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有那些古人求学的故事(古人励志故事古人励志求学故事[源自“百度”])

[供青少年阅读,励志。文源自百度,若违规,即删除]

 古人励志求学苦学故事

晋朝孙康囊茧映雪(夜,借雪的反光读书)

少年欧阳修以荻画地(即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写字)

东汉孙敬(著名政治家)年轻时常常悬梁刺骨读书。

汉朝匡衡凿壁偷光读书。……

一、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二、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三、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四、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五、王冕放牛听讲

   王冕,字元章,元末浙江诸暨人。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去给财主家放牛,赚几文钱来补助家庭生活。

  王冕幼年好学。他每次牧牛从乡学门前经过,听到里面琅琅的读书声,便停下来了,把牛拴在树上,在门外聚精会神地听个不止。有一次,他在乡学门外听课,一直听到天黑,竟把牛给跑掉了。父亲听说丢了财主家的牛,又怕又气,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但是他并不“悔改”,以后出外放牛,路过学堂时,依然像以前一样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有一天,王冕的母亲对他父亲说:“王冕这个孩子既然如此痴呆,索性任他去吧!”父亲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从此,王冕便到一座寺庙中,白天替庙里做些杂事,赖以糊口;到了夜晚,就一个人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借着佛像前面的长明灯光读书。由于王冕专心一意地刻苦学习,学问长进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

六、宋濂踏雪求师

  宋濂字景濂,浙江金华人,是我国明代一位著名学者。他生平著述极多,除了主修《元史》外,还著有《浦阳人物记》、《宋学士全集》等。

  当时印刷术虽已发明,但是书的价钱很贵,一般人买不起,更买不起很多的书。宋濂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因为家里穷,弄不到书,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写,约定日子归还。大冷天,砚水结了冰,手指冻得弯不过来,他还是赶着抄写,抄完了立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日子。因为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他,使他在自己没有书的情况下,也能读到很多书。

  我国古代学校很少,而且也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当时虽然有私人讲学的,但是一般小的村镇没有好老师。宋濂成年以后,为了求得更多知识,解决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特意跑到百里以外去访名师求教。他背着行李,走过深山巨谷,冬天大风雪,雪深到好几尺,脚皮都裂开了,也不以为苦。到了客栈,四肢都冻僵了,人家给喝了热水,盖了被子,半天才暖和过来。当时和他住在一起的人,都穿戴得很讲究,吃得很好,只有宋濂一天吃两顿粗饭,穿件破棉袍,但他一点也不羡慕那些富贵子弟的生活享受;因为在宋濂看来,只有求得知识,才是最高兴的事,别的便都不去理会了。

  正是由于这样刻苦勤奋,虚心向老师学习,而且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宋濂才获得学问上的成就,成为一代有名的大学者。

七、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八、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中国古代十个珍惜时间勤学上进的励志故事

       2000年前,孔夫子望着滚滚东流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如同江河,日日夜夜不停地奔流,今天过去了就不能时光倒流,头发花白了也不会返老还童,这是金钱、权力无法购买与掌控的事情,所以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古人懂得时光的宝贵,似乎比今天的我们更加珍惜时间,诸如闻鸡起舞、悬梁刺股、手不释卷等惜时勤学的故事在史书上比比皆是,每读一次都禁不住对书中的人物肃然起敬,然后告诫自己一寸光阴不可轻,少看短视频,少追无脑剧,人生有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今天分享十个古人珍惜时光、勤学上进的励志故事,与各位共勉。

01.董遇:三余读书

   “或问三馀之意,遇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

   董遇,汉末三国时期大学问家,史书记载他性质讷而好学。他曾经和哥哥董季中捡拾野稻卖钱维持生计,每次总是携带着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哥哥嘲笑他,但董遇依旧读书如故。

   董遇对《老子》《左氏春秋》深有研究,并且有著作发表。有人向他求学,他说先把书读一百遍吧,又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求学的人苦恼地反问,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啊。

   董遇告诉对方,我们应该利用三余的时间,什么是三余时间呢?冬天是一年的剩余,夜晚是白天的剩余,雨天是晴天的剩余。只要用好了这三余时间,也就有时间读书了。

   董遇的三余时间针对的古代农耕社会,雨天和冬天农活不多,可以利用起来读书,我们现在如果把晚上和假期的时间加总起来,其实也颇为可观。

02.欧阳修:三上写作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说起董遇的三余读书,自然不能不提欧阳修的三上写作。

   欧阳修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又是当时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我们熟知的中国二十四史,他一人独占两史,与人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又编著《集古录》,有《欧阳文忠集》留世,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据欧阳修在《归田录》记述,他一生所的文章,多在三上,具体是马上、枕上、厕上。外出骑马时,睡觉休息时,内急如厕时,三个地方,三种时间,一个人清静自在,确实适合思考写作。虽然时间零碎,但是聚沙成塔,长期坚持,也是不小的收获。

   其实,欧阳修惜时的三上写作法来自于上司钱惟演的启发。当年欧阳修考中进士后,在洛阳充任留守推官,颇受上司钱惟演青眼相待,私下里二人有颇多交往。钱惟演曾多次对欧阳修说: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正是钱惟演手不释卷的嗜好影响并启发了欧阳修,由此诞生了欧式三上写作,也为欧阳修日后在文坛的崛起注入了力量。

03.祖逖:闻鸡起舞

     “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祖逖,字士稚,东晋军事家。317年,祖逖率部北伐,于大江之中拍击船楫,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数年间,祖逖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后赵石勒不敢南侵。

   祖逖少年时却是个生性豁荡,轻财重义的纨绔子弟,并不爱读书,成年后方才发愤图强,博览群书,涉猎古今,当时的人称赞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后来,祖逖和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两个热血青年,因为共同怀揣着建功立业、恢复中原的理想,常常同床而卧,秉烛夜谈。

   一次,祖逖在半夜里听到鸡叫声,认为这是上天在激励他们上进,于是他一脚把刘琨踢醒,说:此非恶声也!随即与刘琨披衣起床,到屋外拔剑练武。

   后来,闻鸡起舞一语用来喻指意志坚强,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也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唐代名臣颜真卿有一首《劝学诗》,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勉青年人珍惜时光,勤奋学习,以免老大徒伤悲。

 04.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及粤肃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10年,周瑜病死,鲁肃到陆口赴任途中拜会吕蒙。鲁肃本来有些轻视武夫出身的吕蒙,然而当二人交谈时,发现吕蒙对天下形势、孙刘利害分析得头头是道,学识与见解相当高明。

   鲁肃大吃一惊,说以你如今的才略,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从一介武夫但胸有韬略的将军,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值得一提。

   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推脱军务繁多,没有时间。孙权劝他,说又不是让你做穷经皓首的博士,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再说你事务繁忙,难道比我处理的事务还多吗?

   吕蒙顿时开悟,自此开始勤加学习,日积月累,他读的书,超过了宿儒耆旧。

   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250年,吕蒙白衣过江,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江陵一战,吕蒙立功至巨,官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

   吕蒙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将领勤能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

05.孙敬:头悬梁

      “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孙敬,汉朝著名的政治家,纵横家。他年少时勤奋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都称他为闭户先生,等同于现在的宅男

   孙敬读书,常常熬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另一头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

   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头发悬梁的办法,发奋苦读。

    经过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孙敬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

06.苏秦:锥刺股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历史上与孙敬的头悬梁并列的是苏秦的锥刺骨,背后同样有一段值得书写的故事。

   苏秦,洛阳人,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曾经一人佩六国相印,可谓风光无限。然而,在苏秦成名前,却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苏秦年轻时到齐国从师,向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史记》记载,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学成之后,苏秦周游列国多年却一事无成,最后狼狈不堪地回到了家中。

   外出创业失败的苏秦,遭到了家人无尽的嘲笑,说他不务正业到处闯荡,专干舍本逐末的事情。他的妻子不为他缝纫,嫂子不为他做饭,连他的父母也不认他这个儿子。

   苏秦羞愧难当,决定发愤图强,于是找来《周书阴符》,昼夜专心研究。据《战国策》记载,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正所谓知耻而后勇,苏秦有时候读书到深夜,实在困倦,难以专注,他就用一个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让疼痛驱散困意,从而振作精神。

   苏秦学成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07.陶侃:当惜分阴

      “侃勤而整,自强不息。

   陶侃,东晋名将,他曾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

   幼时的贪婪非常贪玩,不愿用功读书,母亲很是着急。一天下着大雨,陶侃没有去读书,就在母亲的织布机旁玩耍。母亲命他背书,当背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时候,母亲问他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却解释不出来。

   母亲告诉他,光阴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快,日月就如纺织机上的梭的速度一样快。你现在读书不用心,日子就这么过去了,岂不是很可惜?陶侃听后,大为惭愧,从此奋发苦读。

   陶侃为官后,依旧勤勤恳恳。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他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他常对人说: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

08.朱买臣:行且诵书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朱买臣,西汉大臣。汉武帝时,为中大夫,累官至会稽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未出仕之前,朱买臣家里很贫穷,但非常爱好读书。他本人不治产业,到四十岁时仍然是个落魄儒生,平时依靠砍柴卖来维持生计,他经常担着柴,边走边读书。

   朱买臣的妻子也担着柴跟随着,屡次阻止他在途中唱诵,但朱买臣声音唱得更大。妻子感觉羞耻难当,请求离他而去。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一定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辛苦的日子很久了,等我富贵之后再报答你。妻子恼怒地回道:像你这种人,终究要饿死在沟壑中,怎能富贵?朱买臣终是不能挽留他,只好任凭她离去。

   后来,朱买臣入朝为官,正是凭借平时背诵的经文,向汉武帝讲解《春秋》《楚辞》,受到汉武帝的重用。

09.李密:图书挂角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李密因为《隋唐演义》为大家熟知,他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领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少年时代,李密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时因为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后,就被炒了鱿鱼。

   不过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专心读书,因以放牛为生,常在牛角上挂几本书,时时诵读。

   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路过碰到他,忍不住赞叹:哪里的读书人,这样好学?李密认识杨素,忙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杨素又问读的什么书,李密回答说《项羽传》。李密谈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杨素。

   回家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李密这个人的学识才能,全在你们兄弟之上,将来你们有事可以与他商量。

   后来,宋朝人编写《三字经》,将朱买臣负薪和李密挂角连在一起,比喻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

10.匡衡:凿壁偷光

      “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匡衡,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

   小的时候匡衡家中贫困,无钱读书。他听说一位富户家里藏有很多书,便主动要求去富户家里做活,条件是他能够借书来读。富户答应了他。

   可是匡衡白天非常忙碌,根本没有时间读书,晚上又没钱买油点灯,这可咋办呢?

   后来,匡衡注意到每晚邻居家的灯光明亮,便将自己家的墙壁凿了一个洞,就靠这个洞里透过来的微弱灯光,勤奋读书。

   匡衡凿壁偷光的做法放在今天肯定是不合适的,我们要学习的是匡衡不怕艰难,坚持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十个惜时勤学的故事分享完了,但愿我们可以做到珍惜时光,勤学上进,把人生中的每一天过得精彩且有意义,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也可以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古人励志学习名言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3、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5、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8、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9、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1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3、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

  14、人无善志,虽勇必伤。——《淮南子》

  1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19、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呻吟语·应务》

  2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2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2、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汪洙

  23、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2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

  2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

  26、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8、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李白

  2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30、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

  3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3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33、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适《塞下曲》

  3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3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3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7、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39、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4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4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2、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4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4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

  4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4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49、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5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佚名《长歌行》

  古人励志学习名言2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1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1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古人励志学习名言3

  1、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4、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5、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6、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7、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8、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9、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10、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11、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1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