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姐百科(女性励志故事电视剧《南洋女儿情》:南洋华人“红头巾”的最美励志史诗)
近日,一部反映“一带一路”题材的青春励志剧《南洋女儿情》在央视八套和爱奇艺热播,收视率节节攀升,给这个炎热的夏季带来了一丝丝清凉。那一抹抹“红头巾”犹如绽放着女性坚强、励志、奋斗的旗帜,不仅使大家知晓了这样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一个特殊的中华女子群体在南洋的奋斗史,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精心演绎,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十世纪初,下南洋大潮中有一支耀眼的女性力量——在新加坡建筑工地务工的中国女性以吃苦耐劳著称,被称为“红头巾”。1986年,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没有红头巾女工,50年代高楼建不成》的文章。其中提到:“在50年代,亚洲大厦算是顶高的了。这座大厦就是由红头巾女工建筑起来的。所以说,红头巾对我国(新加坡)早期的建筑业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该剧就是以这段真实历史为背景,塑造了华人女性在南洋的奋斗群像,讲述了她们自力更生、不屈不挠、正义果敢的海外生存故事,溯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建设、文化交流的历史基因,谱写华人女性的海外励志史诗。
——回顾历史,关照现实,这是一部反映“一带一路”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精品力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习总书记“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中国同东盟携手共享互联互通,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样板,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这份友谊也来自历史传承与文化交融,自明清开始,许多华人前往南洋区域活动,他们成为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以勤奋与努力,为所在国经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下南洋”重点落地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华侨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许多典型人物和事迹依然在新马广为传颂,成为双边友好关系有力的注脚。南洋华人励志传奇剧《南洋女儿情》,就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诞生的,该剧以20世纪30年代远赴南洋的华人女性为故事视角,以真实历史、真实人物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讲述以“红头巾”(南下新加坡工作的妇女)为代表的中华儿女在异国他乡艰苦奋斗、自强独立的传奇故事,阐释了中国与新马的历史联系和文化渊源。
彼时,中国广东顺德、三水一带,很多劳动阶层女性经“海上丝绸之路”,远赴南洋谋生。她们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劳动力,也弘扬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她们自力更生、任劳任怨、不屈不挠,用女性的温婉与自强,建造出了钢铁般的现代城市,也代表着华人华侨坚韧的奋斗意志,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活力,谱写了一首首海外华人女性励志奋斗史诗。时至今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依然流传着“红头巾”的传奇事迹,并把她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称为“红头巾精神”。“红头巾”成为对三水女人独有的尊称,成为展现华侨妇女高尚人格的特有名词。在新加坡国庆游行庆典上,其中一辆花车正是以她们为主题,她们的故事也被写进新加坡小学课本中,博物馆设有她们的纪念塑像,成为鼓舞全球华人华侨的精神力量。
——历经坎坷,奋斗不止,这是一部反映南洋华人女性的海外励志史诗。
20世纪30年代南洋地区(剧中主要为华人聚居的马来西亚马六甲、新加坡地区)为背景,当时该地区英殖民政府限制男劳工引进,导致当地劳动力短缺。中国许多南部沿海普通老百姓因地缘优势,关注到南洋地区的生存机遇。一批来自广东省三水地区的中国年轻妇女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南下新加坡工作。她们头戴“红头巾”,漂洋过海到异域谋生,主要在各大小建筑工地工作,以吃苦耐劳著称。自尊自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自身的生活,也为新加坡的各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尊重。
据《三水县志》记载,“三水”妇女到了新加坡之后,无亲友可投靠的,多由“水客”带到大坡牛车水(地名),这里是三水人聚居的地方,尤其是盒巴珍珠街(人们习惯称作“豆腐街”),恰如一条三水村落。这些场景都是剧中重要情节的发生地。单身的妇女到此后,多数是几个人合租一个房间,挤住在地板或木架床上。白天,她们有的到工厂去做剪除橡胶片上杂质的工作,每日工资4毛钱左右(当时一天伙食费约1毛钱)。大多数人则到建筑工地做泥水杂工,面对十多层高的建筑物,她们要用双肩把材料一步一步挑上去,劳动强度非常大。一天劳累10个小时,名义上有几角钱工资,但因为工程是分类、分层承包的,每分多一层,就多了一重剥削,结果红头巾们实际得到的工资打了折扣。这些她们曾经生活的点滴,都将悉数呈现在故事中,她们的成就与奉献不应该被忘记。
欧阳天晴、何小婵等年轻的红头巾在老一辈红头巾七姑娘、瑛姐等人的带领下,在新加坡的建筑工地上浇灌着自己的汗水。面对来自其他地区的女工“蓝头巾”的挑衅和陷害,她们不卑不亢,凭借着脚踏实地的劳动赢得了无数头家的赞赏,也获得更多工作的机会。即使她们每个人都等着工钱度日,面对慷慨大方的南兰小姐,她们也没有选择怠工拖延工期以多赚工钱。正是这份正直和诚信,令无论是当地的建筑商、堂口大亨,还是拥有大片果园的洋人,都乐于将工作交给这些吃苦耐劳的红头巾们。
以欧阳天晴、何小婵为代表的中华女儿在异国他乡艰苦奋斗、自强独立,她们将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人的智慧和坚韧品格散播开来,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该剧描绘了一幅女性励志画卷,娓娓道来她们善良坚毅的品格,讲述她们将中华传统美德散播开来的故事。她们谱写了一曲华人女性海外励志奋斗史诗,时至今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依然流传着诸多“红头巾”的美好事迹。剧中的“红头巾”欧阳天晴、何小蝉等,初入异乡满怀憧憬、窘迫局促,之后经过不断磨炼、互相帮扶,一步步成长,变得有胆有识、刚健自强,最终以智慧坚韧完成海外生活的经济独立、精神升华和文化传承。她们身上闪耀着中国女性的宝贵品质,带有很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记。一方面,艰苦奋斗、自强自立,为当地的建设奉献力量;另一方面,为合理的劳动权益奔走呼号,勇于与狡诈的殖民者、黑恶势力作斗争。这群外柔内刚的华人女性没有困于当时的性别、身份,勇于挣脱命运的枷锁,在历史缝隙中顽强生存,活出了自己的人生精彩。
——勤劳善良,勇敢担当,这是一部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美德在海外落地生根的文化交流力作。
该剧描绘贯穿了上世纪30年代新加坡的社会面貌,历史沧桑汇于“女性传奇剧”一身。剧中的女性们从谋生到主宰命运、从分裂到团结、从形单影只到情感落地,动人的情感也极具看点。全剧将以华人女性聚居的牛车水、豆腐街、大杂楼为故事发生地,重现旧时光景、带来别样视听魅力。剧中以多位女性为绝对主角,以天晴为主角的“红头巾”,以工地、经商为情节线,展现了刚健自强的南洋历史女性形象;以白薇、金碧云为主角,以宅院、庄园、家族为情节线,呈现了“传奇剧”的国剧元素质感;以南兰为主角,以酒店新都市、海上冒险为情节线,呈现了“冒险剧”的风情。这些元素的叠加,让本剧故事丰富大气,既是女性励志奋斗史的诗意再现,也是华人家族史的悲情再现,更是华人精神史的浪漫再现。
作为一部长时间跨度、强地域特色的传奇剧集,该剧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元素。在这样宏大沧桑的历史图景中,女性独立自强、励志奋斗显得格外耀眼。“红头巾”这个群体身上最显著的特质就是融合性: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又带着新马文化风情,是国内关注较少、颇具挖掘意义和价值的题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机载体和媒介支撑,对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有益尝试。
在华人族群更广泛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本剧也表现了其华人历史文化传承,尤其是华人特色的“娘惹”和“娘惹文化”,是该地区极富魅力的部分,也带有极强的中华传统文化印记,是国内关注较少却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题材。“娘惹”在新加坡拥有较高的地位,通常是豪门巨富,他们的穿着打扮遗留了中国传统,十分讲究。剧中还以牛车水、豆腐街这些极具华人特色的景致为载体,呈现了服饰、刺绣珠绣、餐食、婚典仪式、待客长桌宴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仪典。同时,故事中的人物也经常使用当地语言和称谓,以福建话为基础、沿用汉语语法等。“红头巾”们还在洋节盛行的当地坚持过中国传统年,做中国传统点心、开饼屋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好品德,在海外再度传扬并融汇于日常生活中,文化、艺术、精神,都有序地传承至当下。
该剧从女性的角度入手,深度挖掘和展现了上世纪初,中国女性结伴“下南洋”谋生养家的特有历史现象,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与文化特色,突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剧中的“红头巾”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她们坚毅忍隐、顽强拼搏,迎接苦难、战胜苦难和超越苦难,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她们心系家国,勤劳担当,不仅是中国人优良品格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及美德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展示和认可。
——诚信敬业、坚毅智慧,这是一部以劳动女性为主角,书写女性独立、善良美好形象的优秀剧作。
《南洋女儿情》是女性群像剧,细腻描绘了历史风云中,几位华人女性因身份和选择不同,导致的不同情感际遇,万千情思却单纯美好。故事中以欧阳天晴、何小婵为代表的中华女儿,在异国他乡艰苦奋斗、自强独立,并讲述她们如何将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人的智慧和坚韧品格散播开来。
历经波折仍美在心灵,剧中华人女性的柔美与刚健并存,主角欧阳天晴的名字也寓意着“雨过天晴彩云飞”。“红头巾”天晴以善良和机智化解“红头巾”与“蓝头巾”之间由来已久的积怨,在工地上她们原本是狭路相逢的死对头,面对对方的强势欺压,天晴毫不退怯,以勇气和努力让对方敬而远之。而当局势动荡,工地上的活僧多粥少时,声名远播的天晴为红头巾赢来运输水果的工作,但她不愿意让头家多花钱或遭受水果腐烂的损失,而是秉承“惺惺相惜,同命相怜”的信念,大度地找来“宿敌”蓝头巾承接工作,化解了红头巾与蓝头巾的矛盾,也赢得了所有女工的认可,真正成为红头巾的大家姐。而七姑娘等老一辈红头巾也时常提醒大家,若未来在新加坡有更好的发展,要不忘帮扶家乡后来的姐妹,让这份情谊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以天晴为代表的红头巾们在辛苦的劳作中,时刻践行着勤劳、宽容、团结、仁厚等中国传统美德并弘扬开来、传承下去。
天晴和小婵正是众多“红头巾”的缩影,她们的命运几经沉浮,其中的坎坷与艰辛并未让她们对生活失去希望,她们继续在星洲这片土地上谋生存、求发展,迎接并照顾着新一批来自中国大陆的年轻姐妹们。她们紧紧团结起来,为自己合理的劳动利益奔走呼号,与险恶的殖民者、黑恶势力作斗争,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过着辛苦、平凡却踏实的日子,同时更为当地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向海外传播了爱国、敬业、诚信、善良等诸多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该剧以宏大的篇幅、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自强不息的华人女性的不同命运,讲述女性不断觉醒、独立的成长过程。她们互相帮扶、艰苦劳作,用肩膀挑起自己的命运,充分展现了中国女性外柔内刚、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她们的故事闪耀着中华传统女性的宝贵品质,谱写了一篇华人女性海外励志奋斗史诗,成为新时代国家交往、共谋人民福祉的美好注脚。“红头巾”所衍生出来的华人文化贯穿始终,并与剧情、人物命运高度融合,带来不一样的文化艺术体验,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不可多得的优秀电视剧作。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杨勇
(作者系河北影视集团艺委会主任、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河北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视协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