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李嘉诚英文简介带翻译(李嘉诚的励志故事励志故事:李嘉诚学英语)

1928年,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后来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全家逃难到香港。

  香港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商业社会,想要在此地生存下去,第一步要过的就是语言关。众所周知,香港的普通民众一般讲的都是广州话。广州话属于粤方言,而李嘉诚一家所说的潮汕话属于闽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在香港,不懂广州话就寸步难行。于是,李嘉诚就把学广州话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他勤学苦练,加上年纪轻,记忆力又好,很快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广州话。

  困难的是英语关,香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要想在香港立足,还必须能够操一口流利的英语。

  李嘉诚进了香港的一所中学读书,香港的中学大部分是全英文教学,即使是中文中学,英文教材也占半数以上,李嘉诚的英语基础几乎为零,他上课时感觉就像是听天书,完全不知所云。而班上的其他同学都是香港本土出生的,从小就开始学英语,所以听来完全不费力气。李嘉减深知自己的不足,便决心好好学习英语。

  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后,他怕影响家人休息,独自跑到屋外的路灯下读英语,天刚蒙蒙亮,他又一骨碌爬起来,大声朗读或者背诵英文。家人都觉得他学英文已经到了走火人魔的地步。

  后来父亲不幸病故,迫于生计,李嘉诚不得不辍学,到一家茶楼当服务生。他每天工作长达15个小时以上,但繁重的活儿并没有消磨掉他强烈的求知欲望,他常常利用短暂的宅闲时间默读英语单词。有时候,他怕遭茶客耻笑和老板训斥,就靠在墙角,迅速掏出卡片瞅一眼。每天晚上,当其他的服务生都早已睡去时,他依然挑灯夜渎,勤奋学习英语。

  在日后激烈的商场竞争中,广州话和英语使李嘉诚受益匪浅,更给他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在长江塑胶厂创业的过程中,李嘉诚就凭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商直接商洽,从而赢得了长江塑胶厂发展的第一桶金。

  有一次,他偶然在一份名为《Modern Plastics>>的英文塑胶杂志上渎到一篇介绍一种新式塑料制模机器的文章,但从外国订制的话,价格太高昂了,于是他凭借自学的英文自行研制机器,后来卖给同行,赚了数万港元。这让他更加不惜加倍投资于学习之上。他花钱聘请老师在他每天清晨7点上班之前来家中教授英文。果然功夫不负苦心人,几年后,李嘉诚熟练地掌握了英语这门语言。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塑胶花大王”,更得归功于他苦学来的英语。塑胶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制品、新款式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他时常飞到英国、美国参加塑胶展,与外商交流,掌握塑胶行业的最新发展技术。此外,不管是开会还是接受访问,只要对方是外国人,他一概用英语对答,无需翻译,这大大提升了他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好评度。

  李嘉诚从不间断业余自学,即使到了晚年,在接受采访时还说:“我每天晚上都要看英语电视新闻,温习英语。”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