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读书,你的世界观就是你的亲戚朋友(俞敏洪励志故事200字读书改变命运:俞敏洪:如果不读书,我就走不出农村)
俞敏洪,这位新东方教育集团的掌门人,教育培训界的大佬,全中国人民不知道他的好像不多,而俞敏洪也很善演讲,也出了多本图书,一直在很好的为新东方站台传播。
当然,俞敏洪之所以受到追捧,还是自身的经历足够励志。从一个农村娃,三次高考进入北大西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又被学校开除,自己出去创办了新东方,成为最大的出国留学、英语培训学校;美国上市,成为身价几百亿的富翁;半生经历,足以让人高山仰止。
俞敏洪多次演讲中说道:“如果当年没有读书,我就一辈子没办法走出农村,现在也许就是一个农村小老头。”
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决定未来。
那么,俞敏洪通过读书,抓住了几个人生关键节点,改变了命运呢?
01
三次高考,上了北大西语系
俞敏洪1962年9月出生在江苏江阴的一个村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的农村也是生活很艰难的,与现在江苏的村庄那是天上地下之别,那时的苦现在的年轻一代很难理解,俞敏洪的父亲是个木匠。他说:“父亲手艺一般,还是个酒鬼”。他母亲是生产队妇女队长,很是能干,领导能力出众。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但是哥哥四岁时得了肺炎就病死了,而肺炎在现在就不是个事儿。所以父母都深怕他再出什么意外,从小都很疼爱他。但是在农村,从小就得下地干活,插秧、割稻子、撒猪粪、割草、喂猪、放羊。这几头猪,几只羊,就是全家过年卖钱的唯一保障。
他妈妈知道农村一辈子太辛苦,就鼓励他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教书先生。
1978年,俞敏洪高中毕业,参加了高考,由于农村学校英语教学很差,他英语只考了33分,只能接着回家种地,他妈妈不甘心,又让他接着补习,接着又参加了二次高考,第三次终于超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拿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他父母高兴啊,把家里的猪都杀了,请全村人吃了两天。
02
在北大学习成了“单词王”,才有了新东方
俞敏洪1980年上了北大西语系,他在北大从入学的一个“老土”,班里最差的学生,到患病休学一年,没得到任何女生青睐,这种失落造成的自卑一直延续七八年以后才克服掉,这其中的精彩故事,俞敏洪很多演讲中都提到了。
那么,中国有一句老话:“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俞敏洪之所以能创办新东方,这与他北大学习的一个细节息息相关的。
俞敏洪进北大时,普通话都不会说,自我介绍时,操着江阴语调,被班长王强要求:“请不要说日语”。他在农村学校学的哑巴英语,只会语法与单词,听力、口语与班上其他同学都没法比。于是,俞敏洪在每天疯狂收听英语广播的同时,就把更大的精力用在词汇、语法、阅读上,这样就成了同学中的“单词王”“大英百科全书”。
到俞敏洪毕业时,全国开始四、六级英语教学,需要教单词的老师。于是,北大就把这个“单词王”留校了。
1988年,中国开始有了GRE考试,一堂课要教上千个单词,这门课除了俞敏洪没人能教。
这时已经结婚成家、月薪只有120元的俞敏洪为了改善生活,跑到校外辅导班去教GRE词汇,结果被学校处分了。
俞敏洪于是离开了北大,开始了自己创业。
03
读书读出了朋友层次
俞敏洪从农村考入北大,北大那是藏龙卧虎之地,很多有才华的城里学生,诗歌、音乐、表演、体育都很出色,读的书也多,知识面也广,而俞敏洪则什么特长也没有,知识面也不及同学们,于是他就拼命读书,大三以后,几乎每天读一本书。
俞敏洪的读书习惯一直坚持着,现在他的家里藏书就有一万多册,拼命的读书也使得俞敏洪的人生完全不同,他说:“读书给你带来三样东西:情怀、胸怀和气质。
读书也使他的人生交往圈子完全不同,他说:“我的成长过程中是朋友圈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进北大之前,我的朋友都是农村小孩,进了北大以后,我的朋友变成了北大的同学,毕业后留在北大教书,我的朋友就成了北大的老师。”现在,俞敏洪交往的更多都是企业家俱乐部的企业家们,而这些企业家们也大多都是读书爱好者。
美国著名投资大师、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决定未来!
作者:
朱新月,企业管理出版社华阅分社 总编;中国科学管理学会企业管理专委会 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