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争渡,争渡下一句(爱国励志故事党史故事 | 争渡!争渡的李大钊中国大学生在线2021-07-13 08:00)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李大钊正是这群青年中的一位代表。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东渡日本留学时的李大钊,一直执着于思索自己的归途和民族的出路。如今,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觉醒的年代,重温大钊先生的不息“争渡”。01:38电视剧《觉醒年代》第一集中,在早稻田大学读书的留学生们,听闻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对北洋政府丧权辱国的行径深恶痛绝,他们食不下咽,仰天悲愤。国家危难只在须臾,中华民族危在旦夕。此时的李大钊毅然起身,呼吁留日的同学们,无需再有投鼠忌器之顾虑,应下破釜沉舟之决心。在日的留学生们以群情激辩的方式讨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两种救国思路……东渡求学1907年夏天,怀揣着“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之理想的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李大钊刻苦学习、积极实践,除了规定课程外,他还如饥似渴地研读《社会契约论》等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法治方面的书籍,民主政治的种子在一个爱国青年的心中生根发芽。李大钊不仅专业知识学得扎实,而且“其文章深厚磅礴为全校冠”。随着学问见识愈发充实卓拔,李大钊开始发挥自身优势,以犀利的笔锋开辟舆论阵地,力求唤起民众力量。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本科直隶同学合影,第二排左起第四人为李大钊1913年夏,从北洋法政学堂毕业的李大钊,收到同学从日本寄来的邀请自己去日本留学的信函。此时的李大钊“仍感学识之不足”,于是便有了东渡留学日本的念头。1913年冬,李大钊在孙洪伊与汤化龙的资助下前往日本留学,他辞别妻儿东渡日本,在日本度过了三年的求学生涯。来到日本后,他住进了东京牛込区户塚町520番地的基督教青年会,开始学习日语和英语。一粒寻求进步思想的种子在早稻田大学史料中心,一本大学部政治经济科、大正四年度学费领收簿里,李大钊的名字赫然在列。根据记载,李大钊于1914年9月进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学,学制两年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史料中心拍摄的有李大钊名字的学费簿彼时的早稻田大学,与李大钊一样,都处在“青年时代”。明治维新吹来日本教育改革的春风,一时间各个层次的教学院所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1882年,有着“在野精神”的早稻田大学应运而生,从创立开始,早稻田大学就力争做一所“接地气”的学校。李大钊在早稻田留学时的合影(第一排左三)年轻的早大秉承着“学术独立”“学术活用”“造就模范国民”的宗旨。坚持着“亚洲一家”“相助邻国”的价值取向,对来自全球各地的求学人士敞开怀抱。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章程早期留学早大的中国留学生人才辈出,他们中不乏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革命家。早稻田大学的旧址上,遍布着百年前国人远渡东洋求索救国真理的红色足迹。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与马克思主义相遇李大钊最早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相关内容,是在留日以前。而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期间,李大钊遇到了献身社会主义研究的安部矶雄。安部矶雄是日本著名社会主义学者,日本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之一,是最早把社会主义引入日本的先驱,是政治经济学、都市问题的教授,曾先后于德国柏林、美国留过学,他在留学期间就展现出了对社会主义的兴趣。他在返回日本后参加了工人运动,并且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安部矶雄虽然李大钊没有直接选修安部矶雄的课程,但他对于安部矶雄教授所讲授的社会主义观点和都市问题很感兴趣,常在课后到教授的住处询问相关问题。与安部矶雄教授的交流是李大钊能够形成对社会主义初步认识的原因之一。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时的成绩单除了安部矶雄,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教授河上肇对李大钊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李大钊留日期间的好友高一涵称,在日本留学时,李大钊对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学不感兴趣,但极其喜欢河上肇博士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通过河上肇,李大钊较早地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也对在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早稻田大学国际部东亚部部长江正殷介绍:“严格意义上讲,不能说李大钊在日本学到了共产主义。但事实上在早稻田他得以接触到当时日本的进步思想,这得益于一方面当时日本处于大正时代,社会相对稳定,民主自由的气息浓厚;另一方面是早大欢迎诸子百家前来教学的方针,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初心不改的爱国战士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期间结识了著名“反袁”学者章士钊。1914年7月,陈独秀应章士钊之邀,到东京协助其编辑《甲寅》杂志。在陈独秀的理论中,“爱国”是一种自觉,人民应该意识到什么是国家,并且维护国家。这一点体现在了他发表的《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中。同年11月,李大钊在《甲寅》第一卷第8号刊上发表了《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李大钊在《厌世心与自觉心》中,表达了自己不同于陈独秀的观点,该文没有直接反驳陈独秀的观点,而是巧妙地通过论述东西方文化差异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文中他对陈独秀文章《爱国心与自觉心》的评论,成为民国思想辩论的一段佳话。北京大学校史馆展陈1915年1月,日本政府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款。消息一出,天下哗然。在日本的革命留学生纷纷抗议,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自发的反抗斗争,并撰写了短时间内被中国、日本传播开的《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书:凡有血气,莫不痛心,忠义之民,愿为国死。呜呼,吾中国之待亡也久矣!所以不即亡者,惟均势之故。《警告全国父老书》字字泣血,振聋发聩,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李大钊也因此成为著名的爱国志士。爱国心拳拳,报国志殷殷。归去来的赤子深情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1916年,在早稻田大学的李大钊用力地挥起手中的笔,写下发人深省的诗篇《青春》,渴望深爱的祖国母亲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春天。1916年4月,李大钊与数百名在日中国留学生一起,放弃学历,加入国内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之中。李大钊在日留学期间,发表了一系列政治色彩浓厚的文章,如《国民之卧薪》《厌世心与自觉心》《民彝》《新生命诞孕之努力》等,字里行间透露出李大钊忧国忧民之恳切。可以想见,留学日本的经历在李大钊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留学对于李大钊而言是重塑自我、武装思想的过程,也是他为了国家建设的必经之路。家与国在李大钊心里的地位无可撼动,而在留学期间大大小小的经历也使李大钊站在时代的高度,看清了历史发展的轨迹,明白了祖国真正的需要。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李大钊于《狱中自述》中回忆自己的一生,当提到过去的留学回忆时,李大钊写道:卒业后我仍感学识之不足,乃承友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值洪宪之变而归国……扎根红楼,国病焉能再守常暗暗长夜,他带着马克思主义赶来,做一道刺破暗夜的光。1917年12月,李大钊入职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兼任经济学教授,并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从那时起,到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杀害,李大钊自早稻田回国后,在北大度过了工作、学习和战斗的黄金十年。李大钊在纪念北京大学25周年校庆讲演中对北大的深情告白:我个人心中没有一切,所有者唯北大耳。这十年中,他担任北大红楼图书馆主任,在他的组织下,北大图书馆建立健全了完整的读者服务体系,为向现代化大学图书馆的转变作出了积极贡献。这十年中,他把握住了历史前进的脉搏,把马克思主义引入大学课程,陆续开设《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课程,发表多篇论著,为北大开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这十年中,他开拓了北大的学术风气,极大地推动了北大的学术发展,他积极响应蔡元培校长的号召,为北大纳贤才、育人才,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时间,学术创新在北大蔚然成风。如今燕园,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1927年4月28日,一首名为李大钊的诗篇戛然而止…这诗篇短暂却壮阔,这诗篇从风雨泥泞写到曙光乍现,这诗篇穷其一生写满爱国与爱民,这诗篇的续集仍在上演……他是兰姐的“憨坨”,是星华和葆华的父亲,是学生和同事的守常先生,是北大的教授,也是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创立一百周年。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北京大学,今日的校园内仍处处留存着李大钊的痕迹。在北大静园草坪的北面,俄文楼的正前方,李大钊的半身青铜雕像安静地屹立在草坪的中央。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大1977、1978届毕业生为了表达北大人将沿着革命先烈开辟的道路继往开来和锐意进取的决心,自发捐资建造了这尊雕像。雕像的创作者是我国著名雕塑家傅天仇,他创作的李大钊雕像惟妙惟肖、神形兼备,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注视着一代又一代年北大学子的成长与蜕变。2019年10月29日是李大钊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史馆和档案馆联合举办“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李大钊诞辰130周年纪念展”。为了更好地学习宣传研究李大钊事迹,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北京大学设立党务工作最高奖——李大钊奖,设立了李大钊讲席教授,在本科阶段设立了李大钊班,研究生方向招收李大钊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招聘李大钊研究博士后,建设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中心。2020年12月1日,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东楼重启的日子。位于图书馆东楼四层北侧的大钊阅览室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北大师生面前,大钊阅览室以中国共产党先驱、北京大学图书馆原主任李大钊命名。阅览室面积约1000平方米,进门小厅陈列着与沙滩红楼原大钊办公室一致的复原家具,老家具沉淀着岁月的斑驳之感。侧墙悬挂着李大钊题写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联。早大樱,北大的一道靓丽风景李大钊先生的事迹与精神,早已成为北大人的行动自觉。而由李大钊牵系起的北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之间的友好交流合作,也成为高校合作交流史上的佳话诗篇。在北京大学校史馆的周围,每至阳春,便是一片樱花烂漫,和周围的青松翠柏相映成趣。这一株株亭亭玉立的樱花树来自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这些跨越海峡飘洋过海,绽放在异乡的樱花也见证了北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两所高等学府的友谊。早稻田和中国学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李大钊则是最早联系北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的纽带。两校正式建立规范性、稳定性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早稻田大学与北京大学签署学术交流协议,北大成为早大在中国第一所建立正式合作关系的友好学校。直到今天,早大是北大在日本最活跃的兄弟学校之一。早大先后向多名北大教授和学者授予该校名誉博士学位,北大也曾向早大学者授予名誉博士或教授头衔。两校还相互在对方校园举行主题大学日,增进校内师生对对方学校的深入了解。2015年12月6日 ,获北京大学名誉教授称号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校长白井克彦(右)教授在北大发表演讲30多年来,北大与早大在多个领域确立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关系。定期的师生交流、成立北大-早大学术交流委员会、北大-早大本科双学位项目、“亚洲校园”项目……学术思想交流与人才合作培养向更深层次不断推进。2007年,全球第一所研究型孔子学院正式落户早稻田大学,学院以“早稻田大学-北京大学教学科研联合中心”为依托,着力培养中国和日本的桥梁型人才。日本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面向未来,北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将进一步在国际关系、领导力培养、创新科学与工程等领域开展合作,通过跨国家、跨地域、跨学科的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实现更加广泛、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李大钊用青春的视角观察世界能看清问题、寻求改变更会看到蓬勃不息的希望他一双肩膀担起家国大义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一章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文章转载自:思政网编辑:张文娇(齐齐哈尔大学)责编:顾恒祺(齐齐哈尔大学)审核:张晓雨举报/反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