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残疾学生励志视频(高考励志故事身残志不残 追梦赤子心 贵阳市三名残疾学生的高考励志故事)

残疾人事业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现城市的文明。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条件,其中就包括残疾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为此,贵阳市自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出台《贵阳市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就读补助办法》,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发放就读补助金。

今年,失聪不失志的李卿睿、视力残疾但仍努力拼搏的胡熠樘和陶义贵,更是残疾学生的典型代表。他们通过自我拼搏,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不俗成绩。

李卿睿:失聪不失志

高考成绩556分(理科),超出一本线70多分,当得知这一分数时,李卿睿的心情是激动的。和同龄孩子相比,自小因为神经性耳聋,李卿睿在求学路上的困难远远大于同龄人。

“神经性耳聋,测试听力为132分贝,属于极重度耳聋。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李卿睿给记者做了一个具象的形容,就是只有飞机在身边起飞时,飞机发动机发出的轰鸣声,她才能听见。

记者了解到,家人发现李卿睿的异常源于她2岁半还一个字都不会说。后经医院检查确诊为神经性耳聋。为了让李卿睿说话,家人给她佩戴了最大功率的助听器。李卿睿父母说,由于2年多没有说过一个字,她的声带有点萎缩,母亲就拿压舌板压着她的舌头,让她摸着母亲的喉结教其发音,父亲就在旁边做一些动作,让女儿知道发的音是什么意思。

对于正常的孩子,可能一两遍就能正确地念出字的准确发音,但对于靠助听器听声音的孩子来说,那就得听百遍,听千遍才能念得准。经过家人千百次的重复语训,李卿睿终于发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音“8”。

此后,伴随着人生中的各种波折和困难,李卿睿从小学、初中进入高中。李卿睿说,在学习上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英语。作为一个失聪的孩子,学会说话已经很不容易,因此当开始接触英语后,她再一次感到了“绝望”。

所幸,英语老师得知她的情况后不断鼓励她,特意面向她发音、近距离英文听写、鼓励课堂发言,课下还训练她的英语听力,每当她听不清楚英语磁带播放的声音,老师便在旁边跟着录音机一遍又一遍地念给她听,直到掌握为止。

生活中在与同学相处时,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同学会对她指指点点。但想起母亲说的,如果有人问起耳朵上戴的是什么,就大大方方地告诉他们是助听器,就像眼睛看不清了,要戴眼镜一样,耳朵听不清了就要戴助听器。慢慢地,李卿睿找到了与同龄人相处的方法。而李卿睿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周围的同学。

胡熠樘:努力就会有回报

“老师,为什么我的‘3’总是写得扭扭歪歪?”

“因为你的眼睛不好。但老师相信你能比别人更努力,也能做得更好。”

贵阳市盲聋哑学校高三毕业生、从小患有视力残疾的胡熠樘大概没想到,他小时候和老师的这番对话让他铭记至今。也正是他不懈地努力,在今年的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取滨州医学院。

一只眼睛失明,一只眼睛是弱视,在学习当中肯定会遇到比常人更多的困难。但是,胡熠樘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牢牢记着老师的话“只要更努力就能做得更好”,经常会花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去学习别人早已学完的知识。

从小学开始,胡熠樘就看不清课本上的字,父母帮他重新打印,字体是原来的3—5倍大;坐在第一排还是看不清黑板,胡熠樘就用放大镜;每天凌晨5点起床读书,深夜12点才睡下;遇见笔画复杂的生字,胡熠樘就不停重复看、重复写;中考体育前夕,和其他同学一样天天参加练习,取得满分的好成绩……学习上的刻苦,让他一直是班里同学学习的榜样。

生活中,胡熠樘还是心细又懂事的好孩子。爷爷喜欢喝酒,每次来家里都会喝上几杯,胡熠樘总是把爷爷送回家才放心;读高中住校后,胡熠樘心疼父母,坚持不让父母接送自己,每周五从学校坐公交车到贵阳北站,再从贵阳北站坐到开阳县再转一次车才到家。仅单程就要近3个小时,但胡熠樘3年来都是如此;周末回家,胡熠樘还不忘询问长期住校的同学们需要什么吃的、用的,周日返校时都会尽量带给同学。

“视力障碍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生活问题,但并没有限制我的精彩。”胡熠樘说,一路艰辛走到今天,他对“自强”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他看来,“自强”不是“好强”,也不是“逞强”,更不是拒绝别人的帮助。如今,他不负众望考取了滨州医学院,他将继续为梦想而努力!

陶义贵:残疾也不能将我打倒

10岁,对于息烽县养龙司镇荆江村龙井组的陶义贵而言是人生的分水岭。之前,一家人生活虽清贫却也幸福。但10岁左右,陶义贵的视力却莫名下降,辗转反复求医后,陶义贵的视力虽然保住,但左眼已失去使用功能,右眼仅有一点微弱的感光度。这也让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添霜。

也许是因为目睹了父母的艰辛不易,陶义贵从小就很懂事,在学校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还曾获得过雷锋奖、三好学生奖等。进入高中前夕,因视力再次下降,考虑自身情况,陶义贵放弃了到息烽一中学习的机会,选择到贵阳市盲聋哑学校就读。

“虽然眼睛看不清楚了,但我更不能放弃,我应该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身的现状。”这是陶义贵常常用来鼓励自己的话。在贵阳盲聋哑学校学习的这三年期间,陶义贵并不像有的孩子选择自暴自弃或放任自流,他在学习上一直刻苦努力。

就读高中后,陶义贵不得不学习使用盲文。初期,因为不熟悉,无论是在读的速度上还是写的力度上都非常吃力,他就每天联系摸读的速度和写的力度;英语是他喜欢也比较擅长的科目,每天也保持坚持读背半小时不松懈;即时是最不擅长的数学也会拿着题目反复琢磨或者请教老师……

整整高中阶段,陶义贵从不松懈,为了将知识记得更牢,周末他也不回家,选择在学校继续学习。尤其是进入高三阶段,陶义贵一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太累了就在学校操场上走一走、听一听音乐,缓一缓心情。

十年寒窗,终成正果。在参加今年全国统考时,陶义贵以427分优异的成绩被长春大学高等特殊教育学院所录取。“听老师说,这所学校的针灸推拿学专业是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的特色专业,也比较适合我们视力障碍人群。”为此,陶义贵也期待着这段崭新的人生之旅。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利)

编辑:田娟(实习)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

举报/反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