并没有埋怨她放走丈夫,悬着的心稍微好点。但此后丈夫在北京的一个月,捏着一把汗的她常常晚上睡不着。
为了参赛,朱彦军顾不得疫情严重,他说自己当时“豁出去了!”到北京后没几天就“阳”了!所幸症状较轻,除了嗓子干不由自主地一个劲喝水外,也没其他难受的,只是和同宿舍的一个警察三四天时间喝了30瓶水。为了让妻子放心,每次等录节目前工作人员给他化完妆,他才和妻子视频,将自己非常精神的一面展示给对方。
事实上,丈夫去北京没几天,在家里没出门的陈玉玉也莫名其妙地“阳”了!
朱彦军说,还好,他四五天就阳过了。每天照样早起背诵诗词,并争分夺秒地和其他选手交流学习。常常中午进录影棚,凌晨三四点才收工。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些原来在他看来风光无限的央视人,其实工作非常辛苦。“他们不是一般的敬业,对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农民工以及其他所有参赛选手都非常非常地尊敬和热情。不管大家手里有多忙,只要接到参赛选手的电话,一定会停下来,认真听完并给予指导和帮助。”朱彦军说,每次凌晨三四点录制结束大家就赶紧睡觉。但他第二天起床后发现,工作群里那些央视工作人员凌晨四五点了居然还在讨论工作,那就是他们每天仅仅睡一两个小时!“那种敬业程度,严重刷新了我的看法,原来他们风光的背后,付出的艰辛并不比我们农民工少,甚至录制节目比我们在工地上还辛苦!”朱彦军说,从这种敬业里他悟出,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哪怕会失败,都要坚持到底!
他的这番领悟似乎很契合过去三十年来他对诗词的坚持,只是他的坚持到底让他一举成名了!不过,起初父亲说儿子是背着鸡蛋去北京碰石头,这话也不是全无道理。
朱彦军坦言,除了央视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热情待人让他内心震动外,还有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手和大神,让他觉得自己简直渺如一粟。参赛选手里,除了少儿组的,就他这个初中毕业的50岁农民工学历最低了!其余全是高中以上文凭,要么本科生,要么博士生,博士后……康震老师说,一个农民工,来到诗词大会舞台上,能走到这地步已经很不错了!着实了不起!
一个5岁的孩童居然诗词背诵量超过了500首;一个9岁的孩子,中阮弹奏得非常棒,已经在国际上获过大奖;一个12岁的外省孩子,对甘肃的景点熟稔于心,且已走遍正准备游历第二遍;一名宝鸡的刑警,看书非常多,阅读面非常广,知识量惊人;还有一个北大的博士后,他是上季亚军,一进场就冲着冠军来的,那实力可想而知;更有一个大神级别的选手,带来了一款自行研发的“火拼诗词”软件……总之,每一位选手都是高手中的高手,这让朱彦军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异常兴奋。因为一生酷爱诗词的他,身边没有一个志同道合能谈得来的朋友。这次可算是让他逮住了机会,收获了很多朋友,并且在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学诗词的好方法。最重要的是,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他知道了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也更加坚定了背诗学诗的信心。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些选手向他推荐更优的学诗软件,比如:西窗烛、搜韵网、古诗词、诗词文言文等软件,以及“万有诗词查询”小程序……有些选手教他分辨哪些出版社出版的诗词类书籍更好。总而言之,朱彦军说,北京之行,半个多月的背诵冲刺,让他感觉经历了一次冲刺高考的巨大考验!他说真的有历经大战的体会!而和其他选手的交流,让他意识到在往后诗词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拓展性地全维度了解诗词创作背景。
“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是人生一大幸事!”一段愉快的央视经历分享后,朱彦军突然有些害羞地说,只是自己那时候一点也没想到,第五场播出后,在家乡静宁,他已是一战成名,且惊天动地!老父亲笑着说:没想到,没想到,上了一次央视,整出这么大的动静!
说到自己这次在台上的表现,他有些遗憾,自己普通话不标准,严重影响了现场发挥。每次注意了普通话发音,就忘了诗词对答;专注于诗词对答,又忘了注意发音,常常惹得导演着急。再就是怯场,生平第一次走上这么大的舞台,真的很紧张,他都没有那些少儿镇定,所以没发挥好是肯定的。不过,比起结果,他更在乎,这辈子他来过诗词大会的舞台!
朱彦军,一个内心充满热爱和责任的普通农民工
很多人心中,对农民和农民工的印象几乎都差不多,很苦很累,总是穿不净衣服。
但是,记者见到的朱彦军,却是极为符合他爱吟诗的形象气质,尤其是和他聊天,从无粗言俚语,总是一副文雅可亲的样子,且出口成章,说的话句句都能被视为名言警句,而且他的言谈间充满了对家乡、对亲人、对诗词的热爱。
爱家乡——登上央视,不忘宣传家乡,遗憾却找不到写苹果的诗句。
朱彦军是一个非常有家国情怀的人,想着上一趟央视不容易,原本打算借此机会宣传一下家乡静宁,宣传一下静宁苹果!遗憾的是,节目组要求必须要以吟诗的形式推介。但写水果的诗词有很多,比如蟠桃、葡萄、荔枝什么的……但就是没有苹果,苦觅无果之下,无奈他退而求其次,决定推介平凉崆峒山。写崆峒山的诗句有很多啊!不过因为他出镜时间太长,为了平衡每位选手的出镜时间,“推介崆峒”那一段在后期制作中又被剪掉了!
爱家庭——站在央视舞台上,用“四个一定”向妻子表达心中的爱。
对妻子的爱,全部表现在言听计从上。
在第5场时,他隔屏向妻子表白:“我回去以后,一定好好听话,一定好好学诗,一定好好赚钱,一定好好爱你。” 随着节目播出,朱彦军的这四个“一定”早已成为俘获天下女性的名句,成为众多男子汉大丈夫的互勉警句,一时圈粉无数,被无数女粉们贴成自己的择偶标准。
20岁和妻子陈玉玉结婚以来,无论是自己单独外出打工的岁月,还是和妻子一起出外打工的日子里,丈夫朱彦军在妻子眼里是一个非常体贴的丈夫,对她是真的好,所有能干的都会帮她干。“他那么优秀,对我还这么好!”陈玉玉笑着说,丈夫虽然一看书就废寝忘食,但不代表他是一个懒惰的书呆子。在家里事无巨细地帮她干家务。
朱彦军说,妻子持家是一把好手,在这村上的媳妇女子无人能及,这是大家公认的,你可以去打听!也孝顺老人,家里家外的活,不但干得好还干得快,心也细!遗憾的是妻子没念过书不识字,起初对自己热爱的诗词不感兴趣。但在他的影响下,后来渐渐理解自己这份爱好了,经常陪自己一起看《中国诗词大会》。不过,妻子喜欢唱戏,不识字,都是他帮着抄剧本,再教她死记硬背下来。每逢村上唱大戏,她登台一唱就是主角。“她这人重视细节,追求完美。我做不来。比如刚才你进门时,我们正在锯树枝,我锯完就不管了,她非要收拾得干干净净,喜欢把现场收拾得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朱彦军话还没说完,妻子陈玉玉便抢着说:“人家很优秀,我就是个文盲。”
就在大家“打趣”夫妻俩,一个“诗词秀才”为何会对一个不识字的媳妇儿言听计从。朱彦军笑着说,除了不会读诗,其他事情还是人家厉害。比如交际能力这一点。他说,妻子每到一处工地,没一会工夫,就和工地上人全熟了。而他一年下来也认不下几个人。再就是,妻子陈玉玉只要今天这里的工程干完了,明天出门她就能找到继续干活的地方。而他不行,转一周时间也不一定找得到工作。还有就是,陈玉玉因为干活人麻利腿脚勤快,认真操心干活质量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老板们抢着打电话叫。每年一直要干到腊月三十老板才不得不放人!工资也比相同的工人高。“在家里,人家也是爱操心,会操心,她会把一切计划妥当。她谋划干撒,我只要听从指挥,干完就可以看我的书!”
作为儿媳,陈玉玉指着炕上的婆婆说,其实,这么多年他两口子之所以能安心在外打工供给孩子上学,主要是他们身后有贤惠的公婆在撑着。因为他们夫妻几十年在外打工,家里的活全扔给了公婆一手打理。尤其是婆婆,年轻时下大苦太多,把腿累坏了,现在老了腿不能走。每年腊月三十她才结束打工进门,婆婆从不抱怨她这个做媳妇的不管家里。要知道,别人家婆婆可不都这么贤惠!
与父母之间的爱,包含着挣钱与尽孝不能两全的遗憾。
“挣钱与尽孝不能两全啊!留在家中没钱花,出门不能尽孝!”言语间,除了爱,全是对父母的愧疚。他说,母亲年轻时下苦太多,腿已经半瘫。现在家里14亩地主要还是靠老父亲一个人种。到收麦的时候他们夫妻会回家帮忙。家里种的麦子、玉米和洋芋,留一部分吃的,剩余的就卖掉。
朱彦军说自己喜欢诗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小时候父亲对他的影响和爱。这份父子相传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骨子里的习惯。老父亲是早期的平凉卫校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了几年,转行进了乡政府。那时候的干部工资很低,每个月只有30元。但即使这样,朱彦军的父亲还是会买书、订报纸。在朱彦军上小学时,父亲就为他订了《少年文摘报》《语文报》。而父亲爱看诗词,很多诗词类的书籍都翻毛了。“父亲有一本麻纸印的《唐诗一百首》和几本医书《汤头歌诀》《中医基础理论》,很快就被我全背下来了!”朱彦军说,他从小就觉得诗词押韵,朗朗上口,易读背诵。但他不喜欢学数学,不喜欢计算,觉得太麻烦!
没有听父亲的话,偷偷辍学走上打工道路,也许是朱彦军此生最后悔的事。他说,当初因自己一念之差改变了命运轨迹。并非是因家庭困难不念书的。那时候同村孩子都很穷,好歹他还算是干部家庭呢。“同村少年不上学就打工了,一到年底回来,说他们每个月能挣一两千元,我心里那个羡慕呀,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偷偷跟上打工去了!”
“偷跑的?”“嗯!谁知道出去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但也很无奈!”50岁的朱彦军说到这里,语气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偷跑时,除了带走父亲的几本诗集,我啥也没带。”朱彦军说,十几岁时辜负了父亲的期望,他就用一生对诗词的热爱慰藉老父亲望子成龙的心。
在儿子成了农民工以后,老父亲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孙子辈身上。自从俩孙子转学到静宁县城以后。老爷爷隔段时间就去县城探望。出租屋里的艰苦条件,冬不暖夏不凉,夏天被雨水淹地板,冬天脚下结的是冰。小小一间出租屋里,摆着一张高低床。供母子三人居住。一次是夏天,想孙子的他到县城看望,出租屋空间狭窄闷热难耐,坐在低矮的高低床上连头都抬不起来。想上厕所,发现要出门到很远的公厕去。等返回时,遇上大雨,浑身浇了个透。冬天又来看了一次,发现孙子写作业的手都冻肿了!把老人可心疼坏了!
心疼孙子的朱父开始催促儿子媳妇两个赶紧想办法收拾个条件好的楼房,不要让娃娃再受罪了。于是朱彦军夫妇俩在父亲的催促下,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老父亲退休时,月工资才700元,所以也帮不了他们。从几十块到几百元、几千元,再到上万元的借。笔记本上一行又一行写满了债主名和欠款数。就这样,终于凑齐了三十万元,买了个二手楼。
对孩子的爱,成就了一双龙凤骄子。
他对孩子的爱,让他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榜样。儿子朱保行告诉记者,另类的爸爸一直以来都被自己视为榜样!朱彦军说,作为一个平凡的农民工,不能成为别人的偶像,但一定要成为孩子们的榜样。不独自己,他觉得天下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首先自己要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朱彦军用事无巨细的爱一路陪伴一双儿女长大成人。一个上海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目前正在攻取研究生学位,一个在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专业。自上学以来,他们迈进的每一步都在学霸行列,而且品学兼优。成功的家庭教育,让他的两个孩子成了别人眼中艳羡不已的龙凤骄子。
他带小孩很有一套,无论是自家孩子还是村上别人家孩子都喜欢他。即使这次上央视《中国诗词大会》,那些参赛的小选手都喜欢和朱彦军打成一片。他说,孩子上大学之前,他是绝对禁止娃娃看电视的,家里干脆就没有装电视天线。没电视看,看书学习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孩子刚出生那会儿,他和妻子在西安打工。觉得孩子小时候必须跟在父母身边,绝对不能以打工为借口把责任全推给爷爷奶奶图个自己干散。所以两个孩子跟着父母像候鸟一样迁徙,在外上学。
幼教期,别的家长都给孩子买的是刀剑、车模、坦克等硬武器系列,朱彦军的孩子从小就玩魔方、九连环、数字华容道这些益智类玩具,而且给俩孩子教唱的儿歌也全是唐诗宋词。
说到这里,朱彦军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打趣自己:“呵呵,父母总习惯于把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受了冯德全早教书的影响。
但女儿朱灵却不这样认为,她说,父亲很懂孩子的心理发展。让他们最感动的是,无论多难,父母一直选择承担陪伴姐弟俩成长的责任!她说:“父母是身不由己的打工族,但在陪伴他们姐弟上,并无亏欠。特别是父亲,可谓是用尽了心思,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好父亲!他舍不得花钱,舍不得为自己买书,却特别舍得给他们姐弟俩买书,且都是正版书。不同的年龄段会买不同年龄段的书。”
儿子朱保行告诉记者,他小时候也曾疑惑过,看见别的小朋友家长给买的玩具都是刀剑这些,很羡慕。爸爸为什么从不买给他呢!就觉得自己有个和别人不一样的爸爸。但是长大懂事后心里一直以父亲为榜样!虽然自己是个理工男,因受父亲熏陶,他也喜欢读诗词!
在大女儿读完6年级,小儿子上3年级时,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夫妻俩选择转学回老家静宁。为了方便女儿在静宁三中读初中,妻子陈玉玉在县城东关租了一间房。从此,为了挣更多的钱,丈夫朱彦军还是选择转战大城市,而她则在小县城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陪读的生活。
作为父亲,他在异乡打工,但他从未远离过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学校学习,他在远方紧跟孩子的学习节奏一起学习。他每天都会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常常告诉孩子们该看什么,该学什么,哪些书好,哪些事要做。遇上国家大事,为了让孩子见证那一历史性的时刻,或者让孩子拥有与时代同成长的记忆,家里没电视,他就打电话让妻子带孩子去邻居家,想方设法一定要收看重大的国家新闻!
回到家中,他从不错过每一个陪孩子学习的夜晚。孩子爬在一边看书写作业时,他就陪在一边看自己的书。朱彦军说,他非常反感很多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时自己却在那里玩手机。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怎么“涂”他,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榜样是一种责任,陪伴的质量是关键!
当俩孩子先后考上大学后,平时“吝啬”舍不得花钱的朱彦军,每个人都得到了父亲的重头奖励。如一下子花了5000元给儿子买了笔记本,又买了一个4000元的手机。
身边一起打工的熟人常常劝他,咱就是个打工的,看那么多书有啥用?不如一起打牌解解乏!每次听到这样的“苦口婆心”,朱彦军都会笑呵呵地说:“呵,等以后我带孙子的时候,我和孙子有话说,你们肯定和孙子不会交流!”
朱彦军说,他看见很多老人怀里抱着小孩子,头扭到一边和别人一直聊天,全程和孩子无交流。他看着心里那个急啊,真想跑过去,一把夺过孩子自己陪着玩。“他们真不会带孩子!”他说,家长要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一样的烟火,不一样的朱彦军
一样的平民烟火,却走出了不一样的朱彦军。那么,在儿女眼里非常另类的朱彦军,其背后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呢?
这位转战全国十多个大城市的农民工大哥,一生除了读诗,几无别的爱好。在物欲横流的信息化时代,他却能自律到每天坚持读书、读诗,很少发朋友圈,从不刷抖音!
虽然从不耍手机、不看抖音,但却非常关心关注国家大事。每当有国庆阅兵大典或者像神舟六号升天这样那样的国家大事发生时,他都会看。
朱彦军每到一处打工地,几乎不去风景区,但当地最大的图书馆或书店是他必定要光顾的地方。因为囊中羞涩,买不起更多的书,在如饥似渴地阅读时,每每遇到好文章,他都会用手机赶紧拍下,等回到工地再爬到床铺上把它抄下来。再就是每次空闲时泡在书店一整天,朱彦军说,最羡慕厦门5层高的莲坂外图书店,应有尽有,每次去逛都舍不得离开。
“我很奇怪,只要待在书店,哪怕一整天,也不觉得饿!晚上回到工地啃一口馒头都是香的!”这么爱看书的朱彦军,因为买不起书,每个城市的报刊亭和旧书摊却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甚至买过不少盗版书。他感叹说,钱把人限制死了么!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太难了。虽然到很多城市打工,但自己从不光顾风景点。不过也不全是,在江苏无锡打工时,他被那种江南文化氛围深深感染,游览了很多地方,只不过每到一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了解景区历史文化上面,对“看风景”从来是心不在焉!
现实生活中,朱彦军从来不吸烟,也很少喝酒,他觉得喝酒喝醉的人太丑!偶尔他会在家里独饮一两杯。但绝对不会在外饮酒。对他而言,挣钱养家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在家,首先会帮助妻子干完该干的家务。除了挣钱和帮妻子料理家务、陪伴儿女学习之外,他全部的剩余时间用在了自我提高上。
陈玉玉有些难过地说,丈夫是个农民工,既要干活挣钱养家,又不愿放弃爱好。为了坚持他这份爱好,吃了比身边人更多的苦。“他这人从不会打牌、打麻将,所有别人玩的他都不会么!”
尽管和记者交流时,朱彦军表现非常健谈!但他却说,自己是个孤独的人!“身边的朋友不少,但没有一个有共同语言的,包括我老婆!”朱彦军说。“读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力量!”“诗词的意境太美了!只要我读诗,啥烦恼都就忘了!”
“我喜欢学语文,不喜欢学数学;我从小喜欢诗词这样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不喜欢长篇大论的‘且听下回分解’。”记者问他哪一年结婚的,他摇头,问县城楼房哪一年买的?还还是摇头。他说:“不要问我数字!所有与数字有关的,我都记不住。日期,生日等这些问题,我一个都答不上来,你问她,一清二楚!”朱彦军指着陈玉玉说,要想问时间和日期就问他老婆。
爱看书爱读诗词的朱彦军,第一影响来自于父亲。但给他最大影响的人却不是父亲而是初中语文老师李植林。到现在他还和这位老师保持着联系。“遇见李老师是我一生的幸运!他很厉害!爱好文学,经常在全国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我那时候很崇拜他!”就这样,在李老师的影响下,朱彦军写了一篇《搭车》的文章,发表在了《四川中洲文艺》上!朱彦军说,李植林老师现在应该还在静宁三中工作!
朱彦军说,从第一天打工开始,他就没离开过书籍和诗词。常常干完活就去旧书摊淘一些书回来,或者去路边报亭买几本《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晚上看。哪怕是遇上大雨天,只要是手上的书读光了,他也会风雨无阻的去淘一些回来!“买书是他唯一的乐趣,几十年他只给自己买过一件衣服!”妻子陈玉玉说。
同时,因为爱学诗,多年来,朱彦军不但坚持一场不落的收看了《中国诗词大会》,还将其他电视频道的诗词类节目也一网打尽。比如《向上吧,诗词!》《中华好诗词》等节目他都看!很多学诗软件的优缺点他都掌握于心,很多诗词书籍编得好不好也是心中有数。
虽然朱彦军爱书爱学诗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但你千万别以为他只是个书呆子!从儿女对她的崇拜和妻子对他的认可中,以及从多位老板对他的偏爱中就可以看出来。
在工地上干活实诚,从不耍奸溜滑,曾经的老板袁根义一直和他保持联系,说他把老板的事当自家的事在干。因为朱彦军干活实心,深得老板或工头喜欢。有一处工地,老板给别人每天发180元的工资,给朱彦军发200元。有个干了五六年的工人不服气:凭啥我干了好几年才180,他来才几个月,你就给他结200。老板就让这位干了好几年的观察一下朱彦军到底是咋干活的再找他理论!从此工人们服气了!
为了挣钱养家,妻子没让已通过第五季海选的朱彦军参加《中国诗词大会》
其实,朱彦军在2020《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时就已海选上了,央视导演打电话告诉当时还在内蒙古打工的朱彦军,说他可以来北京正式上场PK了。朱彦军给老家妻子打电话“汇报”这一喜讯后,没想到妻子迎面泼了他一盆冷水!电话里妻子说:“俩孩子正在上学花大钱,你今年才挣了两个月钱,就要跑到北京耍去,上诗词大会又挣不来钱,不准去!”朱彦军无比失落地回电话告诉了导演。导演没想到朱彦军居然这么听老婆话。无奈之下,劝不动他,导演只好要了他老婆的电话号码,亲自从北京打电话试图劝服陈玉玉:别人想花几十万上央视都没机会,你老公分文不花就能参加比赛,多好的机会呀,你忍心让他错失良机!
但是,那会大女儿正在复旦大学读本科,小儿子正要参加高考,压力山大的陈玉玉眼里只有“钱”,谁的话都不好使!很自然,这位央视导演对她的劝说以失败告终。
可是,这位导演太看好朱彦军在海选时的表现了。无奈之余,导演再次拨通电话告诉朱彦军:节目组开会决定,朱彦军只要上节目,耽搁打工损失的工钱,由他们节目组的人承担,捐给他一个月的工资行不?也许,这样的结果换了别人都会欢天喜地地答应,但让导演始料未及地是,没想到“捐钱抵工资”这话深深地伤了朱彦军的自尊心,那不就是施舍吗?他们夫妻、他们家需要钱,但必须是自己挣来的!
朱彦军的彻底拒绝,彻底俘获了导演的“芳心”,对这位志气的农民工大哥打心底里佩服起来,也就再没难为他。遗憾之余,俩人成了微信上经常问候的朋友。这次《中国诗词大会》第8季海选报名开始后,这位第5季的导演将自己非常看好的农民工朱彦军介绍给了第8季的导演。
因为疫情阻隔,2021年,朱彦军回老家以后就再没有出门,跟着老婆陈玉玉在静宁县八里建筑工地上找了一份水暖工的活干了一年多。去年10月份诗词大会第8季开始时,朱彦军本来老老实实没再想这事。觉得自己背了一肚子的诗词,这辈子肯定要烂在肚子里了!没想到妻子陈玉玉却劝他:“还是去报名吧!我再不拉你后腿了。你都50岁了,再不去就真来不及了,反正疫情这么严重又啥都干不成!不如去北京把你的梦圆了,我们也就不遗憾了。只有一个要求,疫情这么劲大,你一定要平平安安回来!”
就这样,朱彦军从报名参加海选,到手机答题通关,果然再次接到了北京上央视PK的通知。随着节目的播出,朱彦军一战成名。
诗书传家,一个家庭行稳走远的长久之策
在朱彦军父亲炕头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相框,里面贴着三个孩子的毕业照片,全是清一色的博士帽。老人为记者一一作了介绍,都是孙子。并指着一处空白的地方,又指着一边的小孙子自豪地说:“这儿是留给小孙子的,再有两年等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就贴上去。”记者注意到,在相框正中间有三行颇为醒目的话:爷奶希望我的乖孙子们加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最终别忘了“为人民服务”!
一幅相框,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虽为平民,却心怀苍生!
朱父说,他有两子一女。朱彦军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朱彦军的哥哥也是爱读诗书的人。孩子也个个成才了,有一个还是研究生毕业。
“积善门中生贵子,和睦家中幸福多。这是我的治家格言。”朱父告诉子孙,富贵不能捧,贫贱不能欺,做人行为端,走正人称赞。要诚信做人,勤俭持家。他还告诫子孙:哪怕将来你们当了官,也别忘了要为人民服务!
老人和记者讲了一下他对儿子参赛的看法。他说,虽然全家爱看诗词大会,但压根没想到儿子心里还有这个冲天之志。“你看那上面坐着的是谁?蒙曼、康震!这都是些撒人物!你再看每一场的选手都是撒实力!博士、博士后……呐呐,再看看他,不但50岁了,还是个初中毕业,说白了就是扫了个盲。平常看书、看电视他还要把字典放一边随时准备查的人么,咋上人家电视呢?”“嗨,我真没想到,人家不但去了,居然还出成绩了!”老爷子说话间,既实在又掩饰不住儿子带给自己的感动和骄傲!
这个家庭中,长幼有序,和乐有爱。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都十分融洽,让邻里乡民十分称赞羡慕!
朱彦军说,一个家庭的父子之道、夫妻之道在于,每个人做好自己该做的,各守本分,各司其职,肯定会家和万事兴。再者,只要每个人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一种爱国。
说起对将来的打算,朱彦军表示,希望在未来的时光里,能够尽最大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更好的儿子!做更好的丈夫!做更好的父亲和家长!
说到自己最喜欢的诗词和崇拜的偶像,朱彦军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我最崇拜毛主席的诗词,主席写的每一首作品我都喜欢,大气,豪迈!最喜欢他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两句,非常励志!当然李白也是我的偶像,他的诗非常适合累的时候读,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朱彦军坦言,上央视绝不是他完成心愿学诗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和其他选手的交流沟通,让他领悟到自己学诗,以前只是死记硬背,停留在个人对诗词意境的欣赏层面,和来自心灵与精神世界的渴求,从来没有触类旁通地多层次学习更多的知识。希望从这次上央视开始,他能够重新出发,在余生做最好的自己!
他说,他今年的目标是苏东坡,包括苏东坡的一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