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无臂小伙苦练用嘴写毛笔字24年(杨孟衡的励志故事抖音“无臂男孩”火了:他的故事比视频更精彩)

偶然看到一条视频。

几位身着白衬衫黑西装的男士,神采奕奕地往前走。

穿过古朴如城堡的灰色建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拍照。

那一幕,像极了霍格沃茨魔法学院里的场景。

这条视频,在抖音上很火,获得了170多万点赞。

视频中的中国面孔,帅气自信。在一众异国面容中,气质也丝毫不逊色。

在那身帅气大衣的掩饰下,没人知道,他失去了双臂。

他的故事,比视频更精彩。

故事的主人公,叫杨孟衡。

出生于1990年的他,经历了两次人生的巨变。

第一次,是在7岁那年。

1997年,杨孟衡在玩耍时,不幸被高压电击伤,虽然捡回一条命,但他从此失去双臂。

最开始,杨孟衡无比自卑,他不敢出门,更不敢跟小朋友们一起玩。

但他的人生,不能就此止住。

父母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哪怕要花比常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也要让他学会独立。

他们先让他学会用脚写字。

最开始,杨孟衡不知如何控制力道,夹着笔的脚趾,总是磨出血泡。

血泡磨破了,还是要继续写,常常弄得血肉模糊。

他无数次哭着想放弃。

为了让儿子坚持下去,母亲开始陪他一起用脚练习。

3个月后,在母亲的陪伴下,杨孟衡学会了用脚写字,母亲也学会了。

10岁那年,杨孟衡被选中,成为昆明市残疾人田径队的运动员。

可命运,似乎对这个男孩特别苛刻,他在这里种下了梦想,也品尝了失意。

他练习跑步,却因赛制规则改变,取消了他那个级别的项目。

改练游泳,代表云南参加残运会,却因腿伤,仅获第六。

冠军梦未竟,他就因为腿伤越发严重,遗憾退役。

从7岁到17岁,这10年,杨孟衡一次次遭遇了人生的重创。

命运似乎并未垂青这个男孩,意外致残,梦想落空,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难。

是一蹶不振,还是奋起直追?

杨孟衡选择后者。

他迎来人生的第二次转变,一头扎进学习中。

阔别学校两年,他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快适应。

他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迷茫期,不知自己该干什么,也不知出路。

班主任劝他:不能放弃。

这句话在他心中生了根,如果连自己都放弃,那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

此后,杨孟衡拿出练习游泳的劲头,开始学习。

他几乎是玩命在学。

永远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一个不懂的数学题,哪怕研究一晚上,他也要弄明白。

每一个知识点,他都下了苦功夫去钻研。

高一那年期末,父亲给他定下了挤进年级前200名的目标。

他轻松完成,并且名列前茅。

像习武之人打通了任督二脉,杨孟衡此后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他多次参加学科竞赛,也拿过几次一等奖。

2010年,19岁的杨孟衡,迎来了最重要的挑战——高考。

坐在那个几乎能决定命运的考场上,他竟然出奇地镇定。

那1000来个日日夜夜的努力,给了他底气。

在规定时间内,杨孟衡用脚答卷,考出了594分的好成绩,是那一年宜良县的高考状元。

他进入了中山大学,大学4年,始终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2014年,大学毕业的他,保研至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6年,杨孟衡远赴剑桥大学求学,并顺利获得硕士学位。

如今的杨孟衡,依旧坚定地走在前进的路上。

他成立公司,到处演讲,用自己的优势和学识,去帮助那些迷茫中的年轻人。

没人想到,这个看上去连自理都困难的人,竟然杀出了一条血路。

没人能相信,失去双臂的他,用双脚,踏出了未来。

未来还长,他也会一直在尝试的路上。

正如他自己所说:

“我赤手而来,两手空空,又何必惧怕逆境带来的痛苦。”

命运没有对他格外垂青,可他用无臂的姿态,拥抱了美丽人生。

11年过去,失去双臂的杨孟衡,依旧生猛积极地活着。

这是所有人都乐于见到的。

命运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这也是他人生的写照。

走到今天这步,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也承受了更多痛苦。

深夜点灯熬油读书的时刻,课堂上飞快地用脚记笔记的时刻,都为今天的人生,写下注脚。

没有经历过他的艰辛,无法理解其中的苦楚。

可他的奋斗生涯,依然有值得普通人借鉴的地方。

我总结为几点:

1.拿到一手烂牌,也可以把它打好。

失去双臂的杨孟衡,人生开局就是地狱模式。

可他坚持将残酷的人生,走出了康庄大道。

这一路的经历,漫长而痛苦,所以,他才配得上今天的成就。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能决定人生的剧本,但你能决定,要怎么演好它。

罗翔老师曾说过一件事。

他在司法考试时遇到过一个学生,高考没考好。

有人骗那个学生说,你只要交钱,可以让你去大学就读,先上车后补票。

他信了。

在大学里,他拼命学习,考上研究生,通过司法考试。

最后毕业才发现,毕业证是假的。

连带着,研究生成绩作废,法考成绩作废。

但他没有颓废沮丧,而是花了一年半时间,拼命学习,自考本科。

如果没有前4年的拼命努力,他不会如此顺利。

可有了那4年的刻苦攻读,他依旧要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

最难的是失去一切后从头再来。

但他顶住了。

一年半后,他拿到毕业证。重新参加法考,参加研究生考试,全部通过。

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将逆势,重新扭转回来。

我很喜欢一句话:

“有时,你拿到一手烂牌,但必须继续玩下去。你要做的,就是尽全力,求得最好的结果。”

我们无法预知自己拿到什么样的牌,但奋起直追,还是堕落消沉,都在一念之间。

真正的高手,往往是打好一手烂牌的人。

前段时间,清华一名贫困生的自白,刷屏网络。

出生在单亲贫困家庭的他,上大学时,穷到连学费都交不起,可在他的自白书里,人们看到了一颗坚毅不屈的灵魂。

出身贫困,却以省前10名的成绩,拿到大学奖学金。

每个月400元生活费,却还拼命省钱买书,去做兼职赚钱,最后成功保研清华。

明明自己也不富裕,却每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4个孩子。

即使被生活踩到尘埃里,他依然,在地底开出绚烂的花。

海伦·凯勒说过:“我曾因为没有鞋子而哭泣,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个连脚都没有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过着比我们还不如意的人生。

有人就此消沉,有人拼命斗争。

逆袭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在命运的谷底,依旧有仰望星空,奋力攀爬的人。

2.你所理解的“吃苦”,可能是错的。

大多数人对于吃苦,可能理解错了。

每天工作十几小时,苦不苦?

身体残疾苦不苦?

贫穷苦不苦?

都苦,但这是生活安排给你的,你迫于无奈。

被动吃苦和主动吃苦,是截然相反的。

前者是压抑之苦,是困守;后者是开拓之苦,是进取。

真正意义上的“吃苦”,是对目标有更迫切的期望。

之前,复旦图书馆打卡图火了。

有人一年打卡1424次,有人225次学到闭馆,有人167次学到凌晨才离开。

浙江疫情时,浙大凌晨做集体核酸检测。

一些学子,在等待的间隙,还不忘捧着书借着灯光看。

成为学霸,都是有原因的。

他们不是天生就更聪明,只是对成功更为迫切的普通人罢了。

为此,他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耐住寂寞,沉下心。

这样的“苦”,有足以改变他们一生的能力。

真正意义上的“吃苦”,是长期聚焦于一件事。

是为了达成目标,可以放弃无效社交,放弃娱乐生活。

是忍受不被理解和孤独。

是即使自己身处泥潭,也不忘给自己增加更多技能,一步步走出困境。

是即使自己身处高位,也仍旧勤奋上进,稳固现有的生活,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吃苦的本质,是一种自控能力和自制能力。

这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根本原因。

3.读书,依旧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如果没有参加高考,取得好成绩,杨孟衡的人生会怎样?

社会的就业环境,对残疾人不那么友好,他的未来,是想象得到的艰难。

可现在,他有学历,也有被知识武装的头脑,能做的事有很多。

对普通人来说,读书,可以改命。

对他们来说,更是如此。

读书与不读书,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记录片《18岁的流水线》里,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甚至没毕业就进厂打工的年轻人。

他们一日日重复体力劳动,拿着微薄的薪水,几乎人人月光。

当他们不想这么辛苦,都打算去外面闯荡。却最终,因为没有一纸文凭,不得不一次次返回这里。

一纸文凭,有时能决定人命运的走向。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无法赚到超出认知范围以外的钱。”

你不得不承认,读书多少,和收入水平是挂钩的。

前段时间,“华为年薪200万聘用博士”的消息,刷屏网络。

出身贫苦的博士,通过读书,实现了个人逆袭,还带动整个家庭脱离贫困。

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对普通人而言,一生中,改变命运的给予,不多。

能够被抓住的,更是少之又少。

可无论出身、环境还是性别,你都能用3年汗水和努力,换一张名校门票。

作家陈岚说:“对出身贫困的学子来说,我们必须做得更好,才能实现阶层的流动。”

读书,仍然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公平事,它仍然是我们逆天改命的最好舞台。

人生就是如此,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无法操控自己的境遇。

但我们依然能凭借努力,让命运的风向,更偏向自己一些。

你就是自己人生的舵手,是扬帆起航,还是搁浅,都在一念之间。

作者: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