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角李子安小说名字(李安的励志故事李安心中的婊子和魔鬼)
1.
比利林恩作为授勋英雄从伊拉克归来,全美国为他骄傲,2周巡回结束后,他会不会回到伊拉克战场呢?
在电影刚开始,我们以为他不会回去,因为他是英雄,他已经完成了自己在战场上的使命。
但是事情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你认清一件事情的价值时,一定会全力以赴;还不大清楚时,会用一半力气;如果发现这件事彻底是个谎言,努力毫无意义,你一定会放弃努力。比利现在面临的正是这种情况。
服役期还没有结束,他必须重新回去伊拉克,用生命去捍卫并不存在的正义与和平。
看清真相的悲剧是一场真正的悲剧。
2.
李安看起来很儒雅,除了在家赋闲的6年,他大半生似乎顺风顺水,没有什么需要抗争与挣扎的。但是当看到比利林恩的故事时,他一定被某种东西吸引住了。
于是我也找了原著来看。
这是一本存在主义风格的小说,读起来有点像是《在路上》,故事以意识流的方式呈现,几乎都是比利林恩的思想倾诉,一会儿在现场,一会儿抛锚回到战场。
一个年轻的还不够法定喝酒年龄的19岁少年,一边思考人生,一边肆意挥洒自己的荷尔蒙。他最大的理想是遭遇恋爱,当遇见那个啦啦队女孩时,他的理想变成了和她隐居在一个牧场,一天做爱8、9次,或者10次。为了留住费兹,他决心返回战场。
整个故事里无处不在的欲望,不断勃起的阴茎看起来并不像是李安的风格。
他更习惯表现压抑。
从《喜宴》里的伟同到《卧虎藏龙》里的李慕白,都无法流露真情。初出茅庐的李安给伟同安排一个三人同行的“happy ending”,却无法给李慕白一个交代,只好让他死去,同时让一个解放了的玉娇龙跃入深渊。
李慕白是李安的代言人。
但玉娇龙才是李安深藏心中的梦。
正如我们每一个人,表面看起来都想成为人中龙凤,但潜意识里,每一个女人都想当婊子,每一个男人都希望自己是撒旦。
人人都在努力克制自己恶的一面,把善面流露。
现实生活里的李安,起初生活在父亲大人的影响下,这从他用“父亲三部曲”起步就看得出来。郎叔扮演的父亲从《推手》里的非常强势到《饮食男女》里父权的倒台,就是李安自己的思考。我们看到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向独立。
三部曲之后,李安开始拍摄《卧虎藏龙》。正如李安自己所言,这里所卧藏的龙虎,不是别的,正是道教里所谓的“情欲”。这是李安自我人格的初现,他一生受儒家文化影响,又带着长子的责任,内在无法解脱,李慕白就是他的化身。
可是李安并不甘心总是当李慕白。
所有正人君子的内心都有一小块地方,那是撒旦居住的地方,只是有一道封印束缚着,撒旦无法从禁锢里走出。
大多数人一生都能听见禁锢的魔咒,却只能安安生生做着别人要求他扮演的角色。李安也如此,现实生活里,他继续当李慕白。
他把自己的恶魔梦放在电影里。
人这一生,要么努力当上帝,要么就变成撒旦,天使和小鬼都没有自我,他们只会追随。
如果在生活里,你是一个好人,那么内在一定压抑了一个坏灵魂;反过来,如果你表现出无恶不作,那么内在一定有美好还没有机会释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里忽然发现伪君子,或者恶人临终前做出了一些无比高尚选择的原因。
李安在《喜宴》里借助一个宴客的口高喊出:那是五千年的性压抑。然后又让伟同勇敢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这是李安内心道德封印在电影里的解除。
如果说《卧虎藏龙》之前,李安还在寻找自己,那么之后,李安就在表达自己。他用李慕白确立了自己。周润发曾经笑言自己是导演代言人,当年《英雄本色》代表吴宇森,现在用《卧虎藏龙》代表李安。
在电影里,李安从一个儿子变成了一代大侠。
但是大侠带着隐逸克制的情欲死去了。
魔鬼还在寻求出路。
3.
2012年的《少年派奇幻漂流》,我们看到了李安的转变。
表面看来,这是一个励志故事,派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与一只孟加拉虎在凶险的海上漂流,最终生还。
实际上呢?
少年派在海上遭遇恐惧和孤独双重袭击,最后不得不与老虎对话,那是他与自身本质的对话。老虎不仅代表派的内在恐惧,还代表着凶狠、野蛮和原始。
在电影的结尾,我们看到李安安排了另外一个结局,派给警察讲述一个人吃人的故事。在仅仅只能考虑生存的情况下,我们要么战胜老虎,要么成为老虎的口粮。所以,李安的开放性结局,实际上是他自身对善恶在极端情况下的思考。
李安的面相是儒雅和善的,这表明他永远也不能直接表达出自己内在的反主流思想。在主流世界里,善就是善,恶就是恶。虽然人人承认少林寺里有假和尚,四大恶人可能内在有最大的善良和悲悯。但是假正经的力量太强大,如果强行拆除这种面具,要冒被牺牲的风险。
李安当然不会被牺牲,从出道起,他就一直是赢家。但是他也不会放弃表达自己。这时候,天生的委婉就是他的魔法手杖。
表面上看,他仍然在讲述正面和积极的故事,正如我们在少年派和比利林恩身上看见的一样。但是实际上,少年派已经闪现出善与恶的对决,甚至恶战胜了善,然后以善的形象保存了下来。而比利林恩则彻底模糊了善与恶的分野,最后剩下的只有命中注定。
李安刚开始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电影里都是非常现实的生活,但是在《卧虎藏龙》里已经出现了一个中阴界,灵魂在那里可以短暂停留,看见自己未来许多世。在《少年派》里出现了对信仰的反复追寻,派在海上找到了神迹。而在这部《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里,李安彻底变成了宿命论者,死者的灵魂依附到了比利的身上,因果变成了一条真理,他终于深信自己出现在伊拉克是某种力量的安排,他将接受这种安排。
4.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那么一刻,那一刻如此重要,以至于在他年老时回想起来,仍然忍不住轻呼:对,正是那一刻改变了我。
在小说里,这一刻是比利遇见费兹,他遭遇到爱情猝不及防的袭击。而在电影里,是比利击败诺曼,他告诉诺曼这个老油条,大多数人认为有一点比没有好,实际上,有时候一点没有却比有一点更好。
诺曼愕然的脸昭告着比利的成熟,艾伯特和戴姆的欢呼意味着比利的胜利。此时此刻,比利终于明确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他会抛弃可能的安全,义无反顾回到战场,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在此,李安借助比利林恩完成了自己一个新的转变。
在《少年派》里,面对纯粹的生存,李安确立了恶更勇猛的原则,而在比利林恩两周的思考里,李安则呼出:一点没有比有一点更好。
当我们努力想抓住那一点儿的时候,我们可能正在抓住羞辱本身。
在这里,比利林恩抛弃的是物质和安全,李安丢开的则是道德界限。他不仅模糊善恶,还将自己对情欲的思考放到了一个极端的层面。
在电影刚开始,我们发现比利和姐姐凯瑟琳之间奇怪的化学反应,在电影结尾,我们看见他心痛地和刚结识的恋人分手,看着费兹的背影,我们甚至感觉到比利内心忽然出现的巨大空洞。但这个洞里,并没有悲伤。
可是,在面对姐姐凯瑟琳时,坚强的战士比利林恩却变回了小男孩的模样。他哭的像是快要昏厥。
离开是为了回去,回去却发现不得不更远地离开。这正像是人生一样。
比利眼泪鼻涕一把一把地滴在凯瑟琳身上,这是他最后一次放纵自己的情欲,无比干净和纯粹。这是灵魂的跨越和飞升。
比利林恩在最后的纵情一哭中死去又重生。
他和姐姐在过去的2年内,都经历了一种不可逆转的变化,在身体上,他们依然是姐弟,但是在心灵上,却俨然一体,彼此成为对方在这世上最后的依靠。现在,为了成为自己,为了寻找和看见那种因果,比利林恩必须告别一切,孤身上路。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比利林恩一夜之间长了100岁,他在战场的鲜血和死亡里学到了许多经验,现在这些经验变得无足轻重。
人生就是一场徒劳。
他将重新回到那个肮脏与死亡组成的地方。他仍然会在那里一边防卫一边自慰,他也许会死去,也许会少掉一只眼睛,也许丢掉一条胳膊。
但无论如何,即便是命中注定的事,也一定要自己去把它找出来,亲眼去看见。
这是李安的哲学,现在变成了比利林恩的最高原则。
5.
李安看起来是秀气和美的,他本人也曾经为自己缺乏阳刚气息而暗自遗憾。当年《卧虎藏龙》获奖后,他和周润发在一堆闪光灯里得意洋洋,感觉自己像是吴宇森。
事实上的李安,却是不乏决断力和判断力,他的阳刚气息是隐蔽的,内敛的。
这种隐蔽的阳气在李慕白体内充盈,却决不溢出。在比利林恩身上,却开始有一丝外显。
或者不如说,李安将原作品里阳气的部分改阴,而将阴柔化为阳刚,通过这种变化,比利林恩实现了与李安本人的合体。
小说里,比利林恩在面对费兹时,是主动把她拉进自己的怀抱,并且和她隔着裤子进行了10来下。电影里,比利林恩被费兹推进帐幔,又拉入墙角,出来时,表情是“仿佛刚睡醒”,我们可以想见,其中细节是吻合的,但是比利在性事上被完全被动化。
反过来,当戴姆疑惑自己为什么要给那个友好的石油大亨难堪时,电影里的比利林恩回答说,因为你是个混蛋。比利在气势上胜了戴姆一筹。而小说里,这句话却仍然由戴姆自己说出,戴姆的阳气完全遮蔽了比利。
在面对诺曼的侮辱时,戴姆的阳气忽然变得笨拙,在小说里,一个大BOSS的电话拯救了他们,使他们免于受辱。而李安在电影里,却给比利林恩安排了一场华丽的答辩,“有时候,一点没有比有一点更好”,这个长着一张唱诗班男孩脸的比利林恩,说出这句话时,全身像是笼罩了一层天神的光芒,之前集聚的所有阴气,只为了这一刻的阳刚体现。
《易经》有云“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是坤卦最上一爻,象征着阴到极致,转为纯阳。李安也在梳理这个意识流故事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转变。至此,李安抛弃了李慕白,变成了比利林恩。
他终于丢掉了最后一点儿道德束缚,跟随了心里的玉娇龙,在电影里实现了撒旦和婊子的哲学,让黑暗变成了光明。
事实上,撒旦是上帝不能到达的自由,而婊子是社会对那些努力抗争维护自我之人的蔑称。一个人究竟是婊子还是天神,却并不是流言说了算,而是由行动来证明。
如果比利林恩明天在战场死去,他不会后悔自己的抉择,因为他正在成为自己。
李安更不会后悔。
他不仅通过电影释放了真正的自己。
他还在电影里,看见了自己的前世今生。
他终于彻底放下了大侠身份,接受了心中的婊子,也承认了魔鬼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