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你身边的励志故事(身边励志故事我们身边的励志故事|人物)

米尔扎提•木莎是大四的学生,已经成功地考取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在“中青励志人物”的海选阶段,他正在进行紧张地备考复习。“刚开始海选的时候,我也没有特别在意。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晚上回去看见同省的校友们都在关注我,帮我宣传,挺感动的。”最后,他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地进入了“中青十大励志人物”的榜单。

米尔扎提与“社工”的缘分,始于他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认识到这个专业的美好前景,同时作为一名曾受到许多国家政策的帮助的新疆少数民族考生,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回报国家和社会。作为一名专业的社工人,米尔扎提没有把大学的生活局限在课本当中,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实践,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大一时进入社工行动先锋社团当干事,参与肖家河社区的服务活动,接触低保家庭和残障人士,甚至作为第一批志愿者接触透析病人,走进“红丝带”,关怀艾滋病人……正是这些不可枚举的实践活动,让他获得了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成为我校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学生。

他说:“在做志愿的过程中,我也接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让人印象深刻的的群体。”在大二学期,米尔扎提担任了社工行动先锋的会长。角色的转变让他更加成熟,思考问题也更加客观和缜密。他开始更多地关注团队发展,关怀弱势群体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米尔扎提在大二暑期把全部的时间都奉献给了红丝带之家,在接下来的实习期间也一直坚守在一线上,累计工作300多个小时,由此他深刻地体会到这个专业是如何关爱他人的。

丰富的志愿活动只是米尔扎提生活的一部分,他还曾在假期去政府机关体验公务员的工作,也曾把新疆特产带到学校来做微商。学习实践经验丰富的米尔扎提,还有一个吸引人的特长——唱歌。初入大学时,他就进入了校艺术团合唱队,多次与合唱队一起参加北京市举办的歌唱比赛并获得名次,还参与过新生军训时的慰问演出。在去年社工学院举办的“超级学声”中,米尔扎提更是用歌声感染了评委和听众,获得了冠军。

对米尔扎提来说,考研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他是一名少数民族的学生,可以申报国家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但他说:“和大家读着同样的大学,我为什么要靠照顾考取研究生?我想我可以去挑战一下。”

谈及家庭背景,米尔扎提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一名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赋予了他善良稳重的性格。米尔扎提还有一个弟弟,作为哥哥,他很早就懂得了关心他人、分享快乐和承担责任。接受过国家政策的帮助,米尔扎提对国家和社会有一种深厚的情结,他始终认为,一定要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不会辜负国家对自己的栽培。一个社会人,应该有一种契约意识,不做坏事是底线,更重要的是能做一些好事帮助别人。

米尔扎提平时很关注时事,对于一些社会问题,他能侃侃而谈,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学习生活结束后,他更倾向于回新疆发展,希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改善家乡的生活面貌,解决一些现存的问题,让那片哺育他的土地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期待着他在社工的路上走得更加精彩!

“我是王佳鑫,我不白不富不美,只是一个平凡的奋斗女青年,来自东北吉林。”这是2013级经济管理学院王佳鑫在参加“中青十大励志人物”评选时说的一段话。这个乐观坚强的姑娘,凭借自己的付出与努力,荣获“十大励志人物”第八名。

“我觉得‘励志’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激发自己潜力的一种能量。”就是凭着这种态度,佳鑫在大一时就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兼职——家教、导购、促销员等,以此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甚至在大一暑假也不闲着,通过办补习班为自己挣得了学费。

人们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时候,佳鑫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外出赚钱,经常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整整一天。“早晨起来,我爸妈已经走了,晚上他们回来我已经睡了”,她可以说是吃着邻居家的饭长大的。她开玩笑地说:“我能长大还真是挺不容易的呢!”佳鑫的妈妈身体不好,家里也因为自己的学习欠了许多债务。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高中一毕业就去做了第一份兼职——短期促销员,在一家超市的保鲜区卖牛奶。每天站在冰柜旁边,尽管穿着大棉裤,她还是觉得冷。“那个时候很难受。”她说。这样的佳鑫令人赞许也让人心疼。

上了大学后,佳鑫更是坚强和努力,她的生活只有两件事:上课和兼职。在大一的暑假,佳鑫给表弟补课的时候,发觉教育行业挺赚钱的,于是决定自己开一个补习班。她在姑姑家里找出一间很小的屋子,没有资料,就自己整理好抄到笔记本上。她第一次自己开补习班,既没有经验,也没有人脉。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她每天晚上备课到凌晨两点,早上五点起来继续备课。

“我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补习班的人数就增加到八个。除了备课,她还要花时间将高中学的数理化复习一遍,每天早上八点开始上课,上到下午四点钟,穿着高跟鞋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只有中午吃饭时能稍作休息。拼命工作让她身体极度不适应,辛苦到差点放弃,但她最终还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将补习班办了下来,并为自己赚取了不少的学费。

佳鑫的家庭关系也不尽如人意,父母常常吵架,对她也颇为严厉。家庭和学习的压力,曾让她濒临崩溃,她开始变得叛逆。“我从没想过我会变成那样。临近高考时,大家都在紧张地备考,我却任性地不想听课,不参加模考。”幸运的是,佳鑫有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安慰她,鼓励她,让她悬崖勒马,总算保持住了稳定的成绩。她还有一个一直陪着她支持她的男朋友。佳鑫笑着说:“当时还不是男朋友呢。我难过,他也难过。也正是因为他的陪伴感动了我,我们后来才成为了恋人。”现在,他们也同在北京,相互扶持,一起为了未来而努力奋斗。

现在佳鑫已经大三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忙着兼职,而是注重拓展自己的知识,学会为自己投资,趁着年轻,为自己积攒资本。前一阵,她刚报了一个化妆班,最近,她打算再报一个钢琴班。“我觉得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不完美,我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更乐观一点,努力一点,完美一点。”她充满希冀地说。

卓海冰,外语系,大三。在她的理解中,励志人物必须得拥有坚定的意志,并且能够通过不断努力在某些方面获得一定的成就,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有非常突出的个人能力,但是必须要有勇于战胜困难的坚定态度。

卓海冰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家人对她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视。“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像这样简单的道理,经过一遍遍的教诲,已经深深地反映在了她的举手投足间,成为她性格的烙印。当然,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仅受家庭的影响,传道授业的师长、朝夕相处的同伴都能对其有所启发,更重要的还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感悟。

在谈及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时,卓海冰认为校内的各种志愿者活动和校外的兼职对她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不论是教育机构的助教,还是必胜客的寒暑假兼职,这些都对她社交能力的提升起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些活动还能让她在真正走进社会前多了解职场规则,体味为人处世之道。有人说,大学也是一个小社会,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亲身去体验必要的社会生存规则。

学习,当然是大学里最重要的部分。卓海冰认为,学习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不仅要做好大学毕业后整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给自己设定每个阶段的小目标,使自己有限的时间得到合理的分配,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让人获得知识上的提升,在机会到来时有能力去把握它。学习在使人丰富自身的同时,也让人增强自信,充满信心地去面对之后的挑战。

被评选为中青励志人物,当然不会是天上掉馅饼式的惊喜,“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从来都是不可否认的。卓海冰说:有机会一定要争取。参加励志评选就是一个机会,当机会来到你面前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把握,不要过多犹豫,万一那个幸运儿就是自己呢?不给自己一个机会,你永远不会知道人生中的惊喜是不是就在下个路口等着你。”

今天,你励志了吗?

采写 | 林含笑 赵婧 张珮玉 郑琦

编辑 | 孙皓玥 李芊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