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莫奈的画价格(莫奈的励志故事莫奈的励志人生——从卖画收入看莫奈)

我好像把《莫奈》读成了励志故事,囧。可是对于现在普遍都感觉自己35岁就要实现财务自由的年轻人来说,大器晚成的莫奈的一生可作为一副缓解焦虑的良药。

首先,功成名就这个成语与莫奈的前40年的人生都没什么关系。他的作画风格被主流嘲讽,屡次参加评奖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名次,当然他的画作也卖不出去什么钱;家里人不喜欢他娶的老婆,断了对他的资金支持;为数不多的支持者奥修德老板又中年破产了……于是手头紧张的不得不向周围朋友借了个遍,时不时还“敲诈”下自己的代理画商。他的画作到处存放,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债主给收走了……

为了赚钱还债,莫奈只能一边大量作画,一边贱价出售。真是为卖画赚钱而心力交瘁的每一天。

40岁之前的莫奈,年收入大概只有1万法郎。听起来似乎不少,但是考虑到他有一大家子要养活,这点钱还真不够

1879年到1880年的冬天,39岁的莫奈正处于人生最低谷。他的妻子卡美伊刚刚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和尚未懂事的儿子。而与他同屋而居的爱丽丝奥修德一家有6个孩子,但他们的父亲欧内斯特奥修德却指望不上。

“12月28日,爱丽丝只有五法郎来维持整个家庭的开销。同一天晚上,莫奈带着一些“冬天的效果”前往巴黎;此次旅行因为向女邮递员布特小姐借了50法郎才得以成行……日子艰难,莫奈一直顽强地工作,并通过爱丽丝的信来指导奥修德接近客户。”

不仅经济上十分困难,他们的院子还遭遇了浮冰的淹没。塞纳河上的冰块解冻了,洪水带着一个冰山顺流而下。那年冬季格外喊狼,一直到2月中旬,莫奈一家才享受到正常的气温。

《塞纳河上的浮冰》(1880年)

不过也就是这一年,莫奈的画作的售价开始上涨了。

随着印象派开始为大众所接受,莫奈作为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被推到了时代的浪潮前。他点作品不仅在欧洲范围内逐渐为人所接受,就算跨过大西洋的美国,也形成了不少莫奈的簇拥。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美国著名人像画家约翰 萨金特。

随着莫奈的名声大振,他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1881年,莫奈41岁,年收入达到了20400法郎。

1891年,莫奈51岁,作品销售额达到97000法郎,相当于1978年100万法郎的财富。

1898年,莫奈58岁,年收入173500法郎。

1899年,莫奈59岁,年收入227400法郎,是41岁的10倍。

1904年,莫奈64岁,年收入271000法郎。

1912年,莫奈72岁,那年光是卖画就入账369000法郎,还有其他收入。

这么看,39岁时只能赚1万法郎,72岁至少赚37万法郎。前30年种树,后30年摘果。

《朱安雷宾海滩》(1888年)。提奥以1300法郎从莫奈购得,再以3000法郎出售;这1700法郎中,莫奈收到了850法郎,因此这幅画总共带来了2150法郎的收入。

《干草堆》系列作品。1891年,这些作品在市面上有相当大的需求,每幅售价可达2500-3000法郎。

《睡莲》系列作品之一,1899年。当年,《睡莲》系列作品其中六幅价格均以6000法郎的价格售出,而另一幅价格为6500法郎。

所以有这样的说法,50岁之后赚的钱,会占生命全部总收入的90%——如果这个数字我记错了,那么只会比这更高,而不会是更低。

莫奈活到了1926年,享年86岁,真是高寿。而且,他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年。他72岁之后的经济情况,《莫奈》这本书就再没提到过了。估计,那时的莫奈,已经完全不在乎金钱和收入了。他把剩下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了要捐赠给法兰西的巨型装饰画的创作中。

莫奈一生很幸运,他既不像好友马奈那样到死都没有得到主流大众的认可,离世后还需要莫奈等人为他的遗孀筹集生活费,也不像高更和梵高等人,被艺术的追求逼到社会的边缘。虽然青年时期十分困苦,但他有过两段因为爱情而不是金钱而结合的幸福的婚姻,有孝顺体贴的儿女。他晚年享受到了社会的尊敬,居住在自己设计建造的花园中,有佣人和厨师为他服务,可以不愁吃穿专心创作。仰慕者从世界各地而来,租住在吉维尼小镇,只为一睹莫奈的身姿。他每个时期都有至交好友,虽然他脾气有些古怪,而且在金钱上有些吝啬,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对他的崇拜和喜爱。莫奈晚年最重要的好友是法国最富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乔治 克列孟梭。这位带领法国渡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胜利之父”的前法国总理,见证了莫奈生命最后的时光。

纵观他这一生,人们孜孜以求的名声、财富和爱情,莫奈一样不少,只不过来得比他自己期待的稍微晚了一些。如果说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那么我觉得其一是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其二是要能忍受长期的困窘,其三是要保持健康,足够长寿——身体不仅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享受成果的本钱呀。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