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20岁博士(名人励志故事日照23岁北大在读博士,他的励志故事感动所有人!)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的在读博士陈为彬回到家乡日照莒县,结合个人成长、求学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青春励志故事。他勤学上进、刻苦钻研的精神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引发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在共青团日照市委的介绍下,直播日照联系到了陈为彬。出生于1996年的陈为彬今年才23岁,不过现在已经是北京大学博士在读了。
平凡之路
在日照市莒县桑园镇袁家岭村,这个远离城市的村庄里,陈为彬的家在村里比一般的贫困家庭还要贫困。在他小时候,家里困难到他想买本课外书都买不起,陈为彬就在这种知识匮乏的环境中长大。
陈为彬的中考成绩算不上突出,入学成绩在1350人中排名1001名。考入莒县一中,面对新的环境,他的人生逐渐发生改变,因为每个人的家境可能不同,但是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莒县一中有很多优秀的教师和同学,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王范坤老师对诗词典籍的理解让我更加喜爱语文;对物理不太感冒的我,被李桂玉老师打通了任督二脉;还有马云娟老师的循循善诱,让我感觉化学也不是那么难学。”陈为彬说,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着大量的知识,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一根稻草。
能够在县城上最好的高中,陈为彬一直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在学校里,他不会浪费时间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因为他懂得自己浪费不起;他更不会去和那些家庭富裕的同学比较。他知道,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但绝对不能去抱怨。
“因为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但是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一辈子都在抱怨,那我们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如果我们一辈子都在懒惰,那我们的一生就是懒惰的一生;但如果我们一辈子都在拼搏和战斗,那我们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陈为彬认为,通过奋斗,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脱离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上苍赐予他的一种幸福。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靠着自己的拼搏与努力,陈为彬的学习成绩从入学的全校1001名,突飞猛进、一路高歌;在模拟考试中曾经取得过第三名的好成绩。2014年高考,陈为彬以643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东北大学。面对上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陈为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
正是团县委的圆梦大学助学金、莒县一中的高考985奖学金还有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让陈为彬顺利入学。本科期间他还获得过多次国家奖学金,并且申请了校园地助学贷款,基于国家得完善资助育人体系,让他本科期间没有再跟家里要过一分钱。
来到大学后,陈为彬参与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每当科研试验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他总是告诫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也许什么都没有,但你至少拥有坚持下去的信念。
所以一直以来,陈为彬的原则就是:绝不放弃,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最终,陈为彬的实验成果成功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学习成绩在专业中排名第一,并被录取为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直博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予独爱竹之面风霜雨雪而无惧,历数九寒冬而不凋。这种蕴含于内的顽强力量,外化于行的坚忍气质,始终激励着他不畏风雨,不屈不挠,砥砺前行。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陈为彬说,正是这种状态,激励他不断向前。
青春无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
如今,在美丽的北京大学,陈为彬除了科学研究外,还兼任了北京大学团委宣调部的副部长。
“就在最近,我们北京大学团委举行了‘歌唱祖国,传承接力’的活动,仍然历历在目,在北京大学美丽的未名湖畔,湖边千余名师生挥舞着手中的国旗共同唱响激昂壮阔的旋律,齐声高唱《歌唱祖国》。歌声结束后,在场的近千名北大同学,在没有事前约定的前提下,大家齐声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一声声誓言在未名湖畔久久回荡。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热血沸腾。“陈为彬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代青年该有的状态。
“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新时代,一个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改变人生和命运的新时代。”陈为彬说,庆幸在高中时期遇到关爱他的师长;更庆幸可以到北大继续深造,得以找到人生的方向。
“对我们而言,如何伴随国家发展的主旋律和出我们的歌声,以个人的小我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我,是我们每个新青年值得深思的。”陈为彬认为,生逢其时,便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必将用我们“强国一代”的不懈奋斗来书写。
“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当牢牢记住总书记的嘱托: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陈为彬说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