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作家的故事200字(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世界读书日:带您走近残疾人作家)
编者按:为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
今天,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小编为您推荐一些残疾人作家及残疾人题材的图书,与您一同阅读。
01
张海迪
作者简介:张海迪,女,1955年9月出生,山东文登人,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哲学硕士学位,德国巴伐利亚州班贝格国际艺术家之家访问学者,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艺术与人文荣誉博士,国家一级作家。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党组副书记、执行主席,中国残奥委员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康复国际主席。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 散文集《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出版《海迪自选集》(6卷)
《绝顶》通过对一群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刻画和塑造,反映了人类同自身所处的环境,同自己的命运和意志力对话、抗争、交流的过程。在肖顿河、安群、丁首都、小川原兵卫、肖五洲、安娜等这样一些不安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挑战,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向着理想境界攀登的人物身上,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的魅力和生命的尊严。这种魅力和尊严,不只是体现在作为象征意义而强烈描画出来的梅里雪山卡瓦博格峰和阿尔卑斯山的勃朗峰之上,更重要的是,它是从现实生活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它交织着人们现实的困惑、焦虑、怯懦、勇敢、追求、抗争,交织着生与死、爱与恨、聚与散。
《生命的追问》描写了一个淘气的小女孩,整天疯跑疯玩儿,爬楼顶撵公鸡还把表姐的蝴蝶都抛洒在秋风里。书里的少女或许有点儿浪漫,她八岁半就喜欢上一个男孩子,她吹口哨唱苏联歌曲还想去跳芭蕾舞。后来书里的少女在村里的小学教孩子们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青年时代的她长发飘飘,她执着地读书学习让眼睛看到更高更远的天空,再后来她就参加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从这本散文集中我们可以感受一位善良、坚强、执著、本色的女性作家的丰富感情。
02
史铁生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代表作品:《我与地坛》
03
刘水
作者简介:刘水,1964年8月生于成县沙坝乡杨坝村一农民家庭。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残疾人优秀作家”、“全国自强模范”、“甘肃省首届敦煌文艺奖”、“国际扶轮组织2000年亚太地区杰出残疾人士奖”等称号。
代表作品:《野马河苍生》
04
李子燕
作者简介:李子燕,本名李凤艳,女,肢残一级。首届金榆树文艺奖得主。2010年进修于鲁迅文学院第二届网络文学作家班。自幼酷爱文学,十八岁时意外导致高位截瘫,腰椎需要两根一尺多长的钢板支撑,双下肢无知觉,但却没有放弃轮椅上的文学梦。200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代表作品:《左手爱》《向往天空》
《向往天空》有励志美文、有情感抒发、有生活启迪,透过有温度的文字,让人感受世间柔韧而又坚不可摧的力量。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你、有我、还有爱”为主题,讲述一个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带给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对时间的追问,对爱和梦想的追求。
05
刘厦
作者简介:刘厦,1985年出生于河北晋州一个农家,因患有“先天性脊髓肌萎缩症”,不得不终身与轮椅为伴。萎缩、僵硬又变形的肢体使得她只能歪坐在轮椅上,就连转动一下头都得借助他人。但是,刘厦凭着异于常人的毅力在家自学完成小学到高中的课程,后在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旁听学习,通过语音输入软件写作。现在的她,是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400余首诗歌、200多篇散文。
代表作品:《遇见生命》《长草的时光》
《长草的时光》精选了刘厦近几年来的优秀诗歌。读刘厦的诗歌,就像秋风刮过,无声地吹动着每一个细节。她的诗中满是悲凉的意境,这悲凉却是源自于对生命无限的热爱。她的诗饱含沉重的情感,这情感诉说着生命无理由的美好。作者用纯粹和纯净的语言,留下了生命的热度。在凋零中绽放,或许就是生命存在的状态。
06
王忆
作者简介:王忆,女,1989年生,江苏南京人。出生时因羊水破裂导致小脑偏瘫,不能行走,说话也非常吃力。三十年来,她用轮椅丈量世界,用一根手指敲打键盘写出了100万字,出版了七部著作。她9岁歪歪扭扭开始握笔写字,10岁开始记日记,18岁发表第一部小说,23岁正式确立了自己的作家梦。她的文字里有阳光的温暖,也有夜晚的冷寂,是一位残疾女孩努力追梦的心灵体悟,传递了新时代新青年的正能量,使读者感受到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代表作品:散文集《轮椅上的青春》 诗集《爱,不能等》《等待春天》《爱,无止息》
07
蒋萌
作者简介:蒋萌,是人民网的编辑,他因患重疾致残,无缘学府,历经磨难,经过十年艰苦自学,透过互联网这扇窗口,打开了自己连接外界的通道。2019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爱岗敬业”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人民日报也召开了表彰大会,号召大家向他和其他优秀青年学习。
代表作品:《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
08
吴可彦
作者简介:吴可彦出生于1990年8月,他对文字情有独钟。2017年,他的25万字的长篇小说《茶生》被列入“海峡原创长篇精品”出版,获得诸多好评。他的特殊写法得到学者、作家、评论家的肯定。至今,吴可彦已发表作品150多万字。
代表作品:《茶生》《星期八》《血河集》《八度空间》
社会评价:“难以感知和把握的小说形式,加上难以探幽索隐的小说内核,使我在疲于捕风捉影之余,几次废卷旁骛,抚膺长叹。”文艺评论家曾镇南在为《茶生》作序时说,“虽然在此之前,我已从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星期八》和收在《八度空间》里的部分短篇小说里,较为充分地领略了他那种内容怪奇荒诞、形式诡谲幻变的先锋小说风格;但在初读《茶生》时,还是有点被它更加神出鬼没、扑朔迷离的形与神吓住了。”他说,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已经是很葱茏的一棵文学小树,希望他多向外界投稿,穷尽小说探索的可能性。09
王庭德
王庭德作者简介:1981年出生在陕西旬阳县边远农村,是一个不能种地务农的二级残疾文学孤儿,他在努力做到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同时,仍笔耕不辍,迄今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100多篇13万多字,新闻、通讯类稿件700多篇,2010年加入陕西省作协,并获得省残疾人优秀作家奖。其文字平凡而有底蕴,淡如江水,感人心田,其传奇人生给人以激励和鼓舞。
代表作品:《这个世界无须仰视》
《这个世界无须仰视》是患有先天性侏儒症、身高只有1.20米的残疾青年王庭德的自传体纪实小说,记录了他从出生到2004年23年间真实艰难的人生历程,表现了他顽强拼搏、自食其力的感人事迹,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对他的关爱和支持。文字平实质朴而有底蕴,思想积极进取,感人心田,其传奇人生,观照世态人心,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激励和鼓舞。小编结语
《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介绍道: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人权和人格尊严,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011年至2018年期间,中央财政投入近1200万元,在城市社区实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目,为社区设立“残疾人书架”,配备文化活动用品。在“农家书屋”工程中把为残疾人服务的图书列入采购书目。实施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项目”,支持中西部和农村地区10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每年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建成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盲文图书馆,组织实施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欣欣向荣、残疾人兄弟姐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值此“世界读书日之际”,让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一场读书盛宴吧!
编辑制作:张雪飞、武岩
原标题:《世界读书日:带您走近残疾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