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老年人降糖闲话(励志老人的故事励志故事:90岁超高龄老人的降糖减重之路,管理糖尿病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如果您有一位超过60岁的家人得了糖尿病,怎么办?超过70岁、80岁,甚至超过90岁高龄的亲人得了糖尿

如果您有一位超过60岁的家人得了糖尿病,怎么办?超过70岁、80岁,甚至超过90岁高龄的亲人得了糖尿病,怎么办?您可能会说,随她去吧,好好享受生活,该吃吃,该喝喝,血糖高一点没关系。

看完这篇90岁超高龄老人的降糖减重之路,您可能会改变想法。

90岁超高龄老人的降糖减重之路

众所周知,控制饮食、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血糖并减少患者的降糖药,但对于并发症增多,活动量减少的老年人,减轻体重可能相当困难。

但真实世界中,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事。下面就分享一位90岁超高龄老人的减重、降糖、减药的故事,里面也许有一句话、一段情会让你改变。

患者张奶奶1930年出生,身高158厘米,体重130斤,平时生活完全自理,在80岁的时候,查体确诊糖尿病,之后一直控制饮食,体重逐渐降至120余斤。

在85岁的时候,做过双侧白内障手术,之后单纯饮食控制已经不能达标,血糖逐渐升高,过年吃元宵较多(一顿吃了15个小元宵),餐后血糖最高到17mmol/L以上,降糖药物一度加至7片(二甲双胍1000毫克每日2次,拜糖平50毫克每日3次),由于家中食物丰富,水果不断,老人家又担心东西吃不完,扔了可惜,经常自己悄悄地吃水果、零食。

平时爱喝稀饭,主食不吃粗粮,因此饮食控制不好,加之日渐高龄,仅在家中活动,血糖仍不达标,正在考虑加第3种降糖药物。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4月份老人家不慎跌倒,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端没有移位,回家卧床保守治疗。

股骨颈骨折号称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至少严格卧床1个月,3个月才能逐渐下床活动,有可能出现褥疮、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严重高血糖等等并发症。发生哪一种情况,都是生死关头,都有可能失去性命。

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全家总动员,24小时子女值班,加强血糖监测,严格饮食控制。张奶奶自己也知道,如果骨折不长好,将来“落”在床上大小便,自己遭罪,家人受累。

于是,过去很难改变的习惯都在改变:

1. 每餐用一只盘子:按主食四分之一,鱼虾肉四分之一,蔬菜二分之一盛饭;

2. 稀饭换成牛奶,每天3袋;

3.每天至少一顿粗粮,水果被绿色蔬菜代替;

4. 有时家人盛饭多了,自己主动不吃了,宁可剩下倒掉;

5. 在床上做伸展运动,以及简单的康复操,上、下午各20分钟;

6. 一周选两天测出空腹、早中晚三餐后2小时血糖,共4次。

由于饮食控制良好,血糖逐渐下降,在卧床的第2个月,停了每天3片的拜唐苹,只用二甲双胍,早2片、晚2片控制。

卧床3个月结束后,逐渐床边练习站立,推着轮椅活动;

第4-5个月时,逐渐用助行器行走,过去明显的腹型肥胖不见了,5个月能在体重称上站立时,测体重102斤,整整减了20斤。

6个月的时候,只用二甲双胍早1片、晚1片控制。目前血糖控制良好,个人能拄拐在室内行走。

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1.张奶奶在90岁超高龄阶段,历经艰难,闯过了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难关,与高血糖和骨折抗争,凭借自己少遭罪、家人少受累的信念顺利康复。

2. 创造了个人之最:体重下降最多、并发症最少、降糖药最少、血糖控制最好。

3. 做饭的人非常重要:家里子女齐心协力,克服了每个人饮食习惯不同、做饭种类不一的问题,能够保持糖尿病饮食烹饪的要求。

4.平时看起来难于上青天的事,比如血糖不达标、吃饭管不住嘴、剩饭都吃上的习惯等,有了根本的改变。比如管住了嘴、每天在床上活动,并且做起来非常认真,坚持了6个月的康复期。

5. 最后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如果您家里有患糖尿病的老人,希望您转发给他/她!并把这个故事讲给老人听,希望天下的父母虽患糖尿病,依然健康平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