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的青春励志故事(青春励志故事青春励志故事:蔡和森)
今天是蔡和森同志诞辰121周年,掌上双峰特转发中国青年网《乾坤少年浩然志 匡复救国铸忠魂》一文,以此纪念这位党的早期卓越领导人,双峰人民的优秀儿子。
乾坤少年浩然志 匡复救国铸忠魂
更多内容,请上中国青年网浏览
《青春励志故事:蔡和森》(http://qclz.youth.cn/chs/ )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图)
在湖南长沙岳麓山脚下,一间白墙黑瓦、绿树成荫的庭院与岳麓书院、毛泽东雕像遥遥相望,静静地伫立在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闹市中。院子门口悬挂的牌匾上清晰的雕刻着:“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蔡和森故居。”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蔡和森的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
恰同学少年 求学长沙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925年毛泽东写作《沁园春·长沙》,追忆了当年长沙一批同具壮志的同学挚友,蔡和森便是其中一位。
蔡和森,字润寰,曾用名蔡林彬,1895年出生,祖籍湖南湘乡永丰镇(今双峰县)。幼时的蔡和森,因为家境贫困,在13岁的时候进了蔡广祥辣酱店当学徒。16岁时他进入初等小学读书,因年龄大,他常常被周围的同学嘲笑称为“太学生”。但他不以为意,刻苦攻读,一个学期后便跳级进入了高小。
1913年,蔡和森来到长沙,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他读书废寝忘食,才学出众。此间,通过阅读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少年蔡和森树立了革命志向,并结识了志同道合、在同一年级学习的毛泽东。于是,在学校的君子亭中,人们常常能看到两个年轻人畅谈理想、探讨人生的身影。1918年,他与毛泽东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这是五四运动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蔡和森认为所谓“新民”二字就包含着进步与革命的意义。会内同仁当时评价说:“林彬是思想家,润之是实践家。”
1920年,湖南学界名流、曾留学日本和英国十年的杨昌济教授在给友人章士钊的信中写道,“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重二人”。这“二人”指的就是杨昌济的得意弟子,毛泽东与蔡和森。
首发声:先要组织党--共产党
在法国蒙达尔纪杜吉公园,一块记录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白色纪念牌静静地竖立在公园内一片绿树环绕的草坪上,上面用中法双语清晰记录着:“蔡和森、向警予在留法学生会全体会议上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政党的主张……”纪念牌右上方是一张当年与会学生们的合影,让人犹能想象当年一群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在这里“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场景。
为求得学会的向外发展,1918年6月,蔡和森受学会的委托,赴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1919年12月,蔡和森和妹妹蔡畅等30多名热血青年,告别了风雨飘摇的祖国,在上海乘坐“央脱莱蓬”号法国邮船赴法勤工俭学。
1920年7月6日至10日,为了把大多数留法青年团结起来,蔡和森、向警予以及李维汉等13名新民学会会员聚集在蒙达尔纪市举行了五天会议,就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会上讨论用什么方法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一目的时,会员之间发生了分歧,因此会议决定把这几种意见写信告诉毛泽东,听取国内会员的意见。
1920年8月13日,蔡和森给毛泽东寄出第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党主张:
“润之兄……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一、这个党必须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二、这个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9月,久未等到好友回信的蔡和森迫不及待地又向毛泽东寄去了一封6000多字的长信,并在信中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收到信,毛泽东给蔡和森复信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不久之后,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革命伴侣 “向蔡同盟”
在一艘驶往法国的游轮上,一对青年男女一起观看日出、讨论和学习,最后谈及婚姻问题。当年他们都反对旧式婚姻制度,寻求新式“爱情”。当邮轮停靠在终点站马赛港时,他俩惊喜地发现爱情之舟原来已经扬帆启航了……
他们,就是蔡和森与向警予。
1919年底,蔡和森和向警予两人一起赴法勤工俭学。在蒙达尔纪,他们开始了“勤工俭学”的生活,同时,两人经常交换诗作以表达彼此的“爱恋”及对“革命”的向往。1920年5月,他们在蒙达尔纪举行自由恋爱的新式婚礼,正式宣布结合了。
婚礼上,这对新人分别朗诵了两人在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歌,之后他们还将这些诗作结集出版,题目为《向上同盟》,分赠给亲朋好友。此后,人们把二人称为“向蔡同盟”。在国内的毛泽东当时闻听此讯致信说:“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 这里讲的“拒婚”,是反对旧式的婚姻,追求自由的爱情结合。
但是,由于生活习惯不合等原因,1926年向警予与蔡和森在莫斯科理智而平静地分手。对于这一段往事,蔡和森曾写道,“警予与和森对于爱情的观点,最初都是神秘的观点,因此两人之间,反因神秘的爱情而感到一种神秘的痛苦,1925年底同来莫斯科之后,遂至最后的分离。”
1928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在武汉英勇就义,年仅33岁。向警予牺牲后,蔡和森悲痛不已,撰文《向警予同志传》悼念自己的革命伴侣。蔡和森高呼:“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一番泣血之辞,可谓痛怛彻骨,读之令人动容。
发起“里大运动” 回国创办《向导》
走进法国里昂市立图书馆,翻开一本纸张泛黄的签名册,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中仔细搜寻便能看到一个用铅笔签下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的名字--“蔡林彬”,这便是蔡和森九十年前的笔记,左下方还有他的法文签名。
历史的瞬间常常凝缩着一个时代,这本泛黄的、看似极其普通的小册子的背后就记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里大运动”。
1921年秋,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和法国当局借招收一部分勤工俭学学生入学的名义,抽欧洲各国募捐的一笔巨款,创办了“里昂中法大学”(简称里大)。但到开学时,校方却只招收国内的富家子弟,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义愤。
于是,蔡和森、赵世炎等人发起了一场“进占里昂大学”的斗争。同年9月21日,蔡和森同志率领100多名学生冲进里昂中法大学,占领了校舍。驻法公使馆要求法国当局派警察镇压,蔡和森等104名学生被拘捕。
10月1日,学生们在学校院内发起了绝食斗争,反抗当局的暴行。17天后,法国当局给他们加上“扰乱治安”的罪名,无理地把蔡和森等104名留法学生武装押上轮船,强行遣送回国。
回国后,蔡和森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留在中央从事理论宣传工作,负责协助编辑团中央机关报《先驱》,向广大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宣传和教育,并重点批判各种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1922年7月,蔡和森出席党的二大,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他根据中央决定,筹备创办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向导》周报创刊后,被誉为黑沉沉中国的“一线曙光”,四万万苦难同胞思想上的“向导”。在担任《向导》主编期间,蔡和森撰写了大量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对鼓舞和动员工农群众起来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领导五卅运动 撰写我国第一部中共党史
1925年5月28日深夜,上海闸北宝兴里一幢旧式楼房里,中共召开紧急会议。
“如果示威时有三五百人参加,就算我们的成功。”陈独秀冷冷地、略带消极地说。
“我们的目的绝不是动员三五百人,而是动员三五万人。” 蔡和森腾地站起身,盯着陈独秀,声音顿挫沉郁。
12天前,上海纺织工人顾正红被枪杀,引发沪西工人大罢工。蔡和森与党总书记陈独秀就是否发动群众进行反帝示威游行辩论起来,两人针锋相对……
两天后,示威游行开始。正如蔡和森所说,参与游行示威的不是三五百人,但也不止三五万人,仅上海就有5万学生和20多万工人,随后运动遍及全国,共1700万人直接参加。
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五卅运动”,它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斗争高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蔡和森在这场运动中,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
五卅运动后不久,蔡和森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此期间,应中共中山大学旅俄支部的邀请,作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重要报告,针对当时在中山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对革命信仰产生动摇的现状,蔡和森系统地论述党的创建前后的整个经历,通过提高大家对党的认识,使其自觉地把党的历史使命担当起来。这份报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真实记录和总结,为研究共产党早期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将革命进行到生命终结
面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危机局势,蔡和森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主张独立展开武装斗争。“八七”会议后,他临危受命,以中央代表身份前往香港,主持党的秘密工作。
1931年,由于叛徒顾顺章的出卖,蔡和森不幸被捕入狱。在广州狱中,蔡和森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最后,他惨烈殉难,年仅36岁。作为他的学友、战友,毛泽东曾深情地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从师万里外,访友人文渊;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潭州蔚人望,洞庭证源泉。”
蔡和森写下的这首《少年行》距今虽已近百年,但今人读到这首诗时,仿佛仍能看到蔡和森在洞庭湖上慷慨陈词、意气风发的形象。(来源:中国青年网 记者朱琪红 编写)
掌上双峰 | ID:sfwangxuan
中共双峰县委宣传部主管 双峰最权威的公众平台
共创富厚双峰 长按识别关注↓