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抗癌经验分享:他成功抗癌11年(战胜病魔的励志故事抗癌11年,他成为照亮病友的一束光)

抗癌期间,刘万来和老伴一起出行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 长江日报记者关馨 通讯员赵梦昕 杨港琴

2月15日上午,雨后天晴、暖阳高照。77岁的刘万来跟老伴儿打了个招呼,戴上口罩和鸭舌帽,一口气连下六楼。迎着朝阳,伴着鸟鸣,骑着陪伴了他30多年的自行车去公园遛弯了。就在5天前,他荣获了武汉市第八医院为他颁发的“抗癌明星”荣誉证书。

6次化疗、31次放疗照射,又被肠梗阻反复折磨10年……11年来,刘万来从未放弃求生的欲望,勇敢和病魔抗争,并在住院期间穿梭在各个病房,开导病友送上安慰,成为病友心中的一束光,携手医生共创生命奇迹。

■ 短短一分钟的指检后

他感觉“活不下去了”

2012年春节前,刘万来便血的“老毛病”又犯了。他按照前几次有效的治疗方法,买了相同的膏药抹上,但迟迟不见好转,直到喷血,他才觉得这次“有些严重”。春节过后,他独自前往武汉市第八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就诊。

“你这个情况不对头,不太好,这是个癌。”直肠肛门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陈继贵教授在短短一分钟的指检后,凭借他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确诊为“中晚期直肠癌”。

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刘万来,听到“中晚期直肠癌”六个字,大脑一片空白,双手垂落,瘫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足有5分钟。那时的他认为,癌症就是“不治之症”,第一直觉就是“我的生命走到尽头了,活不下去了”。

■ “没有关系,我们跟你治啊”

10个字给他“逆天改命”的底气

“当时陈主任没有离开,也没有打断我,就是静静地看着我,等着我缓过来。”刘万来回忆,当他回过神来,紧张地问陈继贵:“那我该怎么办?”“没有关系,我们跟你治啊。”陈继贵说得有底气,刘万来当即遵医嘱办理了住院手续。

入院后,经过系列检查发现,刘万来肠道内还存在4颗息肉。陈继贵建议,先切除息肉,一周后进行直肠癌改道手术或是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手术。刘万来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手术的成功让刘万来重拾抗癌信心。

据介绍,刘万来肿瘤浸润已到一定深度,有6个癌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属于Ⅲ期直肠癌,通常5年生存率在50%左右。

“化疗引起恶心呕吐,放疗后,肠子打结扭曲,最细的地方像鸟嘴。”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刘万来历经6次化疗、31次放疗照射。面对漫长和痛苦的治疗过程,他态度坚定,从不放弃。

当得知癌症“被控制住了”,刘万来有了“逆天改命”的底气。

■ 10年里他大半时间“住”在医院

老伴每天4时起床为他熬汤

在2013年9月的一个夜晚,还沉浸在“癌症被控制”喜悦中的刘万来,突然肚子阵发性绞痛得厉害,疼得满头大汗,连夜入院。“吃的东西排不出来,洗肠用的药也出不来,肚子鼓得像‘大皮球’。”

据结直肠肛门外科副主任医师徐俊介绍,经过多次放化疗,刘万来腹腔内粘黏严重。在对症进行改道手术后,他暂时保住性命。

可术后没过几个月,刘万来又发肠梗阻,一日三餐只能吃稀饭,最后甚至只能像婴儿一样吃辅食“米粉”来维持营养。此后近10年,刘万来一日六餐,每隔两小时进餐一次。餐餐都是老伴用鱼或排骨熬汤后反复过滤,在清汤里加入定量的营养粉,他的体重也从180斤掉到了100斤。

“一年365天,年复一年,天天如此,老伴每天4时起床熬汤,毫无怨言。我能一路坚持全靠她的悉心照料。”刘万来话里话外,对老伴充满了感激。

“算下来,平均每年都要发作六七次,每次都要在八医院住院个把月,出院后就打包行李抓紧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刘万来说,无论白天还是深夜甚至凌晨,只要给科室医生致电,那头总有回应。科室医护人员见过他疼得满头大汗的样子,也见过他积极乐观开导病友的样子。在他状态好时,护士也会打趣道:“万来呀,你又来啦!”刘万来总是笑着回应:“是呀,万来又来啦!”

■ 常年住院穿梭在各个病房

对重症患者进行“话疗”

2013年,还在放化疗阶段的刘万来在走廊散步时,正巧碰见老战友张亭(化名)的老伴。“他刚知道自己得了早期结肠癌,才办完住院就要我给他拿来眼罩和纸笔。把遗嘱写好了,戴上眼罩,不吃不喝,不接电话不见人,就像在‘等死’。”张亭的老伴愁得在病房门口来回踱步。刘万来二话不说就进去开解老战友。

“难道你连我也不见?”听见病房里忽然响起熟悉的声音,张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先把眼罩拉起来瞄了一眼,发现竟是多年未见的刘万来,立即坐起身摘下眼罩扔在一旁。

“ “以前多少次在艰难险阻的较量中,我们咬定目标迎难而上,尽最大力量去奋斗去拼搏去争取胜利,这些你都忘了吗?现在是与自己的身体做斗争,你誓不罢休的拼劲、坚韧的意志去哪儿了?”刘万来坐在张亭的床边,回忆他们当兵的时光,也把如今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

看着面前的老战友,张亭决定要像他一样坚强“抗癌”。张亭说:“老战友坐在我床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给了我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

住院期间,刘万来经常穿梭在各个病房,对一些重症患者进行“话疗”。他常说:“疾病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受苦,而是提醒我们要开始改变从前的不良生活方式。不必担心和恐惧那些未知,只有活在当下、心生信念才会向阳而生,一定要相信通过科学积极的治疗,奇迹就在前方。”

陈继贵教授表示,医院于2004年创建大肠肿瘤病友俱乐部,也是为了缓解癌症患者术后负面情绪,增强抗癌信心。评选出的一位位“抗癌明星”都在上演着各自的生命奇迹。大家相互慰藉、共抗顽疾,从相信光、靠近光到成为光,用各自生命的精彩照亮那些“抗癌战士”。

来源: 长江日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