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丸爷爷素材(谢坤山的励志故事感想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要看看这段关于“糖丸爷爷”的励志故事)
如果不是因为感动中国人物的揭晓,或许你在此之前未曾听过顾方舟爷爷的名字。
但如果说起小时候吃过的糖丸,你一定会记忆深刻。冰冰凉凉的,甜甜的,小时候不富裕的孩子家里,如是能尝上一口,那叫幸福的滋味。
这个糖丸,便是顾爷爷研制出来的。说到这,如果你以为糖丸的作用仅仅是孩子闲着没事吃来解馋的糖果,那这期晓晓老师也没有必要花费大篇幅来作介绍了。
这个糖丸,有个更重要的身份,就是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特效药。在治疗小儿麻痹症方面,顾爷爷可谓是功不可没。
1926年,顾爷爷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动荡的年代。由于自己父亲死于病毒感染,在大学时候,顾方舟爷爷毅然选择了能够救死扶伤的医学专业。在毕业时,因为其外科表现突出,很多人都建议顾爷爷从事外科工作时,顾爷爷却选择了较为冷门的公共卫生领域的疫苗研究。
正如顾爷爷所说:外科,能救治的病人实在有限,倾其一辈子,终究救治不了几位,但如果从事疫苗研究,虽然一辈子可能也无法研究出有效的疫苗,可一旦成功,救治的就是全中国的人!
1955年,脊髓灰质炎首先在江苏南通大规模爆发,有统计的就达1680例,病死率近28%。随后,疫情迅速蔓延到青岛、上海、南宁等地,一时间脊髓灰质炎让全国谈之色变。这时,在疫情比始发地严重的南宁,就出现了“背包客”一族。有很多大人,背着身患小儿病患者的孩子四处求医。
因为交通不便,很多大人们都是一口气备足了几天的食粮,一路背着孩子四处求医,路途中累了,休息一下,吃自己剩下的食粮。求医的苦楚,只有当事人能够体会。顾方舟回忆,曾经有一位大人知道他专门研究小儿麻病症,就带着孩子上门求助:
“顾大夫,你把我的孩子治好吧。他以后还得走路,还要建设国家。”
“对不起,我救不了他。”受到医学技术的限制,当时的顾爷爷也是无能为力,也正因为此,治疗该疾病疫苗的研发就迫在眉睫。
1958年,“脊灰”病毒在我国被成功分离出来。为了进一步研究,顾方舟和同事跑到云南山区筹建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虽然有国家支持,但山沟中什么也没有,一帮科学家只有亲力亲为,拓展出了一片实验基地。
在一穷二白的中国里,疫苗的研制缓慢地进行中。终于在1959年,疫苗的研发出现了宝贵的机会。
顾爷爷被派往到苏联,同苏联的专家一起研制疫苗。终于,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疫苗的样品终于研制出来了。
但问题也来了,样品到正式使用需要经过试验的过程,也就是需要把样品用于成人尤其是小孩的身上,只有试验成功,疫苗才算真正研制出来。
那用谁来测试呢?顾爷爷最先用自己来试验,庆幸的是,没事。但由于发病的大多数是孩子,只有在孩子身上试验成功了,才算成功。这时候,顾爷爷想到了自己的不满一岁的幼子。
疫苗在孩子身上试验,是一件极其冒着风险的事,如果一旦不成功,意味着将会有瘫痪的风险。而且,提心吊胆的不仅仅有顾爷爷,还有一起共事的同事,也都用家中的孩子做了试验,他们每次见面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你家孩子还好吗?
再次庆幸,疫苗是成功的。随后疫苗被送往各大城市进行接种,效果显著。
一关解决了,又一个新的问题来了,怎么运输这些疫苗呢?顾爷爷想到了一个十分受孩子喜欢的方法,就是用滚元宵的方法包裹一层糖衣,变成了留在大家记忆深处好吃的糖丸,这便是糖丸的由来。最后,致敬拯救了千万人生命的顾爷爷,感谢他用一生在努力践行这样的一句话:一生很短,只够做一件事,研究疫苗,便是他这一辈子做的事情。
(顾方舟,享年92岁,于2019年1月2日逝世,糖丸爷爷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