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手机江湖游戏(权志龙的励志故事手 机 江 湖)

——我是这样看中国市场上的手机品牌的

——文章有点长,阅读会花较长时间。本想分几篇写,但细想,那样会损害表达的整体连贯性。所以,嫌啰嗦的,请绕道……

——本文非软文。仅代表个人观点,非喜勿喷。很多资料来自互联网,有些观点也是借鉴于网络。笔者声明,无意抹黑其中任意一家品牌,也无意吹捧其中任何一家品牌,希望能擦亮眼看世界,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及引用。

{ 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它作恶多端——引起家庭矛盾、引发交通事故、泄密、伤眼、丢肾、甚至杀人……就这样,它慢慢侵蚀着我们传统的生存净土,累累罪行罄竹难书。话说两面,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手机或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夸张一点来说,它就像阳光、空气、水一样,不可或缺。现代人只要离开它一定的时间,轻则坐立不是、寝食难安,重则语无伦次、发癫发狂。当然,这绝不是本文要讨论的方向,大课题留给那些医学家、心理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吧……水平有限,就选个层次低一点的罢。}

去年买了个表,今年买个手机,那么多牌子怎么搞?

手机卖场转一圈?泪流满面;猫狗网上看一眼,一堆旗舰店;洛阳亲友问一遍,十人九意见……

卧槽,手机这个事可是个大事,岂可大意。有人靠它装A装B,有人靠它宣示财力,有人靠它维持生计,有人靠它练就神技,有人靠它消灭美帝……

选个手机,也得加强学习。

排名不分先后,想到哪个就写哪个。

一、苹果(iPhone)

1976年,乔布斯沃兹尼亚克和韦恩等人在一个车库里,创立了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 2007年更名为苹果公司。苹果公司_百度百科创立之初,主要开发和销售的个人电脑,后致力于设计、开发和销售消费电子、计算机软件、在线服务。苹果公司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世界。2016年,营业收入3371亿美元,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9名。现有员工11万余名。

1977年,推出史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1980年,创纪录IPO。

1985年,被windows95打得满地找牙,份额一落千丈,乔布斯离去。

1997年,乔帮主带着NeXT Computer回归苹果。

2001年,推出了Mac OS X、iPod击败索尼Walkman,大获成功。

2002年,推出iMac G4。

2006年,发布了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iMac和MacBook Pro,推出第六代iPod。

2007年,推出iPhone。

2008年,推出iPhone 3G。

2009年,推出iPhone 3GS。

2010年,推出iPad、iPhone 4。

2011年,推出iPad 2、iPhone 4S。

2011年,乔布斯逝世。

2012年,市值52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推出MacBook Pro、Phone5、iPod touch5。

2013年,发布iPhone 5c和iPhone 5s;成为世界最有价值品牌。

2014年,发布iPhone6、iPhone 6 Plus、Apple Watch、iPad Air 2、iPad mini 3;首次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最大厂商。

2016年,发布iPhone 7和iPhone 7 Plus。

苹果公司,创造了多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如Apple II、Mac、iPod、iPhone、iPad。苹果的产品风靡全球,甚至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它一次次陷入低谷又浴火重生,一次次颠覆过去惊艳全球,一次次引领世界电子消费潮流;它坚守创新的精神、对产品的极致追求,令人敬仰。

它的创始人及掌舵人——乔布斯,是一位伟大的创新领袖,是一位影响并改变世界的人,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是一位天才式人物。可惜,天妒英才,乔帮主英年早逝,苹果公司失去了它最宝贵的财富。

当然,苹果公司也不尽完美。可能源自于西方公司与生俱来的傲慢,它并没有善待中国消费者,至少没有做到将其与欧美日消费者等同对待。特别是在维修霸王条款、首发无中国、中国市场高位定价、记录提取用户个人隐私数据等方面。

早期苹果的用户,可以勉强算得上是弄潮的时尚青年。慢慢的,变了味,溢价--断货--囤货--追捧--显摆。后来甚至一两万才能吃个苹果尝个鲜,相当土豪啊!当然也肥了一部分投机倒把者,香港人应该印象深刻。再后来,苹果就烂了大街——老板、官员、X二代、中年妇女、甚至学生、打工仔,都争先恐后地成为抢购生力军。科技不科技的并不是需要在意的,而需要在意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买个苹果多是为了享受旁人争相抚摸赞叹,哪管自己拿苹果当砖头用?恐怕到现在为止,仍有部分人这样想吧。曾几何时,苹果俨然贴上“装B必备”标签——乔帮主之大不幸也!(这样说,肯定会误伤到一些忠实果粉的感情,SORRY !)。

关于苹果的最大优势项——苹果顺畅的操作系统iOS,再说多一句吧。闭源是把双刃剑,它确保了系统的纯净性和苹果公司对系统的绝对控制权。同时,也要求苹果必须给予第三方开发者更多的利益,这都要建立在苹果公司持续高盈利的基础上。一旦不能获得合理的回报,第三方开发者迅速散去,生态系统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况且,苹果还面临来自谷歌阵营强大的挑战。安卓系统近年来的进步是明显的,有实力的厂商对系统的深层次优化,已经将安卓的用户体验逐步逼近于iOS,安卓APP也越来越丰富。

抛开这些不谈,苹果仍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它当之无愧。不可否认,iPhone是目前我们这个星球上性能和体验最臻完美的智能手机。

二、HTC(多普达dopod)

(一)HTC(宏达电)

1997年5月,台湾首富王永庆的女儿王雪红等人在台湾创办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正式更名为HTC。HTC(宏达电)初期的定位只是一个ODM代工厂,主要代工生产智能手机及PDA。给欧美各大运营商做定制贴牌手机,所以其同一款手机在不同的运行商那里有不同的名称,自己本身的产品不对外销售。2006年以后,凭借多年的OEM代工经验、优秀的工业设计水准及一次成功的转型,HTC迅速崛起。推出了多款大受欢迎的智能手机,赢得了消费者的心,也赢得了市场。2011年,HTC销量达到顶峰,在当时被认为是苹果的最强竞争者。

1998年,主要是代工制造搭载 Windows CE 系统的掌上电脑。

2000 年,与康柏(已并入惠普)合作生产的 iPAQ。

2002 年,联合微软推出了全球第一台搭载 Windows mobile (WP 8的前身)的 Pocket PC,成为了 Windows 手机的顶级生产商,后推出了兼具通话和信息传输功能的 XDA,与欧美多家电信运营商开展了合作。

2004年,推出全球第一台音乐智能手机以及全球最小的PDA 手机。

2005年,推出全球第一台搭载微软Windows Mobile 5.0操作系统的3G手机。

2006年,推出全球首款WM折叠式智能手机,发布全球第一台WM 5.0 3G PDA手机与全球第一台微软3G智能手机。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科技公司。

2007年,推出了HTC Touch等强悍产品。

2008年,发布HTC Diamond、HTC Touch Pro、Touch FLO 3D、Touch Viva、Touch 3G;联合T-Mobile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安卓手机 T-Mobile G1。

2009年,发布Touch Pro2、Touch Diamond2、HTC Magic;推出了具有多点触控功能的 G3。

2010年,发布HTC G7(HTC Desire)。

2012年,发布HTC One X、HTC One S、HTC One V、HTC 8X、HTC 8S、HTC Butterfly。

2013年,发布HTC One、New HTC One,HTC与Facebook合作的HTC First开售,推出HTC E1、Desire 601和Desire 300。

2014年,发布新渴望816。

2015年,发布HTC One M9、智能手环HTC grip、VR头盔HTC Vive。

2016年,发布HTC 10、HTC Bolt、HTC One A9s、HTC Desire 10pro、HTC 10lifestyle、HTC Desire 830。

HTC手机的命名非常杂乱,整理一下,大概如下: Dream(G1)、Magic (G2)、Hero (G3)、Tattoo (G4)、Dragon(G5)、Legend (G6)、Desire (G7)、Wildfire (G8)、Aria (G9)、Desire HD (G10)、Incredible S (G11)、Desire S (G12)、Wildfire S (G13)、HTC One系列、

(二)多普达(dopod)

(1)多普达国际——多普达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2年7月,由台湾宏达电子和威盛电子共同出资组建,总部在桃园,工厂在新竹。主要的经营项目是智能手机和PDA的产品设计。主要负责亚太地区的业务。

(2)多普达通讯——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2年4月,由留美博士杨兴平回国创办,由中国电子集团公司(CECT)与海外合资的一家高科技公司(2001年回国筹办多普达时,杨兴平结识了王雪红。一个需要资金,一个需要大陆市场。于是达成协议,王雪红以个人名义投资,并控股多普达通讯)。总部设在上海,生产基地设在武汉。主要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业务。

多普达通讯成立初期在国内没有自己的手机牌照,借助CECT的牌照销售,造成很多人误认为多普达是CECT旗下的一个品牌。后来,多普达取得了国内的手机牌照,正式销售多普达自由品牌的智能手机产品。2004年5月成为第一家与中国移动心机定制的国内品牌。2006年,王雪红控股的HTC吞并多普达通讯进军大陆市场。杨兴平被迫离开多普达,出任TCL通讯公司CEO。一个技术牛人倒在资本脚下,从此没能再在智能手机舞台上出演主角。2007年6月,宏达电发布智能手机Touch Diamond,该机在国内为多普达品牌,同时打上dopod和HTC的Logo。运营商定制是HTC在其大陆最主要的出货渠道,占比超过40%。后来,随着电信重组的开始,多普达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慢慢淡出。2010年7月, HTC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多普达与宏达电进行整合,两个品牌在共存2年之后,多普达最终消失。

幸运地是,1998年宏达电押宝对了Windows系统,2008年押对了谷歌安卓系统。2011年4月,HTC的市值曾经达到338.8亿美元,超过诺基亚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同样不幸的是,HTC也要同时面临外部激烈的竞争和内部自身不断出现的问题。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梦魇接踵而至——2012年因侵犯苹果一项专利,相关手机在美国禁售;2013年因为侵犯诺基亚相关专利,New One在荷兰禁售;2013年因侵犯诺基亚芯片相关专利,一大批机型在英国禁售;2015年因侵犯Acacia相关专利,在德国禁售......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HTC却越来越没落,在零售渠道也难以和三星、摩托罗拉、中兴、华为、联想等手机品牌商抗衡。随着国内厂商的崛起,与华为、中兴、小米、OV等相比,HTC产品的中高端定价正在逐渐失去吸引力。2012年HTC市场份额从18.22%降至7.28%,2013年10月,第一次录得季度亏损,市场份额已经跌到了2.6%,2014年营收持续大幅下滑,2015年营收24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5.2%。2016年营收约合人民币169亿元,同比再降35.77%。HTC 全盘失守。

HTC的问题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下几方面:第一是HTC在上游供应链上遭遇巨大的掣肘,所有的零配件都来自第三方厂商,上游厂家断货,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第二方面是公司内部也出现了混乱,在短时间内推出了过多产品;第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议价能力差,手机卖的很贵,但又说不清为啥卖得贵。第四方面就是自身没有专利储备,往往最后付高额的专利费,可能还会被禁售。这一切的一切都意味着,HTC的命门全部被捏在别人的手中。

HTC 在十几年的野蛮生长中,一直没有摆脱代工厂思维,不注重技术积累,当面对专利大战时,终是一败涂地,最后终于积重难返。到现在,HTC在大陆市场基本都快被忽略了,HTC在遭遇一系列的专利侵权诉讼后,也基本退出欧美市场,目前只能退守岛内市场,2016年连岛内老大的位置也拱手相让。一代枭雄,败在欠缺内功,落得个垂死挣扎,令人唏嘘。文艺青年难觅曾经所爱,痛失玩物也。

三、三星(SAMSUNG)

如果,仅仅把三星看作一个手机公司,那就无异于管中窥豹了。有人说韩国人的一生无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税收和三星。也有人说三星是Republic of SAMSUNG。不得不承认的是,三星的确称得上是个“帝国式”的公司。

(一)三星集团

三星集团成立于1938年,由李秉喆创办。三星集团是家族企业,李氏家族世袭,旗下各个三星产业均由家族中的其他成员管理。集团领导人已传至李氏第三代,李健熙为现任集团会长,其子李在镕任三星电子副会长。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出口额约占韩国总出口21%,在韩国国家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业务包括电子、金融、重工业、化学、工程、服务等。旗下两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三星电子(1774亿美元营收)在财富2016年世界500强排名第13位,三星人寿保险(245亿美元营收)排名第439名。三星C&T公司(三星物产) 财富2015年世界500强排名第441位(270亿美元营收),2016没进榜。

三星SDI(2014年第一毛织化学和电子材料产业部门已并入):主要生产显示器、锂电池、汽车电池、储能系统、半导体、LCD、OLED等电子材料。

注1:note 7爆炸事件的那块电池就是此子的杰作。当然,也许它也只是个背黑锅的——据技术达人分析,问题绝不仅仅是出在电池上,note 7爆炸的原因还与整机采用的某种特殊工艺技术有关。

三星SDS :韩国最大的全球化ICT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领域涵盖IT外包服务、基建服务、各行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从事IT系统集成业务。2013年,三星SDS吸收合并了从事通信网络信息服务及解决方案的三星SNS。

三星电机:主要生产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核心部件——印刷电路板、多层陶瓷贴片电容、电源模组、摄像头模组、精密马达、网络模块等。

三星显示:主要生产电视显示屏、PID显示屏、显示器、IT显示器。

三星康宁精密玻璃:主要生产用于电子行业玻璃基板材料。(原为三星显示与康宁的合资公司,2014年,已被*美国康宁公司收购,作为交换,三星持有康宁7.4%股权。)

*美国康宁公司(Corning),是特殊玻璃和陶瓷材料的全球领导厂商。1851年于美国纽约州的康宁市成立。其产品大猩猩玻璃在高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被广泛应用,最先发明并制造出玻璃灯泡、电视显像管、第一根光纤。

三星重工业:是韩国三大造船厂之一,全球十大造船集团之一,每年能制造10艘舰船并接收30个造船订单。主要业务为造船、钻井船、海上石油钻井平台、LNG船、大型油轮。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涉足。

注2:全球十大造船集团——现代重工(韩国)、三菱重工(日本)、大宇造船(韩国)、中船重工(中国)、三星重工(韩国)、Huntington Ingalls(美国)、中船集团(中国)、胜科海事(新加坡)、今治造船(日本)、韩进重工(韩国,与大韩航空、韩进海运同属韩进集团,但韩进海运2016年9月申请破产令韩国震惊)。

三星工程:专注于石化成套设备。主要为石油天然气、炼油、石化、化工、电子、环保、电力能源、生物制药及各类工业项目以及体育场馆、高速铁路、民用建筑等领域提供项目评估、技术引进、融资、设计、采购、施工、试车、监理及人员培训等工程总承包综合服务。

注3:三星重工与三星工程曾于2014、2015年两次计划合并,但未成功。

三星techwin(三星泰科,航空航天公司,前身是三星精密):专业从事光学、航空、精密仪器以及军工产品等事业的集团子公司。生产K9自行榴弹炮、T50金鹰教练机、KUH通用直升机、6X6轮式装甲运输车。提供贝尔-427直升机的主要部件、组件装配及完整制造。涉及精密机械、飞机引擎、飞机租赁、数码相机、安防设备、压缩机等。

三星物产:以工程建筑、能源开发为主。从事进口能源、化工和机械、项目组织业务、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和发展中国家私人项目的投资。建造摩天大楼、高科技工厂设施、道路和桥梁、港口、铁路、地铁工程、发电厂和公寓园区,民用工程、产业工厂、土地开发以及核电站建设等。承建了马来西亚双子峰,台北101大厦以及迪拜塔等世界级高度建筑。2015年*第一毛织并入。

注4:*第一毛织:2013年原第一毛织被拆分。此*第一毛织为三星爱宝乐园于2014年更名而来。主要在时尚、度假和生物等领域。2015年并入三星物产。女儿李叙显负责。

注5:三星爱宝乐园是韩国第二大游乐园,2013年原第一毛织的时尚部门划入三星爱宝乐园,原第一毛织化学和电子材料产业部门并入三星SDI,三星爱宝乐园将建筑物物业管理业务出售给了三星S1,三星爱宝乐园2014年更名为*第一毛织。

雷诺三星汽车(原名三星汽车):是韩国第三大车辆制造商。雷诺2000年9月购入其70%股权。

三星人寿保险:主要从事人寿保险及医疗等一些相关的服务。

注6:中银三星人寿,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2015成立<前身为中航三星人寿>,其中占股:中国银行51%、三星生命保险25%、中国航空集团24%。

三星火灾海上保险:主要经营的业务范围为:火灾保险、海上保险、航空保险、伤害保险、运输保险、赔偿责任保险、汽车保险、其他各种损害保险、其他各项险种的再保险。

注7:三星财产(中国),是其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于2005年4月设立。

三星信用卡:韩国最大的独立信用卡发行公司之一,提供支付解决方案,主要业务为信用卡业务,贷款,租赁服务。

三星证券:提供证券经纪、财富管理、投资咨询和投资银行业务。是世界级的金融证券服务公司。

三星风险投资:主要业务为风险投资业务,

三星投资信托管理:主要业务为投资信托,

第一企划:负责广告业务。总裁是李健熙次女李叙显。

新罗酒店:位于首尔市中区,地处首尔黄金地段,是韩国顶级酒店。李健熙大女儿李富真掌管。

*希杰集团(CJ Group)是韩国大型电影制作与消费品联合企业。1993年,李健熙将“第一制糖”公司交给大哥李孟熙的儿子李在贤,后来由韩国最大的食品公司发展成为一家全球化生活文化企业“希杰集团”。 旗下有食品与饮食事业群(包括大喜大,多乐之日等),生物与制药事业群,新流通事业群,娱乐与媒体事业群、影视事业群(包括Dream Works公司等)。

*新世界集团,李秉喆五女李明熙也在继承了百货公司等资产后,成立了“新世界集团”,并担任该集团的会长,旗下有“易买得”超市。

三星首尔医院:韩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医院。李秉喆长女李仁熙掌管。

三星经济研究院(SERI):是韩国受到公认的最大的智囊库。

三星综合技术研究院(SAIT):开发出第一个数字视频光盘刻录机(DVD-R),在新一代导电材料石墨烯的合成工艺上取得了突破。

SERI 和SAIT这两个作为先驱的R&D组织,曾经成功地帮助三星将其业务甚至进一步扩大到电子、半导体、高分子化学、基因工程、光纤通讯、航空,以及从纳米技术到先进的网络结构等广阔的领域。

三星S1:韩国排名第一的安防公司,提供系统安防、安防产品销售等一整套安防服务。

*中央日报:与《朝鲜日报》及《东亚日报》并称韩国三大报业集团。1965年三星集团创办人李秉喆创立,1999年与三星公司分离,现已发展为韩国的一个综合传媒集团。

韩华道达尔:前身三星综合化学公司,2003年与*道达尔合资成立三星道达尔,2015年更名韩华道达尔,成为了韩国韩华集团的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能源石油化学公司,主要产品从基础油到乙烯、丙烯等聚合树脂、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化工产品,二甲苯(PX)、苯乙烯单体(SM) 等石油产品等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石油化工产品。

*道达尔(Total),是全球第四大石油及天然气一体化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30余国家,涵盖整个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以及液化天然气,炼油与销售,原油及成品油的贸易与运输。2016世界500强排名24位(营收1434亿美元)。

三星石油化学:主要业务为PTA。(2014年已并入三星综合化学,):

三星精密化学:主要业务为制造电子化学材料、精密化学制品。

三星BP化学:三星和英国石油合作的企业,以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为主,主要业务为制造硝酸、H2、VAM。三星泰勒斯,由三星商业设备与*法国泰勒斯集团合资建立,主要业务为海军装备系统集成、军事通信系统。

*法国泰勒斯集团(THALES)源于法国汤姆逊(THOMSON)集团,是欧洲最大的航空航天、防务电子集团,从事导弹和飞机装备领域业务。是世界第二大海军装备领域公司、是海军雷达、声纳系统的主要生产商。是欧洲第一大战斗系统(包括侦察系统、火控系统和操纵系统)生产集团,公司总部设在法国,研发设在美国硅谷和法国巴黎及俄罗斯。

注8:2014年11月,三星综合化学、三星道达尔、三星商业设备以及三星泰勒斯出售给*韩华集团,出售股权总规模达17亿美元。三星将彻底退出军工产业领域。

*韩华集团(HANWHA),为韩国十大财团之一。前身是韩国火药,成立于1952年,1992年改名为韩华集团,总部位于韩国首尔。业务集中在工业制造、建筑地产、金融保险、能源开发等领域。2016世界500强排名277位(营收365亿美元)。

注9:2015年11月三星集团将旗下三星SDI化学事业部门、三星精密化学和三星BP化学等化学品公司出售给*乐天集团。乐天集团(乐天化学)今后也将把石化部门作为集团的核心事业来发展,出售股权总规模达26亿美元。

*乐天集团(LOTTE),于1948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是食品制造商,后在韩国发展。在韩国开有酒店和百货公司。现在是全球著名的日韩联合企业,也是韩国五大集团企业之一。最擅长的领域在食品、零售、旅游、石化、建筑、金融等核心领域。乐天百货2016世界500强排名414位(营收257亿美元)。

注10:三星为什么要重组?一是因为韩国政府对三星财阀连环控股不满。李健熙家族通过仅仅三星电子15%的股权(200亿美元)就牢牢掌控住核心子公司三星电子市值接近2000亿美元这只巨无霸。与其未来被迫重组,不如主动进行重组。二是因为李健熙已经意识到,财阀中央集权于家族企业或总裁个人,旗下产业涉足极广,子公司、孙公司循环出资控股,形如金字塔形,资本和商品在内部流动,子公司利益服从整体公司利益。维持现有的财阀体制,将无法使三星成为一个基业长青的世界超一流企业。重组就是要使三星在资本结构上从一个复杂公司变成一个简单公司,符合时代对现代企业的要求。

看明白了吗?三星不只生产手机,它还生产飞机坦克,既组装整机也提供元件,既产玻璃也造船舶,既建房子也开酒店,既炼石油也织布制衣,既发信用卡也卖保险......

(二)三星电子

三星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69年。三星电子是韩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企业,同时也是三星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和最重要的业务板块,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企业之一。三星电子以1774亿美元营收在财富2016年世界500强排名第13位,现有员工近32万名。

初期,生产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等家电产品。

1977年,收购韩国半导体有限公司。

1979年,收购韩国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1980年,与三星半导体公司合并,开始生产空调、个人电脑(PC)。

1986年,开发出世界上最小、最轻的4mm磁带录像机。

1988年,与三星半导体 & 无线通讯完成合并。

1992年,开发移动手机系统、64M DRAM、生产了超过1000万个工业机器人、开始在中国设厂。

1993年,开发出第一台数字视频光盘刻录机(DVD-R)。

1994年,开发出256-MB DRAM芯片。

1995年,三星综合技术研究院(SAIT)开发出实时MPEG-3技术、研发出33英寸双屏幕电视。

1996年,三星电子开发出1GB DRAM、三星电子开始批量生产64M DRAM。

1997年,开发出30英寸TFT-LCD。

1998年,开发出128MB同步DRAM和128MB闪存。

1999年,开发出 3D TFT-LCD 显示器、开发出无线互联网电话(智能电话)、推出 MP3 移动手机。

2001年,开始批量生产512MB闪存设备。

2002年,NAND闪存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一,半导体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二。

2003年,闪存设备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一、推出的SGH-T100手机,销量累积超过1000万部。

2005年,开发出50纳米16GB NAND 闪存。

2006年,开发了40纳米32GB NAND 闪存,50纳米1GB DRAM存储器。

2009年,开发出世界首个40纳米DRAM。

2010年,销售额在全球电子企业中位居第1、收购医疗设备公司麦迪逊、开始批量生产20纳米级64千兆位 3位NAND闪存、与三星数码影像合并、推出搭载了Android操作系统的盖乐世系列智能手机;旗下的智能手机将有50%的采取Android操作体系,全面转投Android这个最火的开源平台。

2011年,在中国苏州建立7.5G LCD生产厂。

2013年,在全球市场推出 盖乐世 S4、开始大规模生产20纳米4Gb 超高速移动DRAM。

2014年,收购美国的物联网平台开发商SmartThings、在中国西安设立一家新的半导体工厂、发布世界首款105寸曲面UHD(超高清)电视、开始采用业内首款20nm工艺技术(4Gb DDR3)批量生产DRAM、初次展示世界上首款配有曲面屏幕的智能手表盖乐世 Note Edge,以及首款以前3G连通性为特色的可穿戴设备Gear S。

2015年,开始批量生产业内首款12Gb LPDDR4 DRAM内存、开始批量生产业内首款256Gb V-NAND闪存、推出Samsung Pay三星智付、收购美国的LED显示屏制造商YESCO,初次展示配有世界首款双曲面屏幕的盖乐世S6和盖乐世S6 edge、宣布批量生产业内首款14nm FinFET mobile AP处理器。

2016年,发布Galaxy S7、S7 Edge、Note7。发生Note7电池爆炸事件,遭遇史上最严重危机。

三星电子,1970’s,快速成长为韩国市场上主要的电子产品制造商;1980’s,是多元化程度逐步提高以及核心科技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增长的阶段;1990’s,业务开始跨出国家与国家、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界限,竞争与合并风起云涌;有17种不同的产品,从半导体到计算机显示器,从TFT-LCD显示屏到彩色显象管,在各自领域的产品全球市场份额中跃居前五位。1997年的金融危机几乎影响了所有的韩国企业,而三星是少数几个保持持续增长的公司之一。21世纪,以先进的技术、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不断创新,开拓全球业务。三星电子通过“组装--模仿--消化吸收--跟随--领先”的道路,慢慢甩掉了廉价产品的标签,树立了注重品质的高端形象。

三星手机真正开始风靡全球是从A系列开始的,Galaxy系列则是三星手机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个系列。2007年第四季度取代摩托罗拉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生产商。2012年至2016年,三星一直在全球保持着第一的市场份额。三星能够在上游控制 CPU、闪存、内存、显示屏,中游涵盖了手机设计、品牌影响、组装制造,下游培养了一批彪悍的销售团队,将手机的零配件的 60% 都控制在自己手中生产。借助垂直模式集约生产,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与生产进程。由于有强大产品生态,能够随意操控下游厂商和自己研发手机最核心的芯片。所以,三星能多年来牢牢一直稳坐全球智能手机厂商头把交椅。

高市场份额并不代表三星手机就能高枕无忧。2013年针对三星在2001年至2006年期间,在中国市场液晶面板价格垄断,被罚1.01亿元;2013年发生三星台湾雇佣学生网络抹黑HTC事件,遭罚34万美元;2016年发生Note7电池爆炸事件,Note7全球召回直至后来停售,损失惨重。三星和苹果自2011年4月以来知识产权纠纷不断。特别是2016年的Note7电池爆炸事件,影响深远。事件不但损害了品牌形象,也冲击了消费者信任的底线。2016年度旗舰Note 7本是被寄予厚望、夺回失地的重磅产品,却出了大事,这一下被当头一棒,又该一片惨淡。汽车锂电池方面,三星与LG也傻了眼。三星手机2012年以全球占有率29% 首次列第一,2013年32.3%达到最高份额, 2014年28%、2015年24.8%、2016年20%,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中国市场,三星手机市场份额曾经高达30%多,现今不足7%,已跌出前五。目前看来,今后其颓势难改,继续下滑已是必然。在中国,三星曾经以符合亚洲人审美取向、漂亮的外观,占领了非常大的市场,甚至形成高端客户若是不用苹果、那就必然会选择三星的定势。如今,三星手机在中国已是风光不再、旧梦难圆。分析三星在中国市场的溃败原因,大概有三:一是遭受来自中国厂商的激烈竞争。以小米为代表的擅长互联网营销的厂商在低端市场的攻击、以OV为代表的线下渠道见长的厂商在中端市场的打击、以华为为代表的技术领先厂商在高端的冲击,造成了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全线失守。二是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采用B货元件传闻、Note7召回对象独缺中国、定价偏高等等,对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形象不无影响。三是产品的死板。在其他厂商为取悦消费者,不断创新推出玻璃外壳、金属外壳、陶瓷外壳等各种外壳的情况下,三星仍然迟迟不愿放弃其“万年塑料壳”。“掉漆三星”取代了“漂亮三星”,拉低了三星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当然,在全球来说,三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能很从容地控制上游元件,甚至能轻易地影响下游厂商的元件供应,三星这方面的优势是任何其他厂商所不具备的,而且三星在全球的组织机构覆盖得相当的到位,短时间被打败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三星手机面临的挑战也是极大的。一方面是与苹果的市场争夺战从来没有停止过,另一方面是来自中国厂商的威胁。不单只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已经把触角慢慢伸向全球其他市场。三星手机若是不奋力反击,其全球市场份额必定会进一步地被蚕食。

四、欧珀(OPPO)、维沃(vivo)和一加(Oneplus)

为什么OPPO和vivo像对双胞胎?

为什么OPPO和vivo常常被放在一起成OV?

为什么OPPO和vivo被称作蓝绿厂?

为什么OPPO和vivo又老是掐架?

一加又是怎么回事?

这一切丢都必须从一个江湖大佬说起——段永平。

段永平,1991年在中山创立“小霸王”,1995年在东莞创立“步步高”, 2001年退居幕后移民美国。股份逐步稀释给员工,仅仅以投资人的身份对“步步高”进行控制,每年回国两次参加步步高的董事会。同年投资网易股票一年涨50倍。2006年以后,多次捐资母校达4亿多元。

1994年,段永平提出对小霸王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想法没有得到集团首肯。段永平从小霸王辞职,集团老板还主动允许他从“小霸王”带走6个人(生产3人,开发3人),其中就包括黄一禾、沈炜和陈明永这三人。1995年,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在东莞成立。步步高共三大业务:一是黄一禾(现已退休)负责的“教育电子”——主要产品为点读机、学习机等。二是陈明永负责的“视听电子”——主要产品为VCD、DVD、MP3等。三是沈炜负责的“通信设备”——主要产品为无绳电话、手机等。1999年,三大业务拆分改制成立为三家独立的公司,独立经营、独立管理。三家公司也不互相持股,但段永平、沈炜、黄一禾、陈明永等个人股东都持有三家公司的股份,其中段永平持有三家各10%左右的股份。初期三家共享步步高的品牌和渠道。自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步步高集团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及下属三个独立子公司。

(一)维沃(vivo)

1995年,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前身是广东力高电子有限公司,1996年更名)在东莞成立。现下属两个全资子公司:①步步高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步步高电话机厂、步步高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主营智能手机、有绳电话、无绳电话、数字无绳电话等。②步步高教育电子有限公司(前身为步步高电脑电玩厂,东莞市步步高教育电子产品有限公司),现CEO为金志江,主营视频学习机、点读机、学习电脑、电子词典、复读机等。(注:③原步步高视听电子有限公司(前身为步步高AV厂)现已关闭,见后)

2009年,vivo品牌进行全球注册。2010年,负责步步高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沈炜创立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并任总裁CEO。2011年,vivo品牌正式进入智能手机领域。近几年来,虽然在宣传及广告中vivo智能手机逐步有意识地去除“步步高”标签,但“vivo 是步步高电子旗下的智能手机品牌”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表述。

2011年,正式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发布V1;

2012年,创建X(巅峰)系列,发布X1;

2013年,创建Xplay系列,发布Xplay;

2014年,发布Xshot系列首款产品;

2015年,发布X6;

2016年,发布X7、X7Plus、X9、X9Plus、Xplay5、Xplay6。

(二)欧珀(OPPO)

2001年,步步高通信、视听电子、教育电子三家公司共同斥资全球注册了OPPO商标,作为步步高旗下子品牌。在2002年中国DVD产业被日本企业追索专利费的大背景下,主营视听业务的步步高视听公司不久后关门大吉。2003年东莞盛铭电子有限公司创建(2007年更名为东莞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09年更名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几百名前步步高视听业务的员工加入OPPO。2004年,陈明永买走OPPO大部分股权。①广东欧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成立(2015年11月改名广东欧加控股有限公司),主营MP3、MP4、电子书。②广东欧珀移动通信公司(现控股股东是广东欧加控股有限公司),主营智能手机、影音设备和移动互联网产品与服务,陈明永任CEO。 从此OPPO品牌从步步高独立出来。

2005年,MP3产品首发,推出第一台 OPPO DVD。

2006年,推出MP4。

2007年,推出MP4 V3,OPPO 蓝光DVD海外市场表现强劲,受到发烧友们的推崇。

2008年,推出OPPO音乐手机。

2011年,全键盘智能手机X903上市。

2012年,发布智能手机Finder。

2013年,发布N系列旗舰产品N1。

2014年,发布4G旗舰新品Find 7、N1mini、R3、N3、R5。

2015年,发布R7、R7 Plus、R7s。

2016年,发布R9、R9 Plus。

(三)一加(Oneplus)

刘作虎,一加CEO,原来是OPPO副总经理、OPPO蓝光事业部的总经理。曾打造畅销欧美的OPPO高端蓝光DVD,主导OPPO多款热门手机上市,大力推进互联网营销变革。2013年刘作虎宣布离开OPPO,成立一加科技。一加为什么单干一个品牌、为什么主攻线上、为什么主攻欧美市场?猜想这些都应该与刘作虎在OPPO时领导蓝光事业在欧美取得的成就以及其本人的特长不无关联。

2013年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一加科技的全称,万普拉斯乃Oneplus之音译也)成立时是广东欧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100%持股子公司,2014年4月变更为广东万普拉斯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00%持股;广东万普拉斯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为广东欧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欧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0月成立,广东欧加控股有限公司100%持股)。

关于一加和OPPO的关系的分析,必须从两家公司的股权结构去着手,不过确实有点绕来绕去。你看不懂也没办法,笔者老人家已经尽力了。2014年变更公司主体后、一加表面上与OPPO无关。网上流传刘作虎已经放弃一加手机品牌重回OPPO上班、一加手机3成为最后一款一加手机的的消息。期间关联的几家公司登记信息历经多次变更。在经历诸多事件后,部分传言坐实,部分则是外界雾里看花。最终结论是:广东欧珀移动通信公司和广东欧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同为广东欧加控股有限公司。所以一加和OPPO是亲兄弟的关系。一加不是OPPO子公司,两者是独立经营的两家公司。

2013年,一加科技成立。

2014年,发布首款旗舰一加手机一代、一加竹质限量版手机、一加银耳耳机。

2015年,发布一加手机2、一加手机X,关闭全国的体验店。

2016年,发布一加手机3,一加手机3T海外版。

小结一下——

回到前面的问题:vivo、OPPO、Oneplus这三个品牌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它们都属段氏步步高血统。 OPPO 、vivo因各自标志分别为蓝色和绿色一起被称为蓝绿厂。它们历史上曾共用销售渠道而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块招牌上,像一对双胞胎而统称OV。它们互为同行、又是竞争对手,管理层口上说不考核KPI、中下层为了争夺市场经常剑拔弩张,所以打架之事也就不足为怪。一加是另外一个段氏同门兄弟。vivo手机主打快速充电,OPPO主推手机拍照,一加主攻欧美市场。

虽说OPPO和vivo花开两枝,却有着相同的起源。虽然段永平早已不是vivo和OPPO的控股股东,也不直接参与管理,但无论是在营销手段还是企业文化,这都步步高的基因的延续。深耕线下、砸广告,抢冠名,这与步步高的风格都是一样一样的。vivo称得上是步步高的嫡系,但OPPO也秉承步步高作风、齐头并进。Oneplus则是顺势而为之作,定位偏向互联网营销思维。

个人认为,OPPO和vivo在手机产品上难称一流,之所以能够突然崛起,几十万家的线下门店和巨额的广告投入是成功的关键。但是OV两家承续本分、诚信、更健康、更长久、至美的段氏系企业文化,重视渠道建设,不惜巨资做营销,坚持自主生产,品牌营造等方面取得的成功,也是其他各家手机厂商值得借鉴思考、审视探讨的经营之道。

另外一方面来说,它们不比配置,不谈性价比,三四线城市的手机小白们通常不懂也不在乎手机什么配置,也不理什么情怀。他们进门就被推销员的花言巧语包围(推销员不遗余力当然也是冲着每台手机的高返点去的),当然也有被手机漂亮清新的外观所吸引的。被强大广告营销包围的小白们甚至误以为OV是来自韩国的高端品牌。So……所以线下布局多年的OV迎来了销量的爆发式增长。但是有些深谙两家家底的网友也不留口德,说vivo是“学生机”、OPPO是“厂妹机”(当然也不排除是友商攻击),这与蓝绿厂努力营造的极致至美、时尚韩风形象相去甚远,估计OV两家也被这样的评价气疯了吧!又能怎么办?哈哈,网上一向如此,一直都是你喷我、我喷你的……

五、小米(MI)

先看一段小米同志的自我介绍: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生态链建设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是小米公司的愿景。小米公司应用了互联网开发模式开发产品的模式,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模式干掉中间环节,致力于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小米公司自创办以来,保持了令世界惊讶的增长速度。小米公司在2012年全年售出手机719万台,2013年售出手机1870万台,2014年售出手机6112万台。小米公司在互联网电视机顶盒、互联网智能电视,以及家用智能路由器和智能家居产品等领域也颠覆了传统市场。截至2014年年底,小米公司旗下生态链企业已达22家,其中紫米科技的小米移动电源、华米科技的小米手环、智米科技的小米空气净化器、加一联创的小米活塞耳机等产品均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影响整个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明星产品。 小米生态链建设将秉承开放、不排他、非独家的合作策略,和业界合作伙伴一起推动智能生态链建设。(以上来自其官网)

说小米,必须先说说雷军——

雷军,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同时兼任金山、YY、猎豹移动公司等三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是中国大陆著名天使投资人。1992年参与创办金山软件。1998年出任金山软件CEO。1998年创办了卓越网。2007年金山软件上市后,雷军卸任金山软件总裁兼CEO职务,担任副董事长。之后几年,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凡客诚品、多玩、优视科技、卓越网、逍遥网、UC优视 、欢聚时代、拉卡拉、尚品网、乐淘、可牛、好大夫、长城会等多家创新型企业。2010年创立小米公司。2011年正式发布小米手机。2011年7月,雷军重返金山掌网游与毒霸,正式担任金山软件董事长。2014年2月,雷军首次以280亿元财富进入“胡润全球富豪榜”,跃居大中华区第57名。2015年雷军以920亿元到第5位。2016年以650亿元财富,位列第14名。

总的说来,与其说雷军是一个科技公司的领袖,不如说他是一个顶尖的资本运作高手。尽管他曾经也是一个优秀的IT工程师,但他与乔布斯、盖茨、扎克伯格等人走的方向毕竟还是不一样。雷军身上的标签以前是“金山”,现在是“小米”,其实最应该贴上的是“天使投资人”。他身上的职务,多到估计一张卡片都印不下了吧,再旺盛的精力恐怕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雷劳模,辛苦鸟!

2010年,小米科技公司成立。

2011年,发布小米手机,小米手机1第一次正式网络售卖,5分钟内30万台售完。

2012年,小米公司估值达到40亿美元;小米手机2发布,每一轮20余万台均在几分钟内被抢购完。

2013年,小米手机2、1s开放购买,小米盒子开始发售,小米2S小米2A开放购买,推出活塞耳机,红米手机上市,小米手机3、小米电视开始发售;公司估值达100亿美元。

2014年,红米手机1s发布,发红米Note首发,小米路由器mini版小米盒子增强版、小米平板发布,小米手机销量超过6000万台;入股美的集团,入股爱奇艺;芯片公司松果科技成立;公司估值450亿美元。小米用户社区漏洞导致约有800万小米用户信息遭泄露。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小米侵犯爱立信专利。

2015年,发布小米4c、电话卡、小米电视3、九号平衡车、圈铁耳机、红米Note3、小米平板2、小米空气净化器2,手机出货量超7000万台,但距离目标1亿台还有差得有点远;购买了金山软件2.98%股份,领投老虎证券,联合李宁推出两款智能跑鞋。红米Note2陷换屏门;因发布违法广告几次被立案调查。

2016年,发布小米5、小米5s、小米5s Plus、小米笔记本Air、小米Note 2、概念手机MIX;手机销量遇滑铁卢。小米净化器陷质量门,红米Note3手机陷变砖升级门。

开始,小米的成功,一是在于准确把握了市场需求,二是创造了全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2011年时,苹果、三星等品牌垄断了高端市场,中华酷联等国产手机厂商则集中角力低端市场和运营商定制市场,小米依靠低价的高性能智能手机急剧地赢得了人气。小米打破传统销售渠道,独辟蹊径,避开了巨额的渠道费用和广告费用,利用低成本的互联网营销迅速地占据了市场。在2012年至2014年间,小米手机的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2296%、160%、226%。2014年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小米估值高达450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最值钱的未上市公司之一。而后,画风就变了。2015年小米手机的销售量超过7100万部,但这与1亿部销量、160亿美元营收的目标相去甚远。2016年,前两个季度小米手机的出货量分别同比下降26%、38.4%。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集中精力才能办大事。讲故事讲多了恐怕就真成故事了。毕竟,容易得来的失去也容易,失去的再找回来就难了,比如品牌的美誉度,比如消费者的忠诚度……

现如今的小米科技公司,被讥笑成“小米百货公司”,“为发烧而生”的小米真的“发烧”了。小米平板、小米电视、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血压计等等都还说得过去,但插线板、闹钟、箱包、雨伞诸如此类似乎就显得太不务正业了吧。自2014年估值达到巅峰后,小米的处境可谓内忧外患,小米手机神话迅速走向破灭。个人认为,个中原因有三:一是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其互联网营销模式被友商复制,竞争同质化、白热化,生存空间被挤压。二是技术专利储备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的速度和体量引起了苹果、三星、高通等国际大佬的警惕,遭受上游厂商的卡脖子式围剿。三是过分依赖互联网、缺乏实体的支撑,难经风雨的考验,仅依靠营销主导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四是饥饿营销模式,低估了消费者的智商、高估了消费者的耐心。

当然,小米像是也在努力改变。从博通、英特尔、微软手中购得近2000件专利。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提交专利申请。小米和大唐旗下的联芯科技成立了松果科技并推出了松果CPU。加快线下自营店的建设等等。小米谋求变局的策略是可嘉的,但是,值得担心的是,小米是否有直面超乎想象的困难的勇气?更为值得担忧的是,小米是否是真心想沉下来做实业?别不是这些又是为忽悠投资者而耍的把戏?

六、乐视(LE)

乐视视频,成立于2004年,创始人贾跃亭。致力于打造基于视频产业、内容产业和智能终端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完整生态系统,被业界称为“乐视模式”。乐视垂直产业链整合业务涵盖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应用市场、电子商务、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等。旗下公司包括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移动、乐视影业、乐视体育、网酒网、乐视控股等。

贾跃亭,乐视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CEO。2003年创建西伯尔通信。2004年西伯尔的网站部分拆出来成立乐视网。2006年西伯尔在新加坡上市,贾跃亭拿回1亿多元。2009年共同(与谁?算了,还是不要说了,请自行百度,那是另外一个故事)发起创建了私募机构汇金立方,募集资金并投资乐视。2010年乐视成功在创业板上市。2012年汇金立方完全退出乐视,套现超过2亿元。在贾跃亭的领导下,乐视通过一场一场的发布会,发布了一款又一款长期停留在PPT上的“创新产品”,一次次地拉升它的股价,然后再一次次地突然停牌。这些都是作为概念包装高手和国内证券市场运作高手的贾跃亭的独门绝技。2016年胡润百富榜,贾跃亭以420亿财富排名第31位。

2004年,乐视网成立,目前乐视网影视版权库涵盖100000多集电视剧和5000多部电影。

2010年,乐视网国内创业板上市。

2011年,乐视影业成立,出品、发行影片,为提供从线上到线下观影及增值服务。

2011年,网酒网成立,垂直整合的葡萄酒生态系统。

2012年,乐视致新(乐视TV)成立,主推超级电视、乐视盒子、乐小宝、蓝牙耳机等产品。

2012年,乐视投资成立,是乐视网集团旗下的专业投资平台。

2013年,收购花儿影视,一家集投资、策划、制作、发行于一体的专业性影视制作公司。

2014年,在体育频道基础上成立乐视体育,以体育内容传媒业为核心,聚合了全网赛事版权资源。

2014年,乐视移动成立,主要业务为研发、生产手机和移动电话。

2014年,乐视云计算成立,既服务自身业务发展,同时还为各行各业提供视频云计算服务。

2014年,宣布打造超级汽车,即乐视“SEE计划”。

2015年,宣布战略投资电桩公司,共同开展充电桩业务的拓展。

2016年,乐视网正式更名为乐视视频,公布全新Logo;宣布以1亿元冠名北京国安乐视队,20亿美元收购美国顶级智能电视生产商Vizio公司;9亿人民币增持酷派股份至28.90%,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超级电视: 2009年底第一款乐视盒子Letv-818上市;2013年发布第一代超级电视X60/S40;2014年发布第二代Max70/X60S/X50 Air/S50 Air/S40 Air;2015年发布第三代Max65/X55Pro/X55/X50/X43/X40;第四代uMax 120/ Max 70/ Max 65 cuvred ;2016年发布第四代uMax 85/X55/X43、X40/X50Pro/X50/X50中超版/X65 Curved /Max65 Blade /X43 pro/X65。( 注:uMax代表巨幕系列、Max代表分体系列、X代表超、全高清系列)。超级电视举旗“两倍性能,一半价格” ,“硬件收入+内容收入+应用分成+终端广告”四重收入来源,在销售价格上实现高性价比。超级电视2013年7月上市,2015年销量突破500万台,2016年11月乐视致新总裁梁军宣布,销量近900万台。

超级手机:2015年发布乐视超级手机1/1Pro/Max/ Max蓝宝石版/1s;2016年4月发布Le2/Le2 Pro/Max2,9月发布乐Le3,10月发布Le pro 3/Le s3 。Le Pro3成为当时全球首款量产上市的高通骁龙821手机。乐视移动对外宣布,超级手机自2015年5月上市,2016年1月销量破500万,5月破1000万, 11月破2000万。其增长速度着实让业界感到惊讶,但是,另外存在的一个现实是:LePar体验店普遍亏损,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超级汽车:超级汽车 “LeSEE”, SEE代表“乐视超级电子生态”(Super Electronic Ecosystem),目标是复制乐视生态垂直整合的成功模式重新定义汽车。通过完全自主研发,打造超乎想象的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建立汽车互联网电动生态系统。使中国汽车产业弯道颠覆欧美日韩传统巨头,有效解决城市雾霾及交通拥堵,让人人都能驾驶超级汽车呼吸纯净空气,号称是“完整的汽车生态系统”。 2015年,与北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布电动汽车EU260乐享版。与阿斯顿·马丁宣布共同启动研发项目。2016年,与互联网电动车公司Faraday Future达成战略合作。与北汽、比亚迪和东风正式签署了ecolink合作协议。与广汽、众诚汽车保险达成战略合作。首轮10.8亿美元融资完成。

看上去,一切似乎都那么美好!似乎乐视视频正在上演一部好莱坞大片,气势恢宏;似乎贾跃亭在布局一盘很大的棋,场面震撼;似乎乐视已然全面 “超越”同道中人小米。还是那句民谚——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乐视超级电视目前的成功与当时的小米手机极像,迅速聚集了大批的粉丝拥护左右。如果好好坚守住电视这块阵地,深耕细作,也许就是不错的选择,偏偏没有克服野心膨胀。随着后来终端等业务的飞速发展,乐视网资金链一次次紧张,只能依靠一轮又一轮的再融资暂时缓解,伴随的是泡沫越来越大。高昂的供应链成本、现金流带来的是巨大的压力,欲罢不能的手机业务也不可能再轻言放弃,否则,乐视模式宣称的生态系统毛将焉附?超级汽车,毫无疑问那又是巨烧钱的一件事情……

江湖上,网友们对贾跃亭同志的超级手机、超级电视、超级汽车……什么都“超级”,已难掩反感之情了。自称其本人自愿永远只领取公司1元年薪,让人不由得想起了特朗普的一美元总统年薪(本来不要工资,但法律规定必须得拿一美元)。2016乐视生态全球年会上,贾跃亭一首《野子》,也让人不禁想起了万达王健林的《向天再借五百年》和恒大许家印的那场世纪篮球比赛。一场场PPT发布会,“PPT专家”的名号已有流传之势;一轮轮的融资,美国高官口中的庞氏骗局但愿只是美帝的无中生有。

关于乐视,有一陈年“乐事”久久不能相忘,翻出来大家乐一乐——

快播涉黄案中案:故事一开始,庭审中辩护人指乐视举报快播,两年多来的背锅侠腾讯终于“沉冤得雪”。后来,先是百口莫辩、最后开心地接受躺枪、卖薯片的那个乐事成了继任背锅侠,乐得省了大笔广告费。再后来,贾跃亭微博上发博“想念窦娥、心疼薯片”,声称自己也是背锅侠,乐视投诉的是盗版侵权、而非涉黄。故事的结尾,当然是快播不可避免地悲剧了。但是,亿万宅男痛失快播,痛定思痛,好像认定了乐视就是元凶。这笔账怕是要一直算在乐视头上了,乐视恐怕也希望此事永远不再被提起……

比起乐视,我更喜欢乐事,因为乐事更加真实。

七、魅族(MEIZU)

魅族科技,成立于2003年3月,总部位于珠海,董事长兼CEO黄章,总裁白永祥。魅族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国际一流性能和品质的电子产品。目前魅族已拥有“魅族PRO”高端品牌、“魅族MX”中端机型以及“魅蓝”子品牌三个产品系列。子品牌魅蓝并不仅仅是一个手机品牌,而是一个覆盖包括平板、智能电视、智能路由器、智能手表等穿戴设备的全终端平台品牌,主攻年轻人市场。旗下Flyme系统是魅族设计理念在软件更深层上的体现。魅族一直积极部署更为深入的海外市场战略,产品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乌克兰、以色列、捷克斯洛伐克、马来西亚、印度、印尼等国家和地区销售。

黄章,真名黄秀章,1976年出生于广东梅县。高一未完就被学校开除,当过厨师,做过搬运工。2002年出任珠海三肯公司总经理,领导这家VCD企业转战音响、功放及MP3市场,拿出了创新的产品,“爱琴”品牌取得了成功,但终因与其他股东经营理念上有分歧而离开了爱琴。2003年黄章卖出了爱琴的股份,创建魅族科技,任CEO。只用了三年时间,他带领魅族登顶国内MP3市场巅峰。2006年黄章预见了MP3行业的衰势,转而投身智能手机市场。经过又一个三年,2009年正式推出M8智能手机,大获成功,甚至受到粉丝的追捧。2010年他开始淡出公司的经营,将繁杂的日常工作交给CEO白永祥,自己专注于产品设计和体验。2014年黄章重回魅族公司任CEO兼魅族手机设计师。黄章对技术有一种迷恋,有“技术狂人”称号。经常在论坛出没,对用户的问题相应很快。性格直率,强硬粗暴,对异见者动辄斥以“滚”、“请绕道”、“请离开”,甚至骂脏话;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不注重在媒体上的宣传。这个神秘、低调、不愿在媒体露面却喜欢泡魅族论坛的客家人更像是一个简单的消费电子超级玩家、而非企业老总。

2003年,魅族的第一款MP3随身听产品MX上市。魅族的网站和论坛开通。

2004年,推出成名作E2,可更换各色金属外壳,加入了TXT电子书功能。

2005年,推出 E3、 E5。

2006年,推出miniplayer,采用触摸屏和外观无螺丝设计,广受好评。

2007年至2008年,魅族首款智能手机M8一直都处在研发和测试之中。

2009年,M8正式在全国发售。正式停产MP3,全面投入手机研发和生产。

2011年,M9首发。

2012年,推出的MX;智能手机操作及云服务体系Flyme1.0面市;发布MX2及Flyme2.0。

2013年,发布MX3、Flyme 3.0。

2014年,发布MX4、Flyme4.0、MX4 Pro。正式发布全新的子品牌魅蓝及首款产品魅蓝note。与阿里巴巴、苏宁云商战略合作;完成首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0亿元、公司估值逾 200 亿人民币。

2015年,发布MX5、Flyme 5;推出全新高端子品牌PRO及首款产品魅族PRO5。正式发布魅蓝Note、魅蓝2、魅蓝Metal、Note2。与京东战略合作;魅族科技获阿里巴巴5.9亿美元投资。

2016年,发布魅族PRO6、PRO6S、PRO6 plus、MX6及Flyme6;发布魅蓝5、Note3、魅蓝3、魅蓝3s、魅蓝E、魅蓝Max、魅蓝U10、魅蓝U20、魅蓝X、魅蓝Note5。

在魅族的成长经历中,创造了国内MP3历史上多个“第一”,成功地成为了国产MP3高品质的代表。转战智能手机行业后,集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于一身。打造出了多款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如M8、M9、MX等。产品出现瑕疵,极具诚意地直接换新机,也紧密团结了一大批忠诚度极高的“煤油”。 魅族对技术和体验的不懈追求也是值得人们尊敬的。这些特质塑造了魅族不同于其他厂商而特具的气质。

多年来,魅族公司给人感觉是一家个人色彩浓重的私人企业,黄章 100% 控股,多次拒绝外来投资。2014年黄章宣布重回魅族任CEO后,在内部讲话中黄章表示魅族将引入投资,采取员工股票和期权激励制度,吸引更多人才,并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加大市场推广,将加快公司上市计划。这个转变是显著的。从拒绝捆绑资本的“炸弹”,到2014年首轮20亿元融资,再到2015年再次融资6.5亿美元,再后来起心启动IPO上市。这是黄章后知后觉的警醒,还是吃了后悔药的大彻大悟?有着敏锐嗅觉的黄章是否隐隐觉察到了什么?

魅族这两年有些让人看不懂了。2014年,魅族智能手机出货量仅有440万台。2015年魅族的销量接近2000万部,亏损10亿元。2016年全年魅族发货量达到了历史性的2200万台,略盈利。这些数据表面上看来是华丽的,增长是喜人的,但是2016年2200万台发货量中2000万台是“魅蓝”,中高端的魅族MX和PRO系列的销量占比不足10%。不做广告的魅族,其弹幕广告在2016央视春晚凑了一把热闹。仅2016年一年,魅族居然发布了14款手机。不再坚守单品策略,这个可以理解,如果抛弃了对技术的一贯敬仰,这样的魅族还是以前人们夸赞的那个MEIZU吗?

以上总总,魅族“稳增长,创利润,挺进IPO”目标中,最后的那个恐怕才是最终目标?嗯......也许吧!以前买MEIZU手机的煤油们,以后会买魅族股票吗?呵呵......也许吧?

说个小故事吧:

黄章与雷军的无间道——

黄章与雷军,一个是高一未读完就被学校开除的差生、一个是仅用两年就修完大学全部课程的高材生,一个避开公众视界、一个生活在聚光灯下。反差极大的两人,因当时同在一个城市珠海及对手机有同样的极客热情,黄、雷曾惺惺相惜,私交甚好,俩人经常一起谈论手机与数码产品。

在中国,曾被称之为“中国的乔布斯”的,雷军不是唯一的一个,也绝不是最早的一个。由于黄章对苹果的理解较早较深以及对技术方面的极致追求,“黄布斯”的名号早年已在论坛中叫响。比起后来的“雷布斯”,“黄布斯”出现虽然早得多、但知悉范围却要小,只因那时的互联网覆盖远不如今罢了。开通网站和论坛、手机粉丝营销方面,黄章也是开先河之人。对于UI之于手机的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的认识,黄章也几乎是国内最早的那一个。

早年雷军曾找过黄章想投资魅族。对雷军投资一事,黄章在公司内部员工交流会上确认,雷军曾希望出价几千万元购买魅族30%的股份。当然,黄章没同意。当年,雷军在微博上声称自己也是“煤油”,对M8也是大加赞赏,表示“期待M9”等等。然而雷军创办小米后,两人关系急转直下。黄痛斥雷剽窃抄袭。“我并不怕他,只是恶心他。曾经以天使投资人身份利用高新区领导关系接触我套取魅族的商业秘密。从整体理念到手机如何做为何这样做,开发流程到供应商选择,生产和销售,公司状况和计划到核心人员介绍和接触及财务报表......在他一次次的诚意和领导好心敦促下我完全被进了圈套。所以请不要在此谈论他们,还我清静,拜托。”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另一个珠海人,格力董明珠的著名的“小偷、骗子”的评价言论。面对如此露骨的指责,雷军好像也从来也没有进行过回应。从上到下,“煤油”们和“米粉”们似乎也是水火不容,经常相互对骂。黄章在魅族论坛封杀一切关于小米手机的言论,“不愿者请离开,勿在此烦扰”。

八、酷派(Coolpad)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是智能手机、移动数据平台系统及增值业务运营开发商及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酷派集团(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原名中国无线科技, 2014年更现名)是其全资附属子公司。“宇龙酷派”是其手机品牌。在北京、西安、东莞设有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构造辐射全国的产业支持体系。2012年时曾拥有员工10000余名,在全国50个重点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经销商网络,产品远销东北美、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深圳市酷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酷派集团控股子公司,运营管理其旗下高端时尚手机品牌——ivvi,专注于高端时尚手机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993年,公司成立进入寻呼领域。

1999年,正式进入手持终端领域,开发基于寻呼网的PDA产品。

2002年,转型进入手机的研发领域。

2003年,推出中国第一款CDMA1X彩屏智能手写手机。

2004年,推出首款世界风智能双模手机酷派858。

2005年,推出全球第一款CDMA/GSM双模双待智能手机酷派728。

2008年,宇龙通信双待机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全面进军3G终端市场,推出系列G3明星产品。

2010年,推出首款双模双待旗舰互联网手机酷派N900。

2011年,继续走技术创新路线,全线产品覆盖,打造民族品牌。

2012年,销售额突破百亿,首款4G手机突破北美市场,国内整体市场份额进入前三。

2014年,宣布与奇虎360合作,把旗下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大神”剥离出来成立合资公司奇酷科技。

2015年,6月,酷派出售18%股份给乐视网,交易约合3.52亿美元,成为酷派的第二大股东。9月, 奇虎360公司增持奇酷股份至75%,成为奇酷的第一大股东。

2016年,乐视以10.47亿港元增持酷派股份至28.9%,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以2.72亿元的价格出售酷派移动80%股份给深圳超多维。

作为国内最早进军智能手机行业的酷派,在郭德英的带领下,自2002年进入智能手持终端研发制造,经过十多年来的潜心修炼,酷派形成了强大的软件、硬件研发实力。先后推出中国首款 CDMA1X 手机酷派 688、全球首款双卡手机酷派828、全球首款双模手机酷派858、全球首款双模双待机酷派728等领先产品。再者,凭借多年来与运营商结下的良好的关系,成为了国内电信运营商的第一批合作伙伴,获得了高额的运营商补贴,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增。至2012年,酷派国内整体市场份额进入行业前三,与中兴、华为、联想并称为“中华酷联”。 到了2014年,国资委要求运营商大幅削减营销补贴,酷派手机遭受重挫。在此后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结盟奇虎、并入乐视,引狼入室、出卖自己,酷派最终走向了不归路。

酷派、奇虎360、乐视之间的那场血雨腥风的“三角畸恋”——

在2012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后,为寻求新的出路,达成“未来三年销售额突破300亿”的目标,酷派推出了互联网千元机品牌“大神”,面向社会渠道的“ivvi”品牌。但是,此时的市场竞争已是极其的惨烈,2013—2014年,酷派的日子越发的难过,酷派急于摆脱这样的困境。

另外一方面。周鸿祎,这位3721上网助手的缔造者、雅虎(中国)前总裁,在互联网行业中赚了大钱的大佬转身成为天使投资人,2011年成功推动奇虎360登陆纳斯达克。多年来,他一直是话题人物,江湖上“树敌”颇多。对敌雅虎、瑞星、金山、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等,颇具争议的周教主在网上留有一段又一段的撕逼好戏。在那时“全民做手机”的某一年里,周鸿祎也决定要“造手机”了。2012年高调宣布与华为合作“360特供机”,终因遭到华为内部的激烈反对而不欢而散。但老周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周鸿祎后来还陆续找了阿尔卡特、海尔、TCL合作,皆不温不火。后来,周鸿祎瞄上了酷派,看重其在智能手机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等资源。2014年12月,奇虎360与酷派宣布达成战略联盟,把酷派旗下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大神”剥离出来,成立合资公司奇酷科技。奇虎360将持有奇酷45%的股权,后增持至49.5%。

另外的一个主角,乐视贾跃亭登场了。贾跃亭当然也是觊觎酷派的硬件和生产线优势。2015年6月。酷派集团发布公告称出售18%股份给乐视网旗下公司,成为酷派第二大股东。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与乐视互为竞争对手的360,“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撕逼大战再次爆发,紧接着的是屠杀。周鸿祎怒了:“谁在我背后捅刀子试图screw我,我的原则是一定fuck回去。”“我这个人从来不说大话空话不吹牛逼,我说了的事情一定会做,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宁可玉碎,同归于尽,所以我说了,谁拦我做手机我就干死谁,这不是威胁,更不是恐吓,我说了就会做到,至于有人扬言要弄死我,我一直等着呢”。酷派副董事长蒋超通过微博大骂“只要你有爱,你就不怕在流浪的路上孤独,如果你已经没有任何的爱,你只是个充满仇恨的畜生,那就只有让你万世在畜生道里轮回吧。”“我的6000多酷派兄弟姐妹们,难忘我们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打下的雄伟江山,我们已把酷派当成是自己的家庭,在今天我们要紧密团结,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将不会畏惧击败邪恶的任何力量,取得胜利,记住,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是6000多个家庭和1个多亿消费者,我爱你们,让我们战斗吧”。乐视则发声力挺酷派。2015年9月,奇虎360宣布,将行使卖出期权,要求酷派以两倍的价格(约合14.85亿美元)从奇虎360手中收购酷派电商的49.5%股份。否则,360可以以认购股价的一半(约合2.29亿美元)收购酷派在奇酷所有的50.5%的股权。对酷派来说,这显然是无法接受、也无力达成的条件。

硝烟散去,酷派成了待宰羔羊。最终,奇虎360增持奇酷股份至75%,成为奇酷的第一大股东,有权委任总共4名董事中的3名,“大神”品牌被奇酷收购,奇酷手机更名“360手机”。乐视以10.47亿港元增持酷派股份至28.9%,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贾跃亭获任酷派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酷派成为乐视控股子公司。

故事还没结束。2016年12月,深圳超多维公司以人民币2.72亿元收购酷派移动的80%股份。股权变更后,酷派移动不再附属于宇龙通信,新公司名为ivvi公司,超多维董事长戈张出任新公司董事长,而酷派集团总裁李斌为新ivvi公司CEO。

九、华为(HUAWEI)

要讨论华为手机,必先了解华为技术。

(一)华为技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7年成立于深圳。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在全球建设了1,500多张网络,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另5家?在美国。为什么不进?因为美国人“闭关锁国”),帮助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实现联接。华为现有员工17.6万名(其中外籍员工3.4万余名),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华为的营收达到3950亿元人民币,增速超过30%,轮值CEO徐直军在2017年新年献词中提到,预计2016年营收将超过5200亿元,增长32%。

华为现有四大基地——①华为全球总部设在深圳坂田基地(6万人,2460亩);②华为终端总部(含南方工厂)设在东莞松山湖基地(1.9万人,3000亩);③华为中国区总部设在廊坊生产研发基地(1万人,1000亩);④华为企业网总部(含苏研所)设在苏州基地(完全建成后可容纳2万人,650亩)。除此之外,2016年年底华为与江苏省签署战略协议将在昆山建立一个庞大的生产基地(面积、用途暂时未知)。

华为2010年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排名为第397位,2011年第352位,2012年351位,2013年第315位,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2014年第285位,2015年第228位,2016年第129位。华为在BrandZ全球100个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2015年第70位,2016年第50位。

华为总裁是任正非,董事长是孙亚芳,CEO由三名副董事长胡厚崑、徐直军、郭平轮流担任,轮值期为6个月,依次循环。公司架构主要有(一)集团职能平台:相当于是公司的机关,包括人力资源、财经、企业发展、战略Marketing、质量与流程IT、法务等部门。(二)产品与解决方案组织:产品规划、开发交付和产品竞争力构建。(三)三个业务集团:①运营商BG和②企业BG③消费者BG。(四)区域组织:地区部、代表处。(五)2012实验室:研发组织。(六)华为大学:培训机构。(七)首席供应官:供应链、采购、制造。(八)内部服务。

1987年,华为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90年,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

1992年,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

1994年,开发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5年,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

1997年,推出无线GSM解决方案。

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

1999年,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

2000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海外市场销售额达1亿美元。

2001年,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非核心子公司Avansys卖给爱默生。在美国设立四个研发中心。加入国际电信联盟(ITU)。

2002年,海外市场销售额达5.52亿美元。

2003年,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华为三康(H3C),专注于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

2004年,与西门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鼎桥通信,开发TD-SCDMA解决方案。获得荷兰运营商Telfort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的合同,首次实现在欧洲的重大突破。

2005年,海外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与沃达丰签署《全球框架协议》,正式成为沃达丰优选通信设备供应商。成为英国电信(简称BT)首选的21世纪网络供应商,为BT21世纪网络提供多业务网络接入(MSAN)部件和传输设备。

2006年,以8.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H3C公司49%的股份。与摩托罗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发UMTS技术。推出新的企业标识。

2007年,与赛门铁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华为赛门铁克,开发存储和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与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华为海洋,提供海缆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成为欧洲所有顶级运营商的合作伙伴。被沃达丰授予“2007杰出表现奖”,是唯一获此奖项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出基于全IP网络的移动固定融合(FMC)解决方案战略,帮助电信运营商节省运作总成本,减少能源消耗。

2008年,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首次在北美大规模商用UMTS/HSPA网络,为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Bell建设下一代无线网络。移动宽带产品全球累计发货量超过2000万部,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全年共递交1737件PCT专利申请,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在2008年专利申请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专利数占全球10%以上。

2009年,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成功交付全球首个LTE/EPC商用网络,获得的LTE商用合同数居全球首位。率先发布从路由器到传输系统的端到端100G解决方案。得IEEE标准组织2009年度杰出公司贡献奖。获英国《金融时报》颁发的“业务新锐奖”,并入选美国Fast Company杂志评选的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主要产品都实现资源消耗同比降低20%以上,在全球部署了3000多个新能源供电解决方案站点。海思发布四核手机处理器芯片K3V2。

2010年,全球部署超过80个SingleRAN商用网络。在英国成立安全认证中心。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节能自愿协议。加入联合国世界宽带委员会。获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度公司创新大奖。超越了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2011年,发布GigaSite解决方案和泛在超宽带网络架构 U2Net。建设了20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2000 万部。以5.3亿美元收购华赛。整合成立了“2012 实验室”。发布HUAWEI SmartCare 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囊获6大LTE顶级奖项。

2012年,在芬兰新建研发中心,并在法国和英国成立了本地董事会和咨询委员会。在3GPP LTE核心标准中贡献了全球通过提案总数的20%。发布业界首个400G DWDM光传送系统,在IP领域发布业界容量最大的480G线路板。和全球33个国家的客户开展云计算合作,并建设了7万人规模的全球最大的桌面云。推出的Ascend P1、Ascend D1四核、荣耀等中高端旗舰产品在发达国家热销。

2013年,全球财务风险控制中心在英国伦敦成立;欧洲物流中心在匈牙利正式投入运营。发布5G白皮书,积极构建5G全球生态圈,并与全球20多所大学开展紧密的联合研究; 400G路由器商用方案得到49个客户的认可并规模投入商用;率先发布了骨干路由器1T路由线卡,以及40T超大容量的波分样机和全光交换网络AOSN新架构。LTE商用部署进入了全球100多个首都城市,覆盖九大金融中心。发布敏捷网络架构及全球首款敏捷交换机S12700。 Ascend P6实现了品牌利润双赢,智能手机业务获得历史性突破,进入全球TOP3,华为手机品牌知名度全球同比增长110%。

2014年,在全球9个国家建立5G创新研究中心。承建全球186个400G核心路由器商用网络。为全球客户建设480多个数据中心,其中160多个云数据中心。全球研发中心总数达到16个,联合创新中心共28个。在全球加入177个标准组织和开源组织,在其中担任183个重要职位。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7500万台。推出全球最小的运营级路由器——原子路由器(Atom Router)。海思发布四核麒麟910T、八核920、超八核925、928 CPU芯片。

2015年,以3898件企业专利申请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LTE已进入140多个首都城市,成功部署400多张LTE商用网络和180多张EPC商用网络。与欧洲运营商共同建设了全球首张1T OTN网络,与英国电信合作完成业界最高速率3Tbps光传输现网测试。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SDN架构的敏捷物联解决方案。发布了全球首款32路x86开放架构小型机昆仑服务器。智能手机发货超1亿台。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稳居全球前三,在中国市场份额位居首位。海思发布64位8核930、935、950 CPU芯片。

2016年,华为推荐的 PolarCode (极化码)方案,成为 5G 控制信道 eMBB 场景编码的最终解决方案。推出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智能手机销量达1.39亿部。携手格陵兰电信,在格陵兰岛部署100G海缆网络。发布面向5G承载创新技术X-Ethernet。华为携手LRTC发布全球首个4G网络IPTV商用业务。华为站点能效SEE通过国际电信联盟ITU-T认证,正式成为国际标准。携手LG U+完成面向5G三大应用场景(eMBB,uLLC,mMTC)外场测试。推出LTE灵活带宽组网方案Double Deck。华为发布GU@5MHz解决方案, 5MHz部署GSM和UMTS两张网络。发布全新融合视频解决方案Huawei Envision。发布CloudFAN面向云接入网解决方案。率先完成IMT-2020 5G推进组第一阶段5G关键空口技术验证和性能测试。海思发布955、960 CPU芯片。

超强的研发创新实力——

1.2012实验室

2012实验室,华为的总研究组织,总裁是李英涛。主要研究的方向有新一代通信、云计算、音频视频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主要面向的是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二级部门包括:①中央硬件工程院、②中央软件院、③中央研究院、④海思。“2012实验室”在全球建有16个研究所,其中8个位于国内、8个则位于国外。诺亚方舟实验室是2012实验室设在香港的一个分部,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展开研究,实验室主任由香港当地大学教授出任,并聘用了全球各地区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工作。

(1)8个海外研究所

①欧洲研究所,总部设在慕尼黑,在德国(柏林、达姆施塔特、纽伦堡、华尔道夫、杜塞尔多夫)、意大利(米兰、都灵)、法国(巴黎、索菲亚科技园、布洛涅)、英国(伦敦、布里斯托、伊普斯维奇)、比利时布鲁塞尔、芬兰(赫尔辛基、坦佩雷)、爱尔兰(都柏林、科克、阿斯隆)等地设有18个研究机构和19个联合创新中心。欧洲所在华为全球的研究所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拥有5G研究的重量级团队,其法国数学研究中心是华为两大数学中心之一。

②俄罗斯研究所,独立于欧洲研究所,华为两大数学中心之一,用数学实现质的突破,用算法赋予产品“灵魂”。该研究所曾在3G和2G算法层面有着巨大突破。俄罗斯研究所包括7个“能力中心”,以此集结当地的基本算法领域人才。这7个能力中心分别是:非线性能力中心、算法工程化能力中心、最优化能力中心、信道编译码能力中心、信源编解码能力中心、大数据分析能力中心、并行编程能力中心。位于莫斯科。有200余名本地专家和中方员工。

③加拿大研究所,是5G核心竞争力研究中心,分布于渥太华、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滑铁卢四个城市。

④日本研究所,主要从事材料研究工作,分布于东京、横滨。

⑤印度研究所, 1999年在班加罗尔成立了华为在中国以外区域的第一个研究中心,专注于软件交付。现有超过3000个印度工程师。

⑥美国研究所,承担着华为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开发新产品的使命。专注于系统架构设计,关注标准的发展、基础专利的产生和技术的创新,制定产品的路标及演进计划。位于达拉斯及硅谷。

⑦华为瑞典研究所,2000年成立于有瑞典硅谷之称的Kista,是华为在欧洲建立的第一个研发中心。聚焦于无线工程技术突破。在斯德哥尔摩、哥德堡有研发办公室。

⑧土耳其研究所,2009年成立于伊斯坦布尔,主要致力于为全球市场提供软件解决方案。

(2)8个国内研究所

①北京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占地670亩。聚焦数据通信的研发,业务范围包括IP研发、手机核心研发、高端研发。目前有8000多名研发员工。

②上海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占地410亩。承担无线网络,无线终端集成芯片和软硬件平台的研发,包括无线网络设备、终端旗舰智能机、海思移动芯片产品以及新能源等业务。目前员工约1万人。

③西安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占地420亩。研发业务涵盖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固定网络、接入网络、终端等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拥有三大研发中心(西安全球交换技术中心、西安智能终端中心、西安海思半导体研发中心)。已形成了FBB固定网络、MBB移动网络、云计算、终端四大业务领域,并且是2012创新实验室研发基地。目前员工总数超过1万人。

④南京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占地680亩。专注于业务软件,数据通信两大领域的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业务涉及电信软件研发、企业网络研发、IP能力研发等。目前拥有9000余名员工。

⑤成都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占地460亩。聚焦光传输、无线通信及芯片研发,致力于发展成为传送网、无线通信和存储三大业务领域的全球一流研发中心,为全球客户交付具有最具竞争力的光传输、微波、无线及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拥有8000余名员工。

⑥武汉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占地430亩。聚焦网络、终端领域研发。WiFi路由器、平板PC等产品的主要研发中心。业务范围包括光能力研发与终端研发等。传送网波分产品连续10年全球份额第一;家庭终端领域收入增长迅猛,平板领域市场份额全球第三。目前员工5000人。

⑦杭州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占地540亩。承载企业通信,无线基站平台、中央软件部、中央硬件部和创新工程中心,提供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目前员工约2000人。

⑧苏州研究所,成立于2012年,是华为最年轻的研究所。主要关注企业网、WLAN、敏捷控制器(SDN)、ODL控制器、企业通信、eSDK、行业融合解决方案等多项业务。目前有研发人员700余名,完全建成后(与企业网总部一起)将容纳2万名员工。

(3)N个科学家人名实验室

①香农实验室:为公司ICT产业智能化发展趋势储备认知相关关键技术、算法,并为相关产品提供智能服务和智能特性,在信息存储、分布式计算、软件定义等方向紧跟业界前沿研究。

②高斯实验室 :打造业界领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③谢尔德实验室 :以网络安全、终端安全、云虚拟化安全、密码算法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实验室。

④欧拉实验室 :自有操作系统研发中心。

⑤图灵实验室 :嵌入式处理器内核架构研究部门。

⑥瓦特实验室:致力于新型储能技术的研究。

2.研发投入

华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有8万名,占公司总人数45%,仅博士就有近1万名,其中不乏世界顶级科学家 ;2015年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596亿元,占总收入的15.1%,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 2400亿元,2016年预计超过100亿美元。

欧盟委员会发布“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德国大众以136.1亿欧元投资居首,韩国三星电子125.3亿欧元列第2,美国英特尔111.4亿欧元排第3,中国华为以83.6亿欧元的投资额位列全球第8位(是首次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前十的中国企业),中兴通讯、中石油、中国铁总、百度、中国中车分别位列第65、79、91、93、96位。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2014年,华为以3442件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企业申请量第一;2015年,华为以3898件专利申请量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华为加入了300多个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开源社区, 担任超过280个重要职位, 在IEEE- SA、ETSI、WFA、TMF、OpenStack、Linaro、OASIS和CCSA等组织担任董事会成员。2015年提交提案超过5,400 篇,累计提交提案43,000余篇。

神秘低调的领袖——

任正非,出生于1944年10月25日,华为总裁。父母是乡村中学教师,中、小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毕业后就业于建筑工程单位。1974年为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化纤总厂,应征入伍加入承担这项工程建设任务的基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无军衔。在此期间,因作出重大贡献,1978年出席过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出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3年随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而复员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工作不顺利,转而在1987年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1988年任华为公司总裁至今。2001年之后,任正非任命洪天峰为公司的COO(首席运营官),具体负责公司的日常业务,从中抽身出来,更多地去思考华为的未来。洪天峰、纪平、费敏等元老现已离职或退隐,任正非仍带领华为在战斗。

引领着华为这艘巨型航母破浪前行的,就是这位睿智、风趣、可爱的老头——一位企业经营的思想家、战略谋划导师、教父级的企业家、神秘低调的老者。

从1988年创办华为,任正非几乎从未接受过任何媒体的正面采访,从不参加评选、颁奖活动和企业家峰会,甚至连有利于华为品牌形象宣传的活动,他都一律拒绝。直至2014年,在出席华为“蓝血十杰”管理人员表彰会后,才首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他说:“我见媒体,都是公共关系部逼的。”然而,时间进入2016年,“72岁高龄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独自乘坐机场摆渡车”、“ 任正非独自在上海虹桥机场排队等出租车”、“任正非和华为普通员工一样,在华为食堂中排队吃饭”接连几件小事,刷爆微信朋友圈。似乎一夜之间画风突变,一向低调的任正非俨然成为“网红”。 “我没有使用微信、微博,也没有朋友圈。”“我为什么不见媒体,因为我有自知之明。见媒体说什么?说好恐怕言过其实;说不好别人又不相信,甚至还认为虚伪,只好不见为好。因此,我才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不比优点少,并不是所谓的刻意低调。”——这样看来,“被网红”是个绝对的“被网红事件”。公司内部流传的更多的是他不少的幽默段子。

70多岁的任正非依然酷爱学习,出差必带书,爱读书,读书速度也很快。他从未停止过思考,10多年来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时刻的危机意识一次次挽救了华为,华为文化基因很多来自任正非。“廿几年来,我写了多少文章,除了在欧盟的发言,全部是我思考和执笔的,完全代表我的心声”—— 《致新员工书》《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在自我批判中进步》《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我的父亲母亲》《北国之春》《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太平洋》《华为的冬天》《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一江春水向东流》《春风送暖入屠苏》《坚持为世界创造价值 为价值而创新》《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华为还担不起世界领袖的担子》《前进的路上不会铺满鲜花》《让胜利旗帜高高飘扬》......他的讲话、他的文章都是那么高瞻远瞩、充满哲理和激情,一篇篇文章传递的是丰盈的前瞻思想和他的管理哲学。《致新员工书》自1994年以来(2015年修订),一直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被作为教材使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我的父亲母亲》《北国之春》《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太平洋》《华为的冬天》《天道酬勤》《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这些名篇都是中国企业家争相学习的文章。

从军经历留存的军人作风深深地影响着他,这也体现在了他对公司的治理中。“大队集训”“思想骨干”“农村包围城市”“呼唤炮火”“一线作战”“随军家属”“少将连长”“重装旅”“华为蓝军”“ 训战结合” “上甘岭”“冲锋”“蓝血十杰”“干部八条”“饱和攻击”等等军队色彩浓重的术语经常见诸其文章讲话。中国企业界军人出身的老总有不少,如王健林、柳传志、王石、任志强,但能把军队优良作风移植融入企业文化的,任正非无疑是最成功的那个。

他谦逊朴实。“由于公司是集体领导,许多成功的事,大家不知道帽子该戴在谁的头上,就摁到我的头上了,其实我头上戴的是一顶草帽。”“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了,为什么?中国13亿人民,我们这几个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你那几个企业好好去发豆芽,把豆芽做好,我们13亿人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我们就是伟大祖国。”“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华为内部署名“泥瓦客”的一名海龟程序员,从组织、流程、环境、工具四个方面痛斥在华为做研发的不易,写了篇名为《华为该炸掉研发金字塔的时候了》的文章,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内部讨论。任正非看完所有人的讨论后,签发了一封总裁办邮件,把文章和大家的讨论贴出来,告知全司。

孙亚芳,生于1955年,华为董事长、法人代表,若是从法律意义上讲,她是华为的一把手。1982年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在新乡国营燎原无线电厂工作,任技术员。1983年在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工作,任教师。1985年在北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工作,任工程师。1989年加入华为,先后担任市场部工程师,培训中心主任,采购部主任,武汉办事处主任,市场部总裁,人力资源委员会主任,变革管理委员会主任,战略与客户委员会主任,华为大学校长等,自1999年起任公司董事长。在华为内部有“左非右芳”之说,然而外界对她的了解似乎并不比任正非多多少。她一手缔造了华为市场体系、人力资源体系,为华为高速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任正非的赏识与尊重。因此任正非提议孙亚芳做董事长,负责外部的协调,自己专心做内部管理。《福布斯》2015中国商界女性排行榜孙亚芳蝉联榜首,董明珠、王凤英居二、三位。

4.强大的企业文化——

小白们可能会认为华为就是一家突然冒出来的山寨小公司,根本不知道华为的强大。稍有了解的人会认为华为的强大,在于它超强的研发实力。其实不尽然,华为真正强大的是它的文化——

“聚焦、创新、稳健、和谐”“狼性”“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自我批判”“让听得到炮声的人能呼唤到炮火”“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战略聚焦,厚积薄发”“质量是我们的自尊心”“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的电子和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聚焦在主航道,抵制一切诱惑”“不让雷锋吃亏”“在华为公司的前进中,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能够阻止我们的,就是内部腐败。最大的竞争者就是我们自己。”“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这些集中体现在华为的管理大纲《华为基本法》中。强大企业文化驱动华为滚滚前进,一步一步成为中国最大的全员持股的民营企业,成为中国几乎唯一一家能与欧美巨头分庭抗礼、一较高低的高科技公司。

华为在公司文化氛围营造方面,也是独具特色:四大出版物——聚焦技术和客户化解决方案的杂志①《华为技术》、分享全球运营商商业成功的杂志②《营赢》、聚焦当前热点ICT技术、面向全球企业市场的中高端客户、渠道伙伴、业界专家等发行的③《ICT新视界》、体现华为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的报纸④《华为人报》,凝聚了员工、拉近了客户;华为人的沟通家园⑤“心声社区”——是员工交流、学习、分享、求助、倾诉、发泄的一块自由之地,也是公司倾听员工真实的经历、想法、需求、关切的一个通畅之桥;还有⑥华为大学的内部培训和讲座......时时处处都积聚、传达着华为的文化,员工在这里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受到激励、血脉偾张、斗志昂扬,迸发出无尽的战斗力。

(二)华为终端

(终于讲到大家熟悉点的了)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余承东,隶属华为技术公司三大核心业务集团之一的消费者BG。终端公司又划分为①智能手机(华为、荣耀)、②移动宽带(上网卡、路由器等)、③家庭终端(平板电脑、笔记本、手表、手环、耳机、VR、机顶盒、电视盒子)等三块业务。

注:华为三大核心业务集团BG——

(1)消费者BG——主要面向个人/家庭用户,包括①华为终端公司;②终端云业务部;③消费者芯片(海思一部分)三部分。CEO是余承东。

(2)企业BG——主要面向的是企业/行业客户,①提供解决方案(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企业网络、企业无线、统一通信与协作等服务);②提供产品(交换机、路由器、无线局域网、服务器、存储、云计算、安全、接入网、传送网、网络能源、智真和视讯、视频监控、融合通信、联络中心、eLTE宽带集群、eLTE宽带接入、GSM-R、SDN 控制器、管理系统等)。总裁是阎力大。

(3)运营商BG——主要面向电信运营商客户,①提供解决方案(业务重构、运营重构、架构重构、网络重构);②提供产品(无线网络、固定网络、云核心网、电信软件、IT、网络能源);③提供服务(咨询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管理服务、管理客户体验服务、网络部署服务、客户支持服务、培训服务)。总裁是邹志磊。

小知识:*2016世界十七大电信运营商(为什么是十七大?因为进了世界500强才能称为大):

1、美国AT&T(收购了DirecTV);2、美国Verizon(收购了美国在线AOL);3、中国移动;4、日本NTT;5、德国电信;6、日本软银(收购了美国Sprint);7、美国康卡斯特Comcast;8、中国电信;9、英国沃达丰(收购了德国KABEL、西班牙Ono SA);10、西班牙电信;11、墨西哥美洲电信;12、Orange(原法国电信) ;13、中国联通;14、日本KDDI;15、英国电信(收购了英国EE);16、意大利电信;17、澳大利亚电信。

*英国O2已被李嘉诚和记黄埔收购。

*Orange其实最早是由和记黄埔1994年组建,后将其持有的44.81%的股,卖给了德国曼内斯曼。英国沃达丰为了得到orange,居然完成了敌意并购曼内斯曼,曼内斯曼惨遭肢解;但欧盟要求orange必须分拆,于是卖给了法国电信,作为条件,沃达丰作价新增持有法国电信股份。

哎……世界很乱,不能细讲……

2003年,成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手机业务部。

2004年,作为中国第一款WCDMA手机参加法国戛纳3GSM大会并现场演示。

2009年,在西班牙首次展示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U8220,并宣布与T-mobile合作推广。

2010年,在德国发布全球首款with Google的Android2.2普及型智能手机IDEOS。

2012年,在美国发布P1 S。

2012年,在西班牙发布D1 quad;联合沃达丰在英国发布Ascend G300。

2013年,在美国发布Mate、首款WP 8手机W1,在西班牙发布P2,在伦敦发布P6。荣耀品牌独立。

2014年,在美国发布Mate2,在西班牙展出MediaPad X1、G6等,在法国发布P7,发布Mate 7、G7。

2015年,在伦敦发布P8,发布麦芒4,在德国发布Mate S、G8,在上海发布Mate 8、WATCH。

2016年,在英国伦敦与徕卡发布P9、P9 Plus,在德国发布Mate 9、Mate 9 pro、Mate 9保时捷版。

在2012年之前,由于华为的业务主要是面向运营商和企业客户,并不直接面向大多数消费者,导致不关注通信行业的普通消费者一般也不知道华为。在面向个人推出智能手机、并逐步取得骄人成绩后,被慢慢认识,不过也只被认为是个手机厂商而已。所以,没有深入了解华为,不把华为手机放在华为技术的框架内,就妄谈华为,难免会贻笑大方;只谈华为手机、不知华为技术的,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华为在2003年时,开始生产3G手机,2006年,给运营商“贴牌”。2010年智能手机出货量300万部;2011年智能手机发货近 2000 万台(包含功能机则超5500 万台);2012年智能手机发货量3200万台(包含功能机超1.27亿台),2013年出货量5200万部;2014年发货超7500万台;2015年出货量达到了1.09亿部;2016年预计发货1.39亿台。

华为手机的前世今生——

(1)2002-2008年:低端合约机阶段——定位为网络设备销售做配套支撑

在2003年以前,华为一直专注于做通信网络设备,主要与国内外各大运营商合作,并没有想过要做终端,成立手机业务部是被逼迫上马的。华为做手机,最早是在小灵通时代切入终端业务的。2002年,由于华为并不看好小灵通,全力投入研发3G。UT斯达康抢占小灵通市场,占有率超60%,赚得盆满钵满,并凭此捆绑销售,侵入华为的地盘。华为的反击策略是坚持不做小灵通系统设备、而从小灵通手机入手。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在运营商渠道的优势,华为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其小灵通手机壮大,将市场单价从1500元降至500元。加之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转战3G、降低小灵通业务投入,小灵通走到了头。2005年,UT斯达康受到极大打击,业务大幅委缩、开始亏损,最终走向了衰落。2003年,拥有全套GSM、WCDMA和CDMA2000产品的华为在海外陆续为运营商建设3G网络,但是市场上没有相应的手机,华为终端只能为出售网络系统而配套生产终端手机。2006年,为响应沃达丰等国外运营商的对3G上网数据卡的需求,华为终端创新地开发出了自动安装驱动的数据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2007年华为手机发货量达到2000万台,2008年成为CDMA定制手机全球第三大供应商。

在这一阶段,华为终端主要生产小灵通、CDMA手机、3G手机等,华为终端的销售比例中,运营商渠道占比高达80%甚至更多。在国内,华为手机多以在营业厅销售的合约机的形式出现,甚至,手机可能只是个充话费或者新入网之后的赠品;在国外,也主要在各大运营商的商店里出售。此时,华为手机以质量过硬的低端定制机的形象示人。

即使这样,终端在华为仍是不受重视的业务。2008年,华为打算以20亿美元的价格将终端业务整体出售给以贝恩资本牵头的国际财团,但最终因金融危机的影响,交易未成功,华为只好继续发展终端业务。幸好当时未卖出,否则,我们就没机会见证今日之华为手机的辉煌了!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催生了华为又一大杀器——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在遭遇上游厂商卡脖子的情况下,华为决心成立海思半导体,加码芯片研究和生产。要感谢当时高通和思科的打压,如今华为海思的产品已覆盖光网络、无线芯片、视频编解码芯片、基带芯片和麒麟CPU芯片。其2016年收入达到37.62亿美元,全球半导体厂商排名19名,虽然与排名第一的英特尔的563.13亿美元差距巨大,但这已是大陆厂商取得的最高名次。

(2)2009-2011年:千元智能机阶段——定位运营商定制贴牌

2009年1月,在中国通信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苦苦等待已久的中国3G牌照终于发放了。华为长期在3G网络投入巨资研发积累的能量,在中国运营商市场也爆发了,伴随的是3G手机的推广普及。

当时,华为消费实验室的一个牛人提出:3G想要快速普及,华为应该做150美元的智能手机,国内也叫做千元智能机,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2010年年底的一次高级座谈会,是华为终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任总在会上对华为终端进行了重新定位,会议明确了华为终端对于华为的重要性,制定了做自己品牌更要主动进攻的战略发展思路,同时也从思想上坚定终端要做成功的决心。

在海外,2009年,华为成为首批安卓阵营手机制造商,推出首款Android 1.5智能手机T-Mobile Pulse(联通定制版称U8220),专门为英国运营商T-Mobile量身定制,打的是T-mobile品牌,并与之合作推广。2010年,华为和谷歌联合开发,发布Android 2.2首款智能手机IDEOS,手机的背面印谷歌标志,,

这个阶段前期,华为推出自有品牌,但销售仍然严重依赖运营商渠道。在2011年下半年,华为明确提出终端要转型升级,终端公司纳入消费者BG,并任命曾经在无线业务部门立下汗马功劳的余承东掌舵。

此后,从2009年到2011年,华为全力推广千元智能机,主要销往海外,得到了大部分运营商的认可,也确立了华为在这个档位的地位。当然,这也造就了华为智能机的低端形象。

(3)2012至今:国货精品阶段——定位国际主流品牌

2012年,华为接连发布了P1、D1等匠心之作;2013年发布P2、P6、Mate取得不俗成绩;2014年,大幅度精简手机型号,放弃了低端定制机,把产品线削减了80%,主打荣耀、Mate和P三个系列,发布Mate2、P7、Mate7,引发抢购,甚至3299元的Mate7在黄牛党炒至4000元销售,这样溢价销售的待遇以前只是苹果专有,是国产机想都不敢想的事;2015年,发布P8、Mate8,延续了销售奇迹;2016年,发布P9、Mate9、Mate9 pro,P9在8个月内更是售出1000万部的天量、Mate9热销,Mate9 pro一机难求,Mate9 保时捷版最高被炒至3万元,成就了一个神话。

墙内开花墙外香,华为无线网络设备多年深耕海外市场,华为手机的定位也没有局限在国内。华为消费者BG品牌宣传片及主题曲《Dream It Possible》难掩其国际风范;在国外机场、购物广场、商业中心投放的大量广告让在身在异国的国人倍感自傲;在欧洲多国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现在,华为手机在“抢购”“缺货”“天价”等诸多方面饱仍受诟病,但这些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华为多年通信研发积淀成果,同时也反映了华为手机转型的成功和持续创新赢得的认可。2016年,任正非在市场工作大会上发表了讲话,鼓励华为消费者BG“要敢于在5年内超越1000亿美元的收入,保证合理盈利,库存风险可控”。

圣无线 神终端 大爷软 海屌丝 科学家......不解释......

余承东其人——

余承东,华为董事、消费者BG CEO,终端公司董事长。出生于1969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1993 年加入华为,历任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终端公司董事长及消费者BG CEO等。所以,不要再问“华为公司老大是不是余承东?”这样愚蠢的问题了,在华为排座次,向后排10个,都不一定有他的凳子。

余承东的工作能力,在华为是有目共睹的。打过硬仗、肯过硬骨头,深得任正非器重。奠定华为无线通信技术优势地位的分布式基站Single RAN、突破欧洲市场等,余承东战功赫赫。

但是,余承东的张扬——“超越苹果”“世界第一”“最好”“ 最有竞争力”...... 高调、口无遮拦、出风头、吹牛、一口烂英文、微博吸粉589万......这些都与低调、务实、埋头苦干的华为文化格格不入,也博得了“余大嘴”的雅号。终端产品脱离运营商定制,沃达丰、法国电信等运营商中止了合作,也动了内部某些部门的奶酪,招来内部员工的不满,当然更多的不满来自于其对华为文化的“践踏”。2013年左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出他“下课”的声音,余承东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我的痛苦来自反对声,很多不同的异议,很多噪音,压力非常大。”余承东的高调,也极有可能是做终端逼迫使然,不得不而为之,他能忍,也很感谢任正非的支持。

令人费解的是,任正非为何一直以来能包容如此之余承东?这恐怕只能从任氏“灰度”“妥协”“宽容”管理哲学上寻找答案了。对于余承东而言,是任正非把他摆到了台上,推到了陌生的消费者面前,送入了互联网这个浑水池里。2016年,华为消费者BG预计销售收入1780亿元人民币,但是利润率偏低,任正非也委婉地提出了批评。投入巨大而产粮少,终端在华为内部也并不太受待见。与负责无线和欧洲区时承受的压力和取得成绩相比,负责终端让他承受了更为巨大的压力,也交出了不俗的答卷,但余承东依然是华为人眼中最为“异类”的高管之一。

说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吧:2013年,华为发放2012年度年终奖,奖金总额比2011年提升了38%,基层员工都高高兴兴地“分到了猪肉”。幽默的任正非同志却给五名核心管理人员颁发“从零起飞”奖(奖品为一架起飞的飞机模型,但2012年年终奖金为“零”),余承东是其中一个。任正非在大会上说:“我很兴奋给他们颁发了从零起飞奖,因为他们5个人都是在作出重大贡献后自愿放弃年终奖的,他们的这种行为就是英雄。他们的英雄行为和我们刚才获奖的那些人,再加上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我们除了胜利还有什么路可走?”任正非搞笑,搞笑的是包括任正非在内的另七位高管也放弃了年终奖......至于华为的年终奖——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年终奖”,在当时他们这个级别的员工年终奖水平,猜想这12人中最低的那一个恐怕都应在300万元以上吧。呵呵,要谁能轻易放弃这样数目的真金白银,称之为英雄,亦不为过。除此之外,还有更别出心裁的“特别奖”呢——2014年华为发放“反腐败奖”,决定将内部反腐累计追回的资金3.7亿资金奖励给遵纪守法职工,每位华为员工获得数千元奖金;2015年华为发放“节约成本奖”,把节约的1.77亿美元全部拿出来奖给员工,每人得到了1000美元,被网友戏称为当时国内最大的中秋月饼奖。再至于工资,按陈黎芳(董事、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的话来说:“奋斗越久越划算,工资变成零花钱。”再再至于每年的股票分红,则是另一个传奇......我们外人只会酸溜溜地吐槽华为的加班文化,而又对华为的高额薪酬口水哗啦啦。

(三)堪称伟大的华为

——任正非炒作?他出差真自己打车,自己排队吃饭?因为“以客户为中心”,而他不是客户。要是他经常去食堂吃饭,怎么还有员工好奇拍照呢?那你知道华为全国有多少个基地、多少个食堂吗?华为是不是很喜欢吹牛?那你知道余大嘴在内部受了多大批评吗?更何况,吹过的牛实现了就不叫吹牛,叫霸气!叫嚣“支持国货”?华为都从未要求自己员工必须用华为手机,又何来网友口中的对国人的“道德绑架”呢?你知道2015年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海外收入占比58%吗?华为员工买手机有优惠吗?要是告诉你“没有优惠”“不能优先”你信不?大家对华为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作为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不上市的公司,其开放度透明度却远胜大多数上市公司。华为聘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KPMG)作为独立审计师,负责审计年度财务报表,根据会计准则和审计程序,评估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和公允,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虽然没有公开的义务,但华为仍每年向全社会公开其由毕马威独立审计的年报。(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和安永。)

华为股东只有两个:工会和任正非。98.6%的股权开放给员工,任正非只拥有公司1.4%的股权。工会代表持股员工作为公司股东参与决策公司的重大事项,由持股员工代表会审议并决策。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利益全体员工分享,也避免了股权过度分散带来的巨大风险。从制度和设计上避免了像宝能举牌南玻、万科、格力等野蛮人恶意收购事件的发生。员工持有的虚拟受限股,除了不能表决、出售、拥有股票之外,可以享受分红与股票增值的利润。并且,公司每年所赚取的净利,几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给了股东。另外,关于上市的问题,早在2013年,任正非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的发言中提到“未来五至十年内,公司不考虑整体上市,不考虑分拆上市,不考虑通过合并、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资本游戏。也不会与外部资本合资一些项目,以免被拖入资本陷阱。”关于备受关注华为的接班人问题,任正非这样回答:“......这些能力我的家人都不具备,因此,他们永远不会进入接班人序列。”“华为的接班人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华为坚定不移持续变革,全面学习西方公司的先进管理科学。任正非说:“我们花了28年时间向西方学习,至今还没有打通全流程,虽然我们和其他一些公司比管理已经很好了,但和爱立信这样的国际公司相比,多了2万管理人员,每年多花40亿美元管理费用。还没有完全理顺的管理。所以我们还在不断优化组织和流程,提升内部效率。丰田的董事退休后带着一个高级团队在我们公司工作了10年,德国的工程研究院团队在我们公司也待了十几年,才使我们的生产过程走向了科学化、正常化。从生产几万块钱的产品开始,到现在几百亿美元、上千亿美元的生产,华为才越搞越好。我们每年花好多亿美元的顾问费。每年花上亿美元请IBM顾问团队来帮助管理企业。”华为还与Hay和CRG公司合作引进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IBM公司合作引进了IPD(集成产品开发)与ISC(集成供应链)管理体系,与PwC合作引进了财务管理体系,与FhG(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合作引进了生产工艺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的自卑心理,使我们很多人不肯也不敢相信,我们中国人能造就这么一个强大的公司,也不相信中国公司能在顶尖科技公司中占有一席之地。任正非早在1994年就提出:“将来电信设备市场将会三分天下,西门子、阿尔卡特和华为。”那时,人们认为他疯了。1998年国内业务见顶,被逼出海谋生,拓展海外市场。2001年,华为讨论冬天。2016年,任正非又说,攻入无人区的华为感到迷航了。28年来 ,“冬天”“萎缩”“失败”“破产”“死亡”时刻萦绕在华为人耳际。当初的“巨大中华”——原军队里一批中高级科研人员创立的巨龙、原邮电部下辖的大唐、原航天部直属的中兴,都是当时的国家宠儿,现在消失的消失、衰败的衰败、掉队的掉队。当初的“中华酷联”——中兴、酷派、联想,现在被遗忘的被遗忘、被抛弃的被抛弃。而如今,华为已是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仅2016年上半年,华为国内纳税额421亿元(全年数据还未公布)。这都是多少华为人办公室睡床垫、弃妻舍子征战海外、锲而不舍突破市场、没日没夜强攻技术瓶颈,拼搏而得。华为的成长,为我们中国企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随着华为名声鹊起,垄断?军方背景?国家扶持?网络海军?大嘴的余承东?吹牛的华为?各种无端攻击和猜测甚嚣尘上——如此“棒杀”,实不可取!“苹果竟然要向华为支付专利费了”“华为拿下5G”“华为让全世界感到害怕”“ 年终奖1500亿”“秒杀BAT”“碾压高通”充斥坊间,这些无非是一些网络小编为了博得眼球、哗众取宠、一厢情愿的摇旗呐喊而已——如此“捧杀”,更不可为!

比“棒杀”更可怕的是“捧杀”。过度地吹捧并不是在帮助华为,媒体自顾自的狂欢是在给华为制造阻力。好在华为内部是清醒的,不为所动,不反驳也不争辩。任正非曾这样阐述对媒体的看法:“媒体有他们自己的运作规律,我们不要去参与,我们有的员工到网上的辩论,是帮公司的倒忙。”“对待媒体的态度,希望全体员工都要低调,因为我们不是上市公司,所以我们不需要公示社会。我们主要是对政府负责任,对企业的有效运行负责任。”举例来说,当华为2010年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时,公司一位高管一大早走进会议室,他说,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了。就这样,在外界的一片噪杂之时,华为内部反而平静如水,17万余员工像蚂蚁、如蜜蜂,行迹世界各地,一如既往奋斗着。

尽管华为在企业管理上还有待完善,技术实力上还有待追赶超越,还不够完美。但是,不搞金融不炒房地产不上市圈钱的华为仍能称得上是我们中国目前最伟大的公司,我们太缺少、也太需要这样的公司了。没有任何其他一家公司让西方巨头们感到如此害怕。《经济学家》认为:“华为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爱立信卫翰思说:“我们很尊敬华为这样的对手。”《福布斯》曾这样评价“任正非虽然不喜欢在公众面前露面,但他在全球大型跨国公司领袖中受到尊敬的程度,在中国国内无人能出其右,华为至今仍然几乎是唯一在高科技领域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内地跨国公司。”

关于华为,再多说两件事吧——

一是华为与深圳之间不得不说的事。

2016年5月,一则《别让华为跑了》新闻引爆深圳媒体,刷屏全国微信朋友圈。华为2007年在东莞成立全资子公司聚信科技有限公司(南方工厂),2012年在东莞注册了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近几年来,东莞在美丽的松山湖畔陆续划地3000亩(面积已经超过深圳坂田全球总部基地)给华为建设南方工厂和终端总部基地,还规划建设了配套的人才公寓和学校。东莞为了招徕华为这只金凤凰,可谓煞费苦心、舍下血本。当然,回报也是丰厚的,在东莞2015年的企业纳税排行榜中,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拿下了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两个第一,约20亿元,2016年肯定超过2015年,部分员工的个税缴纳也逐步切换到东莞。华为布局全国、放眼全球,本是其业务全球化的必然,但是引发深圳的担忧,则又是另一个必然。多年来,华为一直是深圳的纳税大户中的头号选手,但深圳的服务配套是愧对华为的。深圳规划的地铁线路一次又一次地绕过华为,将于2019年建成的10号线仅在华为百草园宿舍旁设站,远离华为基地核心区;五和大道华为段断头路2012年才打通;梅观高速直至2014年才免费通行;至今基地附近没有一家三甲医院、没有一所像样的中学。而华为基地所在地,龙岗区的配套服务答卷更是不及格。吉华路改造5年竟未完工;华为园区内环境优美,一出华为片区,坂田周边环境脏乱差,不堪入目,更别提公园和星级酒店了;借华为科技城之名大发房地产之财,以至于华为委婉拒绝冠名“华为科技城”(后来只得改名坂雪岗科技城)。2016年龙岗区官方报告中提到,“1~2月,华为产值占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以上,并且产值增速将近40%,比全区水平高出将近25个百分点,若剔除华为,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则下降14.3%。”“服务华为,马上就办!”字里行间透露的是政府对于华为外迁的焦虑和担心。华为的渐进式外迁可能真让深圳感到切肤之痛了,但不知政府内部是否真的有认真检讨过这些问题。华为诞生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之上,成长壮大也有赖于特区的创新政策支撑。只能在深圳这样的土壤,才能培育出华为这样的新型全球化高科技公司。有人说,没有华为,深圳特区算不上成功。同样,离开深圳,华为也不太可能走到今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华为向东流。”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二是任正非与李一男之间的一段恩怨旧事。

李一男,1970年出生,湖南人。15岁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1993年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华为。这位华为人口中的“男哥”“传奇人物”“技术天才”,多年以后内部仍流传他的传说。他加入两天即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他当时的实际地位和权力仅次于“左非右芳”,高于创业元老郑宝用。在此期间,他主导了C&C08国内首个万门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开发,参与或直接决策了波分传输、GSM、CDMA、市场策划、市场扩张战略等重大事项。由于李一男对技术发展趋势、对产品走向具有惊人的敏感度和准确的把握能力,任正非一度将他将作为华为的接班人选(内部说法是任拿李当做干儿子对待)。故事转折发生在2000年,李一男背叛华为,离职创办“港湾网络”,但是任正非还设宴欢送。后来,在华为内外交困、濒于崩溃之际,他挖华为墙脚,带走了重要的技术资料和核心研发人员,复制华为模式,迅速成为华为的竞争对手,侵蚀华为的地盘。任正非很痛心,于是狠下杀手,在华为内部成立“打港办”,专门针对港湾实施一系列屠杀政策。在2005年成功狙击了西门子对港湾的收购后,2006年港湾终被华为收归囊中。李一男则回归华为出任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本来故事告一段落,无赖世事无常。回归的李一男已不是当初李一男,权利和地位大不如前,甚至感到被排挤和弃用。2008年,他跳槽百度出任CTO(首席技术官);2010年再度出走入职中国移动旗下12580任CEO;2011年以合伙人身份加盟金沙江创投;2015年4月创办了牛电科技。命运最后一击则发生在2015年6月,在主持了首款产品小牛电动车N1的发布会后,他就消失在公众视线中,传说被有关部门带走,“最后一次创业”终一语成谶。2016年3月,李一男因涉嫌内幕交易罪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还是在深圳,命运之神引领着他画了一个大圈,一切归于零,风云人生不甚完美地谢幕。他有超人的智商,但情商却是硬伤。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好意思,没刹住车,一不小心,给了华为过多的篇幅,呵呵......)

十、中兴(ZT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由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深圳公司、骊山微电子公司、深圳市兆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南天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顺达通信公司、邮电部第七研究所、吉林省邮电器材总公司、河北省邮电器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创立于1985年,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的大型通讯设备公众公司。公司通过为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网客户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让全世界用户享有语音、数据、多媒体、无线宽带等全方位沟通。ZTE中兴是全球少数有能力研发、制造2G、3G、4G全系列终端产品的高科技企业之一,以向全球用户提供满意的、个性化通讯产品及服务为己任,已为全球超过5亿人次的用户提供手机终端服务。目前,中兴在全球拥有近8.4万名员工,是全球第四大通信设备厂商、全球第四大手机生产制造商。

1985年,中兴通讯前身深圳市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

1986年,深圳研究所成立,中兴通讯开始自主研发。

1990年,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数据数字用户交换机ZX500。

1996年,获得孟加拉交换总承包项目,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由航天系统691厂、深圳广宇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兴维先通共同投资组建),首创“国有民营”经营机制。

1997年,深交所A股上市。

1998年,设立美国研究所,获巴基斯坦交换总承包项目,金额为9700万美元。

1999年,推出ZTE189全中文双频手机。

2000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成立韩国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全套GSM900/1800双频移动通信系统,与南斯拉夫BK集团签订总额为2.25亿美元的供货合同。

2001年,中兴通讯香港公司成立,加入3GPP2,获得的首个大规模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项目。

2002年,中兴通讯实现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2003年,与微软(中国)战略合作,与IBM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总裁侯为贵入选“中国信息产业十大年度经济人物”。

2004年,独家为雅典奥运会提供宽带互联网设备支持;港交所H股上市。

2005年,开始重点大力开拓国外运营商市场,3G终端首次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获评《商业周刊》“全球IT百强企业”。

2006年,与加拿大Telus签署合作协议,首次突破北美主流市场,与FT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2007年,国际收入首次超过国内,成为一流运营商终端供应商,与美国SprintNextel在Wimax方面进行合作,获得中国移动TD-SCDMA首次设备采购51%份额,CDMA出货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进入全球前四大设备供应商行列。

2008年,入选全球IT企业百强,进入全球Top100的51家运营商短名单。3G终端产品销售突破4500万部,跻身全球第六,基站发货量占据全球新增市场的18%。

2009年,获“全球最佳CDMA设备制造商奖”,展示面向LTE的新一代融合解决方案,打造全球首个基于SDR技术的HSPA+网络正式商用,发布全球首台对称10GEPON设备样机。

2010年,获“中国专利奖”两项金奖;累积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0000件;“建设匈牙利首个LTE网络,部署西班牙首个WiMAX商用网,在乌兹别克斯坦成功开通LTE网络,LTE商用合同增至7个。

2011年,总裁史立荣先生获得第十二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中兴入选首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荣获“2011年度宽带创新大奖”。

2012年,国内第一家正式推出4G LTE智能手机的手机生产商。

2013年,荣获2013年度中国品牌500强。

2014年,中标东南亚电信集团4G LTE项目。

2016年,中兴通讯创始人、担任中兴通讯董事长12年的侯为贵卸任,原CEO史立荣等三位高管卸任,CTO赵先明出任中兴通讯CEO兼董事长。正式入股珠海广通客车并取得70%股份,组建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中兴在美国、法国、瑞典、印度、中国等地共设有20个全球研发机构,3万余名国内外研发人员专注于行业技术创新。2016年中兴通讯凭借19亿美元年度研发投入位居全球创新企业70强与全球ICT企业50强。目前中兴通讯拥有6.6万余件全球专利申请、已授权专利超过2.4万件。2010-2015年,中兴通讯连续6年稳居PCT国际专利申请全球前三甲,2011、2012年蝉联PCT第一,2016年,中兴通讯芯片专利申请量国内首位、物联网专利持有量全球第三、无线充电专利全球TOP50。2015年,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1001.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2016 年上半年,中兴营业收入较 2015 年上半年增长 4.05%至 477.57 亿元人 民币,预计公司2016年全年经营业绩依然会取得进步。

看到这里,是否有似曾相识的之感?相信很多人会想起华为来。没错,中兴就是“巨大中华”里的“中”。从诞生时代环境到发展壮大的历程,从机构组成到业务划分,从经营模式到营销策略,从企业文化到宣传口号——同在深圳的中兴与华为是如此的相像。华为有的、中兴基本都有,华为擅长的、中兴基本都具备——中兴简直就是一个小华为。学世界学得最好的是华为,学华为学得最好的是中兴。要是没有华为挡在前面的话,中兴称得上中国最优秀的公司。区别只是华为是全员持股的民营企业、中兴是国有民营的上市公司,华为有望挤进世界100强、中兴力争杀入世界500强。并不是老夫吝惜笔墨,看过华为那一节 ,对中兴的定位也就有个十之八九了!所以,关于中兴,也就不再像华为那样大篇幅重述中兴了。

重点还是说回中兴手机的未来吧。作为一个通信行业资深的全球巨头、千亿级的营收大鳄,中兴手机做不好真是一件不应该的事。中兴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有强大的渠道资源,有对通信行业最前沿科技的敏锐把握。曾几何时,并驾齐驱的中兴与华为起步一样、销售额也差不多。不知怎的,中兴就被落下了,在总的体量方面,华为已经相当于5个中兴了,在智能手机业务上,中兴已被华为甩开数个身位、难望其项背。2015年中兴智能手机实际发货量5600万部,国内市场总销量只有1500万部。2016年计划销售7000万部智能手机,目前看来目标恐怕有点难以达成。说实话,这样的成绩,与中兴的自身的实力是绝对不相符的。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转型动作缓慢,不思进取。在大兴互联网营销之势的时候,中兴并没有相应作出应对,错失良机。二是渠道建设短板,未及时补缺。中兴在国内长期依赖运营商定制,中兴在线下渠道建设严重不足而又未及时补足。在运营商降低补贴的情况下,还是完全依靠运营商渠道,竞争力自然就下降了。三是忽视品牌塑造、脱离公众视界。不擅长与陌生的消费者打交道,仍旧以运营商客户思维来做手机。没有像其他厂商一样培养一个能说会道的网络大V在互联网上吸粉,也不善于通过一场一场的发布会来推广品牌。中兴手机,慢慢地没人讨论、无人问津,沦为二流甚至三流的品牌形象的趋势也不可避免。

毕竟,终端业务是个高投入低产出、弄不好就亏本的业务,西门子、阿尔卡特、诺基亚、爱立信等电信设备巨头陆续放弃终端业务的前车之鉴,确是明明白白摆在眼前的!除非,中兴出于前述顾虑,不愿意把终端(手机)业务放在重点发展方向。否则,中兴没有理由不能迎头赶上,甚至是抢位超越的。相比其他国内厂商来说,中兴的内在条件是充分的,有着先天的优势。一是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做后盾。中兴多年在通信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必要专利,在开拓市场时遭遇的阻力远比其他厂商少得多。二是有全球化布局做支撑。中兴的国内、国际收入占比较为均衡,营收约有一半来自国内,另外一半来自国外,收成比例是较健康合理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储备,也是绰绰有余的。三是有其他业务群的支持。其他业务强有力的盈利能力可以反哺手机业务,能为手机业务完成追赶和超越赢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机会仍在,手握雄厚资本,若是不忘初心,中兴大有可为的前景还是可期的。说中兴枯木逢春、绝地反击的有点消极,但是中兴要上演王者归来绝非是笑谈。我满怀期待!

十一、联想

(一)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由柳传志带领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于1984年创办,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是中国的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从1996年至今,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5年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2014年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一体机电脑等商品。2016年营收449亿美元,世界500强排名第202名。目前拥有员工6万人。

1985年,推出第一款联想式汉卡,联想这一品牌名称由此而来。

1988年,联想式汉卡荣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香港联想成立。

1989年,北京联想集团公司成立。

1990年,首台联想微机投放市场。联想系列微机通过鉴定和国家"火炬计划"验收。

1992年,联想1+1家用电脑投入国内市场。

1993年,推出中国第一台"586"个人电脑。

1994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联想微机部正式成立。

1995年,推出第一台联想服务器。

1996年,首次位居国内市场占有率首位。联想笔记本问世。

1997年,联想与微软签订知识产权协议。联想 MFC 激光一体机问世。

1998年,第一百万台联想电脑诞生,收为英特尔博物馆的馆藏。

1999年,成为亚太市场顶级电脑商,在全国电子百强中名列第一。发布具有"一键上网"功能的互联网电脑。

2000年,联想跻身全球十强最佳管理电脑厂商。被世界多个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公司”。

2001年,杨元庆出任总裁兼CEO。联想首次推出具有丰富数码应用的个人电脑产品。

2002年,举办首次联想技术创新大会,联想深腾高性能计算机问世。联想成立手机业务合资企业,宣布进军手机业务领域。

2003年,宣布使用新标识"Lenovo",研发出深腾6800。

2005年,联想收购IBM全球PC。

2006年,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功支持都灵冬奥会。第一次在海外大规模发布Lenovo品牌的PC产品。成为国际可信计算标准组TCG组织核心成员。推出新开天、新启天。

2007年,联想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家源自中国的奥运会火炬接力合作伙伴。

2008年,推出IdeaPad 笔记本和IdeaCentre台式电脑系列产品,进军全球消费PC市场。发布笔记本ThinkPad X300。柳传志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以167.8亿美元的销售额进入世界500强。

2009年,收购“联想移动”所有权益。

2010年,发布智能本Skylight、智能手机乐phone和全新创意的双模笔记本电脑ideapad U1。

2011年,首次推出了平板电脑乐Pad。宣布成立新的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成为全球第2大PC厂商。柳传志卸任董事长一职,任名誉董事长,CEO杨元庆兼任集团董事长。

2012年,发布智能电视ideatv K91,一体台式机ideacentre A720,混合架构笔记本电脑ideapad Yoga等20余款创新产品。联想电脑销量居世界第一。

2013年,建立两个新的端到端业务集团:Lenovo业务集团、Think业务集团。

2014年,推出互联网创业平台NBD并发布三个创新产品:智能眼镜、智能空气净化器和智能路由器。正式完成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成立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等四个业务集团。以29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公司的手机业务。

2015年,发布了新版logo。

2016年,组织机构调整为四大业务集团:创投集团、个人电脑与智能设备集团、移动业务集团、数据中心业务集团。

(二)联想移动业务

移动业务集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目标是在快速广泛增长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成为具有盈利能力的全球性厂商,并致力于发展智能电视业务。

2002年,与厦华电子组建联想厦华(厦门)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后更名为“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2003年,联想移动发布六款lenovo彩屏手机。

2004年,大规模地召开新品发布会。联想移动的企业性质转变为中外合资企业。

2005年,联想手机市场份额升至中国市场第四、国产手机厂商第一。联想收购了厦华剩余股份,联想移动成为联想集团全资子公司。

2006年,纳入中国移动2006年定制合作伙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007年,推出全球首款中文版WM6电脑手机ET600。推出S系列手机。首批获得3G生产许可证。发布“乐”专业多媒体系列新品。

2008年,联想移动正式独立运营,首批TD-SCDMA TD800上市。

2009年,向其他投资者收购联想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所有权益。市场份额至中国市场第三、国产手机厂商第一。

2010年,发布乐Phone。

2011年,发布乐Phone第二代产品。后转变为K/S/P/A四条产品线:其中A系列面向中低端;S系列定位时尚娱乐;P系列定位商务、超长待机等;K系列定位高端。。

2013年,推出高端子品牌VIBE的系列。形成VIBE与K/S/A/P系列格局。

2014年,刘军负责联想移动。联想集团收购谷歌的摩托罗拉移动智能手机业务。成立电商品牌“乐檬”。全新互联网模式的智能终端和服务业务公司“神奇工场”成立。

2015年,陈旭东负责联想移动。摩托罗拉品牌发布新Moto X、新Moto G以及 Moto X Pro。神奇工场发布新品牌ZUK。宣布除神奇工场之外的所有联想移动业务都将并入摩托罗拉。宣布进军印度市场。

2016年,乔健负责联想移动。神奇工场ZUK整合入联想移动。Moto成为联想集团旗下唯一的手机品牌。

联想手机曾拥有联想、乐Phone、乐檬、VIBE、ZUK、Moto等多个子品牌,机海战术也曾一度帮助联想夺取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产品布局相当的混乱,有的子品牌定位是甚至重合的。2003年以来,联想居然发布了上百款的手机,难以形成集中优势。2014年至2016年,从刘军、到陈旭东、再到乔健,联想移动负责人三年三换,业务建设思路的延续性也必然不佳。

早期,依靠运营商定制,市场份额曾至中国市场第三、国产手机第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联想的手机业务并不是一帆风顺。整合了摩托罗拉的联想并没有给联想带来应有的增长,摩托罗拉移动已被上一接受东家谷歌掏空,卖给联想的仅仅是摩托移动品牌和部分专利授权。联想手机2014年销量7600万台、全球份额6.5% ,2015年则跌至6600万台、5.1%。联想的移动业务在欧洲、中东与非洲区域表现尚可。2015年在中国以外市场卖出5100万部、同比增长63%。在国内市场表现则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2011年、2012年间,联想坐上了国内智能手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其市场份额在2014年占比7.9%,还属国产第一梯队。2015年联想在国内只卖出了1500万部手机,占比5.4%, 2016年联想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预计跌破千万,市场份额已跌出中国市场前十,在三四五线城市用户换机流失榜中排名第三名,用户流失率高达96%。

2016年5月,联想集团正式公布2015财年业绩,全年营收额为449.12亿美元,同比减少3%,净亏损1.28亿美元。这是联想继2008财年亏损2.26亿美元以来,这是七年以来联想再度出现全年亏损。其中手机业务拖累甚大。

联想手机的溃败,原因有三。一是始终没有摆脱用做PC的思维来做手机。联想手机想复制PC的成功经验,通过强大的渠道实现突围,事实也证明,这个模式不算成功。营销跟不上时代脚步,贻误良机,错失了互联网时代。二是手机研发投入不够。不靠研发靠收购,不靠技术靠贸易,这样的联想手机前行道路必定艰难。三是品牌定位混乱。联想手机品牌“丰富”,但没有几个是真正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没有特点是其最大的特点,虽几度换将仍未彻底改变此种局面。

联想集团是一家优秀的公司,有长期的国际化运作经验,有深厚的企业文化积累,有雄厚的营业收入。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要想重回第一梯队,联想手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课要补。

不负责任地最后总结一下吧——

通过这一个一个的手机品牌的故事。

我们看到了“技术”“供应链”“情怀”“营销”“生态”“创新”“专利”“资本”,也看到了“衰落”“消失”。

超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国产品牌到底还能走多远?苹果一家拿走了整个手机行业利润的91%,其他的任何一家手机厂商的利润占比,都没有超过2.5%,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百分之百、大可乐、天语们已落魄谢幕......下一个倒下会是谁?

日本手机厂商离我们越来越远,但电子产业强国的日本,并非没落,绝不可小视。它们只是把战线从整机收缩到部件、从部件收缩到材料而已。

国产手机的背后总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魅影,那就是美国高通公司。依靠高高的“专利墙”,加之其万恶的“高通税”,还有流氓的“专利反授权”,高通不但从中国拿走了大把的人民币,还把绝大多数国产手机厂商玩弄于股掌之上。它要谁强、谁就强,谁成出头鸟、它就打击谁。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在电子消费领域,谁转身慢了、谁的步子慢了、谁变革慢了,谁就会掉队、谁就会被抛弃。若是固步自封,哪怕一刻懈怠,忽略科技创新,那么就会“往事只能回味了”。

爱立信、摩托罗拉、飞利浦,阿尔卡特、索尼曾经的宠儿,今再难觅踪影。LG?棒子家的老二,美国市场有它,别被电视购物误导。诺基亚回归?此诺基亚绝不是诺基亚的Nokia。HTC已不再适合手机。联想反击,我看没戏,反正你信我不信。魅族上市?打算抛弃?算你看清形势。小米雷布斯,讲完故事,还等别人估算市值?Are you OK?中兴重新崛起,技术有底气,就看会不会演戏。OPPO、VIVO,蓝绿两厂,做不了奔跑的大象,转身已难,况且前面等着有枪。华为千万别当第一,跑好长跑下盘大棋。苹果傲气,贪婪无比,怎能不丢城失地?盛极而衰亦是必然。三丧三星,质量一星,前辈等着陪你伤心。酷派可惜,渠道单一错失良机,引狼入室败光家底。乐视乐视,不做电视做PPT,庞氏骗局嫌疑。360?锤子?我只能表示“呵呵”我那个去,混混而已。

2017年1月15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